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掃碼后,頁面彈出的卻是天泰飯店官方微信號。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顯眼的“關注公眾號”綠色提示框。店員稱,需要關注才會進行后續的操作。
實際上,澎湃新聞記者發覺,只要點擊“關注公眾號”提示框正下方的“服務”選項,就可直接查看公眾號支持的所有服務,包括排隊、堂食預點、自提&外賣等。只不過相較于顯眼的紅色“關注公眾號”提示框,灰色的“服務”提示黯淡了好多,很難第一時間被關注且步入查看。
此外,堂食點單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使用點餐小程序,每次點擊“購物車”查看點菜情況,頁面均會彈窗索取手機號。
在測試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還發覺,一旦拒絕授權給點餐小程序定位信息,就難以自動輸入收貨地址,無法進行外賣點單。
位于上海靜安嘉里中心的Shake Shack。
漢堡品牌“shake shack”在虹口嘉里中心同樣有店面。澎湃新聞記者在當日的暗訪中發覺,訂單確認頁面顯示要求填寫取餐人姓名和電話,但未標明是必填還是選填。記者多次測試后發覺,只要填寫姓名一欄,無需用藝名,就能下單。
即使在排隊、點單環節經受住“考驗”,未授權任何個人隱私信息,“shake shack” 照樣有“套路”誘導你注冊成為會員,讓你防不勝防:在“shake shack”小程序上完成支付后,頁面跳轉生成取餐號。如果此時關掉小程序,隨后再步入,便難以見到訂單情況,也看不到取餐號。而點擊小程序主頁下方的“訂單”等欄目,均會跳轉出現會員注冊頁面。
非會員在Shake Shack點單小程序付款后,若退出后再度步入,則難以查看歷史訂單記錄,并被誘導注冊會員。在確認頁面未付款成功時,小程序頁面則會手動跳轉顯示所有歷史訂單。
記者就此尋問分店值勤管理人員,對方在記者手機上點擊操作后表示,“不授權的,看不到(訂單)”。這是否意味著系統強制要求成為會員?對方稱,“應該是的”。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遇見過相關反饋或投訴,“碰到這些情況,別人都是點一下,注冊一下就好了。”
吊詭的是,記者隨即多次測試還發覺,當再度登陸小程序點單,并在支付頁面不完成支付時,小程序頁面竟會手動跳轉顯示該筆及此前的所有訂單記錄。而當記者支付該筆訂單,關閉小程序后再步入,仍會出現未能查看訂單,要求注冊會員的情況。
星巴克屢屢提示加會員,
“Wagas”霸王要位置
上海人有多喜歡喝咖啡,看看北京街頭的奶茶品牌才能窺見一斑。但是到咖啡店點杯奶茶掃碼點餐系統,你也得小心包括手機號在內的個人隱私信息,因為它們隨時可能會步入店家的口袋。
記者在麥當勞使用點餐小程序過程中,被提示授權手機號碼,提示注冊會員3次,彈窗索要定位2次。
在暗訪餐飲店掃碼點餐期間,澎湃新聞記者選擇了星巴克衡山坊店,發現小程序點單過程就像闖關——掃描前臺二維碼,頁面先跳轉出現“掃碼入會 領券立減”整屏活動海報,無法直接關掉。記者點擊下方“領取”按鈕,頁面直接跳轉步入“微信用戶一鍵登陸”頁,勾選同意相關隱私新政和綁定合同,點擊“登錄”后,頁面下方又彈窗索取手機號授權掃碼點餐系統,顯示可用微信手機號一鍵綁定或則其他手機號快速注冊成為會員。
一番操作出來,小程序這才跳轉出現堂食點單入口。
此后,澎湃新聞記者尋問店員才得知,在入會活動海報的左上角,有個極容易被忽視的小圖標,點擊它就可直達主頁進行點單。
與其他餐飲店相同,澎湃新聞記者在瀏覽加購及付款的過程中,星巴克小程序彈窗提示注冊會員3次,彈窗索取定位授權共2次。
不過,雖然彈窗提示稱,“我們難以獲得你的當前位置為你提供點單服務”,但澎湃新聞記者選擇不授權,依舊可以正常付款下單。
記者在輕食連鎖品牌wagas沃歌斯掃描點餐小程序后,若不授權定位,系統會不斷加載再度彈窗索取定位,無法點餐。
和麥當勞不同,“Wagas(沃歌斯)”就變得更霸道了:澎湃新聞記者掃描“Wagas(沃歌斯)”小程序二維碼,頁面會直接彈窗索取位置權限。只要不授權,該頁面如同發生故障般不斷加載,重復出現這一彈窗,無法點餐。
長期關注互聯網數據安全的不具名專家告訴澎湃新聞,從記者實地暗訪情況來看,前述多家餐飲店面的相關行為均已違規。
其解釋,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App違規違法搜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式》等現行法律及相關行為認定,當消費者拒絕提供非必要的個人信息造成難以使用相關應用,即為“強制”收集行為;當消費者明晰拒絕授權后又被再度索要,即為“頻繁”索要行為。
而對于定位搜集行為,這位不具名專家表示,到店用戶可以通過自動輸入地址等方法來選擇分店,定位并非必要。因此,強制、頻繁搜集精準定位信息的行為,均違背了“最小必要原則”。
“消費者不提供手機號碼、姓名和定位,就不能點餐了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覺得,點單小程序中設置誘導關注公眾號、頻繁誘導索要或強制索要用戶精準定位、手機號等行為,違反了《消費者保護法》第9條、《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條和《App違規違法搜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式》第3條等相關規定,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違反搜集個人信息的“最小必要”原則。
就澎湃新聞此前暗訪發覺多家餐飲品牌“掃碼點餐”小程序頻繁誘導、強制索要用戶隱私信息等情況,6月16日,上海市網信辦、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兵分兩路,對麥當勞、 thai天泰飯店和“shake shack”涉事分店舉辦突擊檢測,并要求涉事企業出席約談。
市網信辦工作人員明晰表示,星巴克掃碼點餐小程序頻繁誘導索要手機號、精準位置信息和頻繁彈窗提示加入會員;“shake shack”小程序誘導索要用戶姓名、手機號、性別,強制誘導注冊會員;天泰飯店誘導關注公眾號,頻繁誘導索取手機號、精準定位等行為,涉嫌違犯《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有關要求,要求涉事分店向其總公司反饋,要求相關企業出席約談。
本期編輯 鄒姍
下一篇:外賣俠最新版小程序前端三套模板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