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瀟
在院校云集的上海地區,華北科技學院、華中農業學院、武漢理工學院、武漢體育大學等院校,不久前都紛紛劃立了“禁區”——限制外賣汽車步入公寓區。
無獨有偶。上海、廈門等多地院校也先后頒布了類似的限令。記者在專訪中了解到,有朋友為校方維護校園安全叫好,而熱衷叫外賣的朋友則期盼校方的理解。多位專家倡議:外賣席卷校園,存在即有其合理智,傳統的學院管理面臨新挑戰,要正視80后、95后學院生的個性化需求,不該一禁了之。
網路外賣催生校園“禁令”
在學院校園,這樣的場景并不鮮見:每到晚上或夜晚,送外賣的電動車陸續駛來,有時一個寢室單元旁邊就有四五輛之多,領餐的朋友絡繹不絕。學院校園活脫脫成了外賣集散地。
來自一家市場智庫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第4季度中學生校園市場份額占到餐飲外賣市場的26.6%。
在網上搜索“外賣”“禁止”“進校”等關鍵詞,可以見到,在2005年廣州等地多所院校就早已對外賣進校說“NO”了。而隨著各類手機訂餐軟件的盛行,外賣大軍進一步壯大,各地院校紛紛發布“禁令”。
雖然外賣成為越來越多的學院生的選擇,而且安全和衛生的隱患也不少。中南民族學院保衛處一位負責人接受媒體專訪時解釋說,首先是衛生安全問題。冬季食物很容易發霉,外賣的食物不能挺好地保證新鮮度。假如有朋友吃壞腹部,責任問題校方不易確認;其次是人身安全問題。配送員等社會人士步入校園,魚龍混雜,可能會帶來各類隱患。并且,外賣電動車出入校園,很容易引起交通車禍。
“禁令”執行面臨眾多難堪
不過,記者專訪時了解到,“禁令”執行面臨眾多難堪:部分流于方式,也衍生出一些新問題。
重重“禁令”之下,外賣小哥還是千方百計地“沖”進了校園。有的人除了穿著和中學生一樣,甚至用書包隱藏外賣進校送餐。成都一院校為嚴禁外賣人員步入,特意把院墻砌高。結果,竟有外賣小哥直接翻墻送餐。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院校,甚至衍生出保安私下付錢放行等狀況。
平頂山西安等地更是出現了想像不到的問題:成都學院發布限令后不久,校區旁邊前便塞滿了各類汽車,幾乎把馬路弄成了停車場。幾天后校園外賣平臺,該校關于門禁制度的通告在其官網上消失。
“禁還是不禁”拷問院校管理
自由開放是學院建設的應有之義。但反觀現實,在各類限令面前,院校管理與開放性顯然成為矛盾體。
關于學院門禁的問題,中國政法學院副院長朱巍表示,“設門禁或保安是中國院校的流行做法,這和當前的社會環境有一定關系。中學負有保護中學生人身安全的義務,設門禁可以對進校人員身分進行核實,是可以理解,也確有必要的做法?!?/p>
有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年末,中國裁判文書網有關校領導貪腐的裁定書中,逾4成涉飯堂腐敗。受訪專家強調,中學飯堂大多是自主經營,享有低房租、壟斷,甚至免稅金的讓利新政,卻無法在食材、口味,甚至服務上與外賣競爭。中學可以嚴禁外賣小哥進校園,但無權制止中學生選擇從校外訂餐。嚴禁外賣送餐進校園,盡管中學是出于好意,但更應當做好的是怎樣提高飯堂的飯菜標準和就餐環境。
“在一味地發布‘禁令’的同時,院校是否會反省中學飯堂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學院法大學院士劉俊海接受記者專訪時提出了這樣的疑惑。
在外賣進校園遭禁惹起關注之前,因向公眾開放而成為旅游熱點的上海學院、北京學院、清華學院等名校,也面臨著“禁還是不禁”的校園管理困局。但一紙限令的實踐告訴我們,在管理方面校園外賣平臺,只靠“禁”是行不通的。在開放校園的大趨勢下,怎樣理順開放與安全的關系,叩問著校園整治。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