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建立“閉環式”監督機制,打造校園“陽光飯堂”
拒絕飯堂“微腐敗” 學生吃好“放心餐”
記者 黃星
本報訊(記者黃星)“中午吃油燜大蝦、豆腐魚湯、炒青菜,湯是茶樹菇排骨湯,每人還有一個大蘋果。有時候還有紅燜驢肉、豆豉魷魚、烤雞翅等特色菜,大家每晚都很期盼。”近日,福建省南安市官橋鎮金橋中學正在就餐的中學生說。
“每天采辦清單要上傳系統,跟供應商每晚的配送清單對比;食堂每頓煮的菜、用餐人數、校領導陪餐相片、留樣情況都要一一上傳,我們通過這個平臺一目了然。”在南安市教育局中學生捐助中心,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主要負責人打開“南安市監管大數據可視化平臺”,逐一向記者介紹。
據悉,南安市自主經營飯堂的中學有106所,每天約4.5萬名中學生在中學進餐。學校食堂管理,關乎中學生健康,牽動父母神經,如何讓中學生吃好“放心餐”?南安市教育局黨組和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高度注重,緊盯這一“微腐敗”風險點,聚焦飯堂菜品采購、配送、驗收等關鍵環節,全力打造“閉環式”監督機制,推動校園打造“陽光飯堂”。
南安市教育局黨組和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以案件查獲為突破口,強化案后整改,發揮案件治本功能,力求實現“查處一個案件、避免一類問題、規范一個領域”,多措并舉提高對學校食堂的監管力度和精度。
此前,經過統計梳理,該紀檢監察組發覺,近幾年的信訪件中,與飯堂有關的較多,“師生同菜不同價”等問題反映突出。但因為涉及面廣、環節多,食堂財務管理不規范等誘因,給日常監管及案件查獲帶來不小的難度。
2022年3月,該紀檢監察組向南安市教育局發出《監察建議書》,要求其強化對學校食堂的監管,完善飯堂管理制度,建立菜品采購大數據單向比對平臺,實現源頭整治。南安市教育局進一步加強校區乳品安全主體責任,重新修訂了物資采購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了中學菜品采購的報備、招標、驗收、出入庫等程序。同時,依托福建省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管理平臺,南安市教育局要求所有自主經營飯堂的中學構建菜品采購供應商及中學大數據單向比對,確保買賣雙方實際采購數目及金額等信息一致,以便實現遠程、實時比對剖析,確保線上線下采購數據真實。
既要嚴“督”,也要實“導”,經過近一年的專項監督,該紀檢監察組發覺,學校食堂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和問題,便于今年4月繼續發出第二份《監察建議書》。
“我們發覺,食堂基本采用人工記帳方法,自主經營飯堂的106所中學,只有20所配備專職帳目人員,導致財務帳目設置不規范、不統一;而且,管理機制不健全,食材采購涉及資金量較大,但餐標及食材質量基本靠中學及在校師生自主監督。”該紀檢監察組主要負責人介紹。
就學校食堂普遍缺少專業、專職財務人員這一問題,南安市教育局組織開發學校食堂帳目監管系統,規范飯堂財務行為,提升學校食堂在日常登記、記賬、報賬等環節的工作效率;同時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為主管部門對學校食堂財務數據推行常態化、實時化監管提供便捷。
“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我們接到的與飯堂有關的信訪件大大降低,今年至今未收到相關信訪件。我們將繼續探求建立‘閉環式’監督機制,確保每一分錢都吃進中學生腹部里。”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教育局紀檢監察組主任林鋼表示。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