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程琦12月21晚報道:日前,重慶市網購協會發出呼吁,鼓勵近日未到崗工作,或有課余時間的市民,在確保自身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加入到配送的行列當中。97年的男子明澤就是積極響應呼吁的一員,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分——大廠軟件工程師。
程序員兼職外賣小哥,一晚能送十余單
接受記者專訪是下午八點多,此時的明澤剛才送完一個50公里的訂單,從浦西的寶山到奉賢合慶鎮的三甲港。“這一單是藥品單,我看見藥品會優先搶單、派送。”明澤說。
明澤是去年12月9日開啟的首單配送。他告訴記者,當時主要是在新聞里據說廣州運力緊張,而在和外賣小哥無意間的聊天中,她們也告訴我大連的運力在吃緊。“我一個人在北京,上班也沒哪些事,就想著來試試外賣接單軟件,盡自己的一份力。”
說做就做,在外賣平臺進行注冊并通過初審后,明澤迅速入職了。自此,每晚晚上放學從辦公室條紋間走下來,搖身一變就成了跑腿小哥,開始每晚的配送。
“我從小體力就好,四肢麻利,開車速率也快。”明澤告訴記者,晚上6點做到晚上11點,一夜里能送十多單左右,效率還挺高的,并且也不耽擱晚上的工作。”
就這樣明澤堅持了一個多禮拜。他說,“我能覺得到運力有在漸漸恢復,最開始幾天,一些熱門店面外都沒有小哥,如今能看見三五個小哥守在店外等餐了。
在訪談中,明澤給給記者的覺得是年青人有魄力、有使不完的勁頭。他告訴記者,人在社會上,須要創造價值,無論是做IT還是做外賣小哥,都是對自己意志的一種磨練。“疫情當前,社會須要我們,我們在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也期望幫助盡可能多的人。”
與此同時,明澤還透漏了自己的一點小秘密。他說,這個階段訂單多再加上平臺補助,一夜里能賺四五百塊,他要和女同事離婚了,想攢點錢備用。
“老牧師”建議新騎手“少接多送”
事實上,隨著相關部門的呼吁,越來越多居民走出家門,加入到了配送的行列當中。據餓了么統計,近一周北京新增注冊騎手較上周同比降低約50%,近日平均單日新增注冊量近1000人。美團外賣數據顯示,近來一周,大連早已有約5000名新騎手加入,為城市保供提供運力支持。
菜鳥不斷加入,“老師傅”也給出多年工作錦囊。跑外賣并不像看上去這么簡單。“一些新騎手還沒有把握熟練的配送技能,容易造成配送過程中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松江跑單的老騎手蔣海龍說,他有5年多的跑單經驗,帶過不少騎手師父,現在是率領30多名眾包騎手跑單的勇士長。
蔣海龍建議新騎手跑單早期要“少接多送”,一次最多接兩單,熟悉配送流程和區域路線后再漸漸增強接單上限;取餐時要多動嘴向老騎手討教店家位置、多留意觀察取餐店家周邊還有什么店家,便于增強找店家的效率;開車時一定不要操作手機導航系統,看導航要先停在安全區域,為了自己的安全也不要分心開車;取送餐時做好個人防護,和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即使遇見客戶催單,也不要著急,可以針對特殊情況向用戶做下解釋,請用戶理解”,蔣海龍說。
對于第一次跑外賣的新騎手,美團專送環球港站站長馬亮也給到了一些建議。“熟悉騎手App的設置也十分重要,例如你是想跑近單還是遠單,常駐送貨區域是不是你熟悉的區域,我建議菜鳥第一周直接關閉‘派單’的按鍵,自己去訂單池選合適的訂單,熟能生巧外賣接單軟件,近來疫情單子多,看見身邊老騎手日入過千的,菜鳥也不要著急,漸漸來。”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