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掃碼點單,中國消費者商會收到消費者反映,到餐館就餐時,有些茶樓不提供人工點餐,甚至不提供現場菜單,消費者只能關注公眾號或小程序后進行掃碼點餐。對此,中消協表示,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侵犯消費者的公正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
“掃碼—關注店家公眾號—同意獲取用戶位置信息—點餐”,這其實早已成了在飯店喝水的四步驟,看似簡化了點餐程序,實際為消費者帶來困惑。與傳統的點餐方法相比,看似更有效率,也節約了人力成本,而且對于消費者來說,卻顯出了好多困惑,也帶來了信息泄漏的隱患。尤其是對老年人群體來說,導致的困惑更大。據悉,由于關注了店主的微信公眾號,會經常收到推送的廣告信息,給用戶引起困惑。
隨著聯通互聯時代將至,手機支付和掃碼已成為好多消費場景中的標配。但將關注店家公眾號設置為消費的門檻,即便于法無據,除了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更涉嫌侵害個人信息權等。餐飲企業推出掃碼點餐不是不可以,關鍵要尊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并提供多元化選擇,掃碼點餐只能作為消費者點餐的“可選項”,而不是“必選項”,同時,要簡化掃碼點餐的流程,尤其是不能趁著掃碼點餐,作出騙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勾當。
餐飲企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忽略了消費者的權力。餐飲企業只提供掃碼點餐,拒絕用菜單點餐的做法,無疑損害了消費者選擇權,這也是法律所不容許的,消費者有權拒絕。而掃碼點餐讓消費者沒得選,終歸于情于法難容,對此強化規制就成為必要之舉。既要規范店家的經營行為,更要督促店家尊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而對店家的無理要求,消費者也應當明確自己的合法權力,學會運用法律裝備依法維權掃碼點單,不能讓關注店家公眾號點菜模式剛上路就走偏。
(吳學安)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