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深圳兩地手機用戶近期發覺,微信正在兩地測試小程序“門店快送”服務,廣深地區的用戶可在“發現-小程序”內體驗,引起業太沖注,市場將之剖析為微信下場做外賣。
對此,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向《科創板晚報》記者解釋稱微信外賣,微信不是要下場做外賣,只是公測一種插口能力,幫助用戶發覺已具備外送服務能力的店家小程序,具體服務和履約均由店家承接。
15日午間,多名座標北京的用戶向《科創板晚報》記者分享了“門店快送”小程序的用戶體驗。
頁面顯示,“門店快送”目前開放的品類有小吃、茶飲、生鮮、百貨,進駐的店家包括麥當勞、絕味鴨脖、奈雪的茶、百果園、叮咚賣菜、榮耀授權體驗店等多個全省品牌,也有金戈戈臺灣香茅雞等當地特色品牌。
一名用戶告訴《科創板晚報》記者,在“門店快送”頁面點進店家店面以后,將跳轉至店家小程序。這意味著,“門店快送”扮演的是店家微信小程序“集合店”的角色,在微信生態內提供了一個公域入口,最終流量導向仍是商鋪私域本身。
微信小程序上線十年至今,早已如毛細血管般溶入各行各業。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微信外賣,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戶數突破6億。
而在微信開通小程序,產生私域流量,早已是品牌們的常規選項。按照2023年微信公開課的數據,在全省連鎖的餐飲商戶中,目前已有接近6成商戶開通了小程序自營外賣。
外送業務,運力和履約效率是兩大關注點。運力方面,多名在微信開通了小程序的店家告訴《科創板晚報》記者,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店家自配送,另一種是選擇美團、餓了么、達達等第三方運力平臺。
履約時間上,依據《科創板晚報》記者觀察,餐飲品類配送時間多保持在30-40分鐘,生鮮品類基本在40-60分鐘之間,百貨時間則更長,均在1小時以上。整體時效,與美團、餓了么平臺基本持平。
上海一名早已接入“門店快送”小程序的餐飲店家告訴《科創板晚報》記者,店面其實早已接入,然而目前還沒有即將開通業務,還不支持從該小程序下單后外送,他建議還是從其他外賣平臺下單。
頗為巧合的是,就在一周前,抖音在廣州、上海、成都試水外賣服務的消息剛才釋放。
有市場人士覺得這是騰訊在對標抖音外賣。一名騰訊內部人士則表示,根據公司基因,這種事騰訊不會親自下場做,騰訊作為美團的股東方,雙方合作仍然很緊密,也不排除構建行業壁壘的審視。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