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編者按:瞄準本地生活,抖音即將抬起了“鐮刀”。上海因疫情嚴禁堂食后,許多餐飲店家涌向抖音直播間,借助“直播+團購+第三方配送”模式,開啟線上營銷公路。抖音直播間的團購套餐賣得異常火爆,意味著開辟了新的的業務變現公路。這么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怎么玩轉?本文將對其進行剖析剖析,值得一看。
伴隨餐飲店家一股腦涌向抖音直播間,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零傭金”時代悄悄宣告結束。
日前,36氪-未來消費從多位餐飲店家處了解到,抖音將在6月1日起啟動對本地生活店家的“抽傭”。幾近日本地外賣系統,抖音在“巨量學”官網發布了相關公告,即將開啟變現之路。
2022年4月,上海因疫情嚴禁堂食之后,許多餐飲店家愈發依賴線上營銷方法,紛紛瞄準抖音的巨大流量,借助“直播+團購+第三方配送”模式,開拓了一條新的創收通道。
這段時間,無論是抖音小螃蟹的火熱,還是“9.9元秒殺牛肉串”,抖音直播間的團購套餐賣得異常火爆。而對平臺而言,任何一項業務的積累與爆發,最終都將邁向變現。
借由直播團購,抖音在原先兩大外賣平臺固若金湯的市場,掀開一道口子,也讓本地生活領域迎來變數。
一、抽傭變現,必然之舉
流量在那里,店家就跟去哪兒,抖音也因這一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店家進駐。
就餐飲這一業態而言,據36氪-未來消費觀察,各大品牌幾乎都已在2020年左右布局抖音,通過達人探店團購讓利、直播等方式銷售團購券。
談及布局抖音的緣由,比格蛋糕創始人趙志強告訴36氪-未來消費,“近些年,你們中單上流量的獲取越來越注重,由于新的流量集聚形成以后,假如不能在其中博得存在感、分到一杯羹,很可能還會扔掉一塊市場”。
與此同時,2022年的這波疫情,也進一步提升了店家對于抖音的注重程度。
上海暫停堂食后,許多難以正常營業的餐飲店面紛紛通過抖音直播,舉辦團購套餐的線上銷售,其中不乏作出了優異成績的品牌,例如“永定門電烤串”5月直播與視頻共產出77萬,“眉州東坡”自播大號單場產出超過15萬GMV等。
而對抖音來講,經過常年的“零傭金”培育,本地生活業務如今也迎來了全面變現的時機。
5月16日,抖音在“巨量學”官網發布《2022年生活服務軟件服務費標準說明》,明晰6月1日起將對生活服務業務繳納服務費,其中“結婚”類目費率最高(8%),而小吃、游玩類目費率最低,分別為2.5%和2%。
據了解,有些店家表示目前早已收到平臺正式抽傭的消息,而也有些店家尚不知情。
在抽傭之外,抖音還推出了一款面向本地生活店家的聯通APP“抖音來客”,現已在蘋果應用商店即將上線。
抖音在上述生活服務費相關新政通告中明晰提出,6月1近日無法遷移到“抖音來客”的店家將不享受保護期新政,可見其在本地生活領域開啟平臺化變現的決心非常明晰。
“平臺不可能永遠做賠本生意,前期搭建渠道、提供補助來進行線上引流,目前早已構建了龐大的流量池,下一步必然要有變現動作”,趙志強說道。
事實上,抖音的流量變現恐懼近三年已表現得非常顯著,據多家媒體報導,字節跳動在2021年11月的一場商業化產品部全員會議中披露,其國外廣告收入近半年已停止下降。
在此背景下,同城生活仍然是抖音持續發力布局的一大業務,從達人探店帶貨,再到地圖服務與“心動外賣”的上線,盡管一些業務逗留在了在公測層面,但攻占本地生活的野心不曾停下。
而在迸發起一波本地生活流量以后,抖音在這一領域的持續跟進與變現,也在乎料之中。
二、暫時不碰外賣業務
受許多地區因疫情暫停堂食的影響,抖音的“團購+第三方配送”模式,在店家們的自發努力下意外跑通,小吃團購的直播間內四處是“五環內可以配送到家”之類的吆喝聲。
不過店家聚首之下,抖音仍然暫時沒有自建外賣平臺的計劃。36氪-未來消費就是否啟動外賣業務向抖音求證,得到的回復仍然同幾個月前一致,表示“目前沒有外賣相關的業務計劃”。
目前,店家在抖音的配送問題仍然是自行解決,直播間的主播會不時提示“下單后,可以自行找‘小藍’或‘小黃’進行配送,也可以由店家幫忙叫同城跑腿”,費用也是由店家與消費者自行協商解決。
可見,不同于打通本地生活整個銷售履約鏈路的美團,抖音仍然維持以輕模式參與的形式。
而這背后,或是抖音基于對自身優勢的判定,與美團等平臺產生的差別化競爭策略。
與到店業務相比,外賣具有更強的目的性與即時性,屬于典型的“人找產品”型消費。
美團、餓了么通過多年努力,在外賣領域牢牢打造了一道護城河,構建了一支龐大的騎手團隊,店家拓展也實現了充分下沉,成功培養了一大批活躍用戶的外賣消費粘性。
反觀抖音,仍然以輕資產運作為主,未踏足過外賣履約這樣的重模式,這也是抖音的“心動外賣”幾經磨難仍然未能面世的誘因。
但綜觀本地生活的整體市場,美團的“到店業務”分量仍然遠高于其“外賣業務”。
而抖音作為“興趣電商”概念的提出者,所擅長的是借助算法發覺用戶的潛在消費需求,屬于更具隨機性的“產品找人”模式,與外賣業務的匹配度不高,卻能在到店消費中起到挺好的推薦引流療效。
外賣與到店業務的不同邏輯,幫助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尤其是餐飲業態中撕出了一道口子。
據了解,抖音目前主要的B端用戶以線下餐飲品牌為主,而并非外賣型店家,“這段時間進駐平臺的餐飲店家有一個共同點,即曾經依賴線下客流,疫情抵擋客流后選擇轉戰抖音”,抖音相關負責人告訴36氪-未來消費。
上海的一位消費者也抒發了類似見解,“在抖音訂購的都是曾經堂食的套餐,只是如今堂食暫停了,店家換了一種方法銷售而已”。
可見,抖音的核心能力還是在于幫助店家將商品售出,配送則更像是針對疫情下到店消費困局的一個臨時解決手段。
從抖音的優勢與劣勢來看,暫時不碰外賣、從團購到店業務切入本地生活,顯然是一個愈發正確的選擇。
三、光有流量,遠遠不夠
近些年來,本地生活業務用“巨頭圍獵”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無論是外賣酒旅還是社區團購,美團、阿里作為本地生活的主要玩家,仍然在不斷進行全生活場景的擴展與滲透,而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紅利爆發,抖音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塊鵜鶘勝地。
據媒體報導,去年末抖音對2022年本地生活業務定下“保300億爭400億”的目標,與2021年的200億目標相比直接翻倍,而去年這一目標已再度提高至500萬元。
這次宣布對本地生活抽傭、推出“抖音來客”APP,便是抖音在2022年的本地生活業務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但野心越大,現實存在的困局越是不容忽略,剛才起步的抖音單單憑著流量,還未能真正分得本地生活領域的面包。
以餐飲團購為例,一方面抖音目前的生意碟子還很小,各大品牌進駐后主要還是借助流量做營銷,在成交額份量上則略帶“雷聲洪水點小”的覺得。
某天料連鎖品牌的創始人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抖音的銷售額目前占比很低,只有幾個點”。
比格蛋糕的趙志強也表示“本身線上生意的占比只有30%左右,其中大約有90%還是在兩大外賣平臺上,抖音目前的份額占比不大,更看重的還是它在品牌宣傳上的療效”。
另一方面,對店家而言,抖音從線上訂單到交付結算的整體流程仍未產生閉環,還存在眾多問題。
拿讓利券收匯、商家財務結算等環節來說,有餐飲店家高速36氪-未來消費,目前好多消費者在抖音訂購的兌換券,店面的人員自動輸入碼號,難以直接掃碼兌換,另外連鎖店家通常都有多個財務主體,時常遇見錢款不知去處,難以及時收到的情況。
這種問題背后,是抖音與好多線下店家的各類系統仍未打通。
在“抖音來客”APP的下載界面本地外賣系統,也有用戶評論“沒有每晚收匯的總金額,收匯數據也與自己算的不一致”等。
這種問題背后,是抖音與好多線下店家的各類系統仍未打通。
正如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一次專訪中所說的,“電商這個事情早已被反復證明,光有流量是不夠的,他得有實際的商戶,有整個營運體系,樂意干苦活累活”。
抖音所擅長的精準推送、優惠補助等,在吸引C端用戶上的確取得了挺好的成績,但要想在本地生活業務中有所建樹,還要下更多的工夫。
美團過去造就“地推鐵軍”的經驗也表明,打通各項基礎設施系統、拓展各地商家用戶等難點的解決,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易事。
而假如說抖音的“心動外賣”是一頭撞向美團,那這次下注“團購到店”則更像是看清現實后的“理性決策”。
雖然這么,仍然是“前路多荊棘”,只有一步步解決好支付系統、核銷流程等現實問題,能夠更好地實現B端、C端“雙繁榮”。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