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三六年前,“去沿海城市的鞋廠打工”還是許多鄉鎮青年的第一選擇。現在,越來越多年青人把送快件、送外賣作為職業首選項。有外賣騎手表示,“寧愿外賣拿三四千元的薪資,也不樂意去廠里拿五六千元的薪水”。
從鞋廠流水線上的“打工仔”,再到保時捷在大道小巷的各路騎手,互聯網技術迭代下,外賣員已成為我國制造業工人改行的主要選擇之一。我國極速壯大的互聯網服務行業,就像一塊迅速膨脹的海棉,正吸納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
為何越來越多的年青工人選擇送外賣?勞動力轉移的背后,既有工人對提升收入的渴求,也有新生代農戶工與先輩迥然不同的職業選擇。其中,收入是選擇行業的最大誘因。有報告顯示,在上海這種外賣需求大的城市,騎手平均工資能達到10312元。反觀傳統制造業則是另一番景色。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檢索,甚少見到工資七八千的文員職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小型鞋廠的平均工資為5833元,跟送外賣相比差遠了。
非常是今年,由于疫情影響,大多制造業工人處于停工狀態。而那段時間正好是快件、外賣行業急劇下降階段,人們通過網路消費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為了獲得經濟收入,大量制造業工人流向快件外賣行業。數據顯示今年外賣騎手上漲,其中40%來自于制造業。
新一代農戶科大部份從小就隨母親生活在城市,相比起農村,她們更熟悉城市生活。據悉,因為從小就接觸網路,她們的信息來源愈加廣泛,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要遠遠強于祖輩。新生代農戶工憧憬大城市和新興行業,但普遍的初小學文化水平,致使她們難以走進互聯網行業的核心崗位。因而互聯網推動的新興基礎崗位,成了她們多數人的職業選擇。
美團和餓了么2019年發布的數據否認了這一點。在美團的400萬名騎手中,20-40歲的騎手占比高達83.7%;在餓了么的300萬名騎手中,平均年紀31歲,“90后”占比約為47%。據悉,與鞋廠里定薪不定時、流水線上無自主性的“螺絲釘”工作相比,外賣騎手工作時間自由、多勞多得等優點鄉鎮外賣平臺,獲得了更多新生代農戶工的偏愛。
我們常常看新聞說,有些鞋廠開出年薪一萬五仍然招不到技工,彰顯出我國高質量技能人才的短缺。制造業是中國跟其它國家競爭的基礎,假如你們都去做服務業,還會出現日本一樣的情況鄉鎮外賣平臺,產業空心化。先不說對國家的影響,從個人發展層面來說,年青人一定要把握有一技之長,要不然年紀越大賺錢越少。送外賣雖然要拼體力,年嶺大了不能送外賣,工作會更不好找。制造業工人則不同,能當上高級技工,則是越老越吃香。為此,不要光顧眼前。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