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消費者在餐廳就餐時,掃碼點餐已非常普遍。但部份酒樓點餐、買單時,要求強制關注微信公眾號,有的還須要輸入手機號、生日、姓名等。原本只想安靜地吃個飯,沒想到卻被“收割”一波個人信息,不少客人頓時飯菜“不香”,店家“流量捆綁”何時休?
掃碼點餐藏“公號圈套”
“進店掃碼點餐。”如今,消費者在飯店喝水時,通過手機掃碼早已成為流行的點餐形式。
快速普及的掃碼點餐,為商戶節約了人力,給客人帶來了便利,但也暗含“強制關注”的圈套,引起過度搜集信息、存在信息泄漏風險的討論。
在北京福田工作的張小妹說,在不少酒樓點餐、買單時都須要關注公眾號,多花了時間不說,手機APP也顯得非常“臃腫”,有時都會收到飯店推送的廣告,讓人不勝其擾,如今“吃完飯就取關”。
記者走訪上海數個商圈了解到掃碼點餐系統,多數餐館上線了掃碼點餐功能。掃碼后,約有一半飯店要求關注微信公眾號后進行點餐,一些酒樓掃碼后還要求用手機號登陸能夠點餐。還有飯店的點餐系統要求客戶輸入手機號、生日、姓名、性別等個人信息注冊成為會員。
消費者的多項權力或被侵犯
記者專訪了解到,因為開發的門檻不高,市面上存在不少開發掃碼點餐小程序的技術企業。
一位技術企業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可快速搭建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在內的掃碼點餐系統掃碼點餐系統,顧客可選擇讓消費者掃碼跳轉關注微信公眾號中的服務號,再步入點餐頁面。而在餐品結算時,“在后臺可以自定義添加要求客戶填的信息,用餐人數、顧客姓名、聯系方法等都可”。
消費者還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店家“畫了像”。
國外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技術提供商可以通過相關數據,剖析客戶的消費行為,產生精準的用戶畫像,商戶可以有針對性地將打折、優惠券、積分等營銷舉措推獻給客人。
從強制關注到“用戶畫像”,本想安靜地吃個飯,卻可能被店家“暗中注視”。不少業界人士覺得,消費者的多項權力或被侵犯。
記者在專訪中還了解到,這類問題并非僅出現在飯店就餐中,停車場掃碼交費、酒店掃碼入住……多個生活場景都出現了須要授權能夠消費的默認性或強制性遞交個人信息的情況,大有漫延之勢。
不少業界專家覺得,餐飲作為最基本的消費之一,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消費者,最近由掃碼點餐消費等帶來的“信息收割”跡象,亟需采取舉措給以規范。與此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應該盡早頒布各行業的掃碼消費管理條例,構建掃碼消費的數據安全“邊界”。據新華社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