8月19日,抖音攜手餓了么,達成合作,抖音對本地生活的布局又更進了一步。隨著這次抖音的深入外賣行業,本地生活領域是否將迎來一場新的洗牌,我們一上去瞧瞧。
本地生活戰場風云再起。
8月19日,餓了么和抖音共同宣布達成合作。雙方表示,將牽手探求本地生活服務新場景升級,通過優質的內容、豐富的商品和高效的貨運配送,深度聯接店家與消費者本地外賣系統,在視頻化時代帶來“即看、即點、即達”的本地生活新體驗。
近五年來,抖音仍然在加碼本地生活,大力布署“團購”業務以后,又高調試水外賣業務。今年7月就有傳聞稱,抖音在公測名為“心動外賣”的APP,但5個月后,心動外賣業務暫停公測,相關小程序也一并下架。去年4月末,抖音生活服務在各地成立當地團隊的消息不脛而走。7月開始,抖音又在上海、上海等城市試水“團購配送”,配送服務一份起售,用戶填寫地址并付款后,訂購的套餐即可配送到家。
這次牽手餓了么的合作,更是看出了抖音加碼本地生活的決心。隨著抖音的深度入局,本地生活領域或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一、誰給誰補弱項
隨著抖音攜手餓了么本地外賣系統,本地生活的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升維。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僅互聯網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就達到2.6萬萬元,環比增長為15.1%;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萬萬元。在互聯網廣告營銷整體市場規模的下降的背景下,萬億規模的本地生活已然成為以廣告為主要收入的短視頻平臺面臨找尋新下降點的挑戰。
攜手餓了么對于抖音而言,是加碼本地生活邁出的重大一步。雖然,本地生活領域,餓了么在行業的話語權比抖音要高。
據了解,當下,本地生活是字節跳動優先級最高的業務之一。2021年初抖音對本地生活業務的目標是GMV實現200萬元,到11月GMV僅完成100萬元。而2022年這一目標到了400萬元,翻了一番。
早在2020年,抖音就早已開始布局本地生活。2020年初,美團和餓了么就在抖音上開通了小程序,通過搜索入口步入,同時抖音準許她們在品牌主頁放置點餐入口,用戶可點擊跳轉。不過,這一合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療效。目前兩者均以下架相關程序。
據知情人士表示,2021年3月至5月,抖音曾在東莞、深圳、廣州、北京、上海、鄭州等幾個城市,選定一些餐飲店家進行試點(后佛山被撤),但療效并不好。
有消息稱2021年7月,抖音還曾試點“心動外賣”,此后因貨運配送體系搭建難度太大而舍棄。現在,在抖音App搜索“心動外賣”關鍵詞,會跳出溫情提示稱,“目前抖音暫無外賣相關業務計劃,‘心動外賣’相關的招商、代理信息均不屬實”。
抖音跟餓了么合作具體會以何種形式展開,餓了么會獲得多高級別的流量入口目前并未透漏太多合作細節。按照目前的信息來看,抖音與餓了么的合作將“基于抖音開放平臺,以小程序為載體”。
此次合作對于本地生活龍頭美團的影響,顯而易見。在相關新聞發布后,美團股價急劇下跌,20分鐘內從下降近1%轉為上漲3%左右。據悉,在2021年與美團達成合作的快手股價也在當天聞訊上漲,不過降幅不大。
快手和美團的合作形式為美團在快手開放平臺上線小程序,為美團店家提供套餐、代金券、預訂等商品展示、線上交易等服務,快手用戶將才能通過美團小程序直達。目前,快手上的美團小程序已上線餐飲、酒店、門票、美容美發等多個品類。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表示,抖音這些日活6億的超級平臺加入外賣戰場,會給外賣龍頭美團帶來壓力。不過,抖音和餓了么到底可否合作好,還須要繼續觀察,雖然,在外賣行業內,這兩家公司雖然也算是競爭對手。
二、為何攜手餓了么
這場合作對于抖音而言,意不在外賣,而是在布局“本地電商”。在本次合作消息中提及雙方將“在視頻化時代帶來‘即看、即點、即達’的本地生活新體驗”,早已略見苗頭。
抖音APP雄踞6億DAU,在抖音上對本地小吃、生活內容高度感興趣的用戶群體,正是這次合作服務的目標用戶,此為“即看”。“即點”,發生場景在餓了么小程序上,當用戶地理位置、視頻內容、周邊供給分店能通過技術實現匹配,用戶即刻就可對拔草商品將至時下單。“即達”,背后是餓了么覆蓋城市每位毛細血管的同城貨運履約網路,提供高效的送達服務托底。
“即看、即點、即達”,組成了合作從內容拔草、在線點單到即時配送的體驗全鏈路,這對于背后的內容營運、技術、商品供給以及局域貨運能力是極大挑戰。
當前在抖音和快手平臺上,本地生活的商業化路徑多數為,短視頻內容拔草,團購訂單鏈接促成交,再到線下店面完成履約收匯。該模式下,除了須要平臺實現基于用戶LBS的內容和供給的精準匹配,更要求以每位用戶地理位置為核心單元,都能實現店家優質內容、即時電商供給和交易、配送履約服務那些復合能力的閉環。
這也意味著須要將視頻內容和即時電商配送履約服務完美結合上去,對于當下的短視頻和電商平臺來說,通過合作進行弱項互補是將商業效率達到最大化的選擇。本質上來講,該模式下,是在探求出內容化的場景的同時,做好即時電商這門生意。
短視頻平臺內容化和即時電商本質上是兩套不同的生態體系。以內容為主的商業化生態體系秉持的是全域流量的分發邏輯,核心壁壘在于優質的創作者引入和熱賣內容營運。因而,在內容商業化模式下,廣告收入是主要變現路徑。
隨著互聯網步入存量時代,廣告業務競爭步入了白熱化階段,流量變現的路徑有了新的突破口。近三年爆火的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就是在內容商業化生態中進行電商業務探求的成功之舉,這也成為了走向“即時電商”服務的過渡橋梁。
但區別在于,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流量分發機制仍然是借助全域流量分發而實現的。而即時電商則正好相反,受限于區域供需和履約模型的邏輯,平臺并不須要進行全域流量分發,而是只須要精準服務好“附近”的用戶,為其匹配騎手,提供及時服務。
對抖音來說,重新建一套貨運履約體系、商家營運體系,是一項艱深的過程,此前在對“心動外賣”的嘗試中,早已嘗到了苦頭。
對于餓了么來說,缺乏視頻內容基因,此前內部開發的“真香”頻道收效甚佳,能利用抖音短視頻的內容生態來產生交易轉化,其實須要因此付出一部份“流量費用”,但仍然是不錯的選擇。
這次,餓了么和抖音的攜手,對于整個行業相互打破“壁壘”,牽手探求行業整體效率最大化也起到了積極性的推進作用。
三、本地生活能夠迎來變局
餐飲業遭到的沖擊肉眼可見。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35870萬元,環比下降2.7%,但餐飲收入3694萬元,環比增長了1.5%;1-7月份餐飲收入更是環比增長6.8%。尤其是今秋的4月份,數據顯示,當月全省餐飲行業收入2609萬元,環比增長22.7%,創下了2020年5月份以來的最大升幅。
宏觀經濟形勢困境之下,不少小店家中單上平臺的進駐和依賴進一步強化。新的商業技術和解決方案對于急切等待業務復蘇的餐飲店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飲企業督查報告》數據顯示,近五成受訪餐企在疫情期間開拓了外賣、團購等業務。對本地生活店家來說,決定收入下降最關鍵的誘因,是包括上線外賣在內,怎么在營運渠道多元化下收獲更多的需求。
在本地生活業務中,外賣是最大的一塊面包。藝恩咨詢的報告顯示,2022年外賣用戶的規模人數和外賣收入在餐飲總收入的占比不斷下降。截至到2021年末,外賣用戶的規模從2018年的4.1億人下降至5.4億人,外賣收入的占比下降到餐飲總收入的21.4%。
▲圖:藝恩咨詢報告
去年以來,包括中通、京東、拼多多、快手、字節等在內的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嘗試在這一領域加碼。
去年1月,中通與快手“同城巨拼”達成合作,中通同城將為其外賣業務提供即時配送服務;6月,易迅創立同城餐飲業務部,但是以易迅到家App為服務載體,在廣州等市試點餐飲外賣業務,由子公司達達負責配送;更早前,以社區團購為切入點,拼多多美團等早已在生活服務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隨著大鱷們的涌向,本地生活服務的店家數目和用戶數、成交規模都在疲弱,市場迅速步入激烈的存量競爭。本地生活領域從不缺乏“戰斗”,隨著抖音餓了么的攜手,行業將掀起新一輪更激烈的戰爭。
不過大鱷間的激烈爭奪,對于消費者和店家來說,并非一件壞事。雖然擺在消費者和店家面前選擇越來越多了。對于店家而言,進駐多個平臺,能獲得更多商務渠道和營銷玩法,對于消費者而言,外賣軟件沒有絕對的不可取代性,平臺補助力度和配送服務體驗是兩大決定性誘因。
未來,伴隨著外賣市場規模的一步步擴大,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勢必會反推該行業不斷升級優化服務。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