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市場兩大大鱷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合并,讓外賣市場的另一個玩家餓了么深陷輿論旋渦,此后外界曾多次傳出餓了么將參與合并,甚至與美團外賣合并的消息。
對此,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在今日接受騰訊科技等媒體采訪時再度明晰表示,餓了么會持續獨立發展。同時他也表示,目前餓了么沒有收到任何一家公司關于合并一事的洽商。
餓了么意志堅定,但在競爭對手有大鱷撐腰(美團外賣背后有美團和大眾點評、百度外賣背后有百度)的情況下,即使是剛才融到6.3億歐元的F輪融資,恐怕也不能高枕無憂。
“餓了么在整個本地生活領域,尤其是上門領域,和其他各方的發展方向和思索是十分不一樣的。”張旭豪稱。從外賣交易平臺,到貨運配送平臺,再到菜品供應鏈“有菜”,餓了么正在尋求一條差別化發展路線,將重心放到到家服務上。
尋求差別化:到家而非到店
不可證實的是,O2O行業發展到明天,到店團購業務正在漸漸邁向上坡路。各個玩家更多關注的是到店支付,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大眾點評力推的閃恵,都在搶劫用戶在店里的消費場景。
但對于主攻外賣O2O市場的餓了么來說,將往到家的方向發展。
“整個到店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于到家來說,核心雖然是貨運,是對用戶體驗的保障,同時這也是降低更多品類到餓了么平臺上的基礎設施。”張旭豪說。
就在今天的媒體發布會上,張旭豪即將對外宣布有菜平臺的上線外賣平臺,加上此前推出的貨運開放平臺,餓了么以外賣為核心,完成了三大業務藍籌股的布局。
第一是針對品類的交易平臺,包括早午早餐、下午茶、生鮮蔬果等。張旭豪透漏,新一輪投資方上海華聯集團會把更多商超的資源放在餓了么的交易平臺上。也就是說餓了么將加碼于社區O2O。
第二是貨運,包括自營貨運、開放配送平臺、個人的眾包貨運。張旭豪透漏,目前自營貨運早已超過1000人,預計到月底會突破1千人,給中高檔的飯店提供全方位的貨運配送服務;開放配送平臺,即代理商的貨運部份,為中大型飯店提供配送服務。張旭豪曾在8月份的開放配送平臺發布會上表示,該平臺將在500個城市招募團隊,產生數十萬的團隊配送能力,支持日均300萬以上的配送訂單需求。
第三就是有菜。今天發布會上,張旭豪首次公開介紹了菜品供應平臺“有菜”的發展情況。有菜即通過餓了么平臺上對飯店的大數據積累,為中大型飯店提供新鮮菜品,涉及從飯店到有菜商城,到渠道批發商,再到貨運服務商的整個鏈條。未來還將有可能開放給C端。
餓了么CIO信景波透漏,有菜平臺自6月啟動、7月試運行、8月即將上線以來的一些數據:有菜日交易額達到400億元,目前早已覆蓋8個城市外賣平臺,預計月底之前將覆蓋中國經濟活躍的大中城市,預計將在11月末打通所有外賣平臺上的商戶。BD(商務拓展)團隊大約有5000人,大約用了一兩周的時間覆蓋到幾萬家商戶。
張旭豪表示,“O2O領域的競爭更多是發生在C端,而我們的重點是在B端商戶,提供流量服務、物流服務、供應鏈服務,這就是和其他企業差別化的地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贏利方面餓了么早已通過廣告的方式實現了流量變現,目前餓了么外賣平臺的日均交易額早已超過8000萬。可見,餓了么正在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美好的愿景:堅持獨立發展
從2009年創立至今,餓了么早已走過了6個年頭。
人力資源總工裁李馬爾康表示,從職工數目上來看,餓了么在2014年4月僅有200人,2014年8月下降到1000人,2014年12月下降到5000人,2015年10月達到了12000人,預計月底將突破15000人,平均年紀24.6歲。
這種數字意味著,餓了么的體量下降很快,而且是一家年青的公司。
有剖析覺得,關于合并一事,餓了么想不變或負氣不變,可能的一個誘因是餓了么的團隊仍然年青,年青團隊有理想、有魄力,相信自己有可能沖出重圍。而且張旭豪也表示,早已將上市提上議題,而且還聘請了具有上市操盤經驗的CFO,預計在2018年前完成上市。
另一方面,餓了么前不久剛才獲得6.3萬元融資,暫無危亡的疑慮,但是與戰線很廣的大眾點評、美團,甚至是百度阿里相比,餓了么這一輪融資只拿來打外賣市場,資金量也比較充實。
但這并不意味著餓了么能夠安然無憂。
雖然張旭豪明晰表示餓了么的管理層一直把控著整個公司的方向,在話語權方面沒有哪些大問題。但不可證實,多輪融資讓餓了么的股份稀釋比較大。
去年8月末,餓了么宣布完成6.3億歐元F輪系列融資,由興業產業基金、華聯股份領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歌斐資產等新投資方,及騰訊、京東、紅杉資本等原投資方跟投。
須要強調的是,餓了么每一輪的市值股份稀釋都十分大,在E輪融資時,就有人稱餓了么股份稀釋達到40%%。到餓了么F輪融資,市值20億港元,而融資達6.3億歐元,再一次說明餓了么管理層稀釋的股份十分多。
至此,餓了么在F輪過后的融資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百度外賣融資2.5億,大眾點評美團合并,美團外賣背后站著美團和大眾點評,百度外賣則有百度撐腰,相比之下餓了么還缺一個強有力的戰略股東。正如張旭豪本人所說,“我們是輕量級選手,是在和重量級選手PK。”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