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微信商城“高額返利”暗藏圈套
19歲的岳平沒想到自己會身陷一場騙術。為了賺錢減輕家庭經濟壓力,辛苦攢下7000多元雜費,卻被微商騙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覺,與岳平有同樣遭受的微商被害者不在少數。她們在多個打著“高額返利”旗號的微信商城購物,最后微商跑路,購物款無法追回。
8月11日,10多名被害者到上海市南山區人民法庭控告上海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公司”),部份被害者以侵權糾紛為案由結案成功。
受騙走的雜費
5月31日做微信商城,正在讀高二的廣東青年岳平在微信好友的介紹下做微信商城,接觸到“首彩數碼生活館”微信商城。
這個以銷售數碼產品為主的商城承諾,在消費者確認收貨的10天內,每晚退還原價的10%。這意味著,在收到貨的10天后,岳平能夠“把錢全部賺下來”。
“這就相當于不花錢,能夠領到商品。”岳平說,這樣除了省錢,還可以將買來的東西領到地攤去賣,借此來掙雜費。
雖然這么,岳平還是心存疑惑。他曉得,網路盜竊花樣百出,必須得多個心眼。他看見,該微信商城的公眾號經過實名認證,并且只能用微信支付來付款。“既然經過認證,這么微商跑路的可能性就十分小,雖然跑了也能被追責”。
基于對微信平臺的信任,岳平最終下定決心。他掏出平日積蓄,抱著試一試的看法,花1299元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實際上,一些微信商城的商品價錢遠低于市場價。以岳平買的這部手機為例,在淘寶商城單價是500元左右。
順利收到手機之后,店家逐日退還現金,這讓岳平倍感放心。于是,他又繼續下單。
從5月31日到6月10日,岳平用微信支付在“首彩數碼生活館”購買了手機、平板筆記本、空氣凈化器等6件商品,總共花了11694元。
從6月3日到12日,“首彩數碼生活館”向岳平退還了3828元。
到了6月20日,岳平忽然發覺,該商城的會員卡出現提現困難的情況,商城也不再返利。
于是,他撥通該商城在微信公眾號上留下的號碼,結果發覺是私人電話。他向騰訊客服反映,對方回復,微信只是為店家提供一個平臺,至于公眾號做哪些,她們并不清楚。
昨晚,該商城還通過公眾號向岳平發了300元紅包,“這可能是它們怕事情被鬧大了”。但他倍感不解,為何舉報之后,商城一直在運作?
直至6月29日,“首彩數碼生活館”公號才被封禁。岳平累計損失數千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上網搜索發覺,去年6月,在網路上有多起關于“首彩數碼生活館”的投訴。
有投訴人稱,去年5月末,該平臺即將上線,聲稱每件商品100%返利,每晚發放10%,10天領完。投訴人收到商品后,發覺與市場價位相差甚遠,甚至有些是山寨貨。想著可以全額返利,投訴人未過多追問。并且,返了沒幾天,該平臺就把會員中心頁面都清空了,且會員卡余額不予提現。
目前,該微信平臺已被封號,搜不到該平臺的任何注冊信息。投訴者在網上公布的信息顯示,該平臺的認證公司是一家上海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記者撥通留下的客服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7月18日,岳平向云南彝族自治區欽州市人民法庭控告“首彩數碼生活館”公眾號的注冊主體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和騰訊公司。岳平覺得,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應賠付購物款,騰訊公司應承當連帶責任。
數百名被騙者開始維權
微信商城的被害者遠不止岳平一人。
去年6月,來自四川漢中的柳男士,經過同學介紹,到某微信商城購物。她據說“買了商品之后,可以退還一半現金,還可以分紅”,于是就花399元買了面粉,過了幾天,果然先返了100元,就再下單買了圍巾和廚具等,前后總共花了5400元。
然而,貨始終沒到,商城方面告訴柳男士“買的人太多了,要一個月后才會到”。7月初,柳男士發覺,這個微信公眾號早已打不開了。
湖北武漢人鄭彭今去年6月在“微富云”商城聽到消息說“消費滿100元,隔48小時之后退還105元”,瞬間就心動了。
他先后通過微信支付買了洗衣液、運動鞋、手表和面粉等商品,總共花了1萬多元。但是,數日后,他發覺這個商城早已關掉了。
曾經,微商都是在同學圈發布動態。如今,微商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了。在鄭彭今看來,微信商城的公眾號是經騰訊授權的,騰訊有義務審查商戶資質并保護交易安全,同時監督整個交易過程。
他的根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網路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則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法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付。
7月3日,鄭彭今到騰訊公司總部“討要說法”,但是找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似乎沒有得到賠付,然而鄭彭今此舉卻讓他在微商被害者中間有了著名度,微商被害者建了微信群,鄭彭今成了維權代表。
據鄭彭今統計,涉嫌欺詐行為的微信商城有10個以上,被害者的年紀分布在20歲到40歲,目前,已有300多名被害者控告騰訊公司的資料匯總,被害者累計損失金額達數千億元。
7月5日,騰訊發布公告稱,平臺發覺有用戶借助微信關系鏈,通過微信公眾帳號、微信支付施行高額返利返現行為。此行為本質上是欺詐行為,一經發覺存在這種行為的帳號,微信公眾平臺將對其永久封號處理,并有權拒絕再向該營運主體提供服務,群眾碰到這種行為應第一時間報警,騰訊會協助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8月11日,鄭彭今聯合10多名被害者一起到上海市南山區人民法庭控告騰訊公司,部份被害者以侵權糾紛為案由結案成功,但也有部份被害者因資料不全無法結案。
第三方平臺應強化審查機制
來自廣東浠水縣的黃意平是結案成功的被害者之一。去年6月,他在某微信商城購物,后來微商跑路,他受騙了近兩億元。“打工收入低,見到微商返利,買東西就當做投資了,能省點錢”。
黃意平覺得,對于失蹤跑路的微信商城,騰訊在接到諸多消費者投訴后,沒采取有效舉措,導致購物款損失難以追回,騰訊作為第三方平臺應當承當連帶責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覺,目前,在微信平臺上,一些可以返利返現的微信商城仍在運作。商城中,商品價錢普遍低于市場價,消費者既可以選購家電、日化、數碼等商品,可以注冊成為會員,也可以通過訂購分銷商會員卡等方法成為分銷商。
廣州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王豫甲律師仍然在關注此案。他說,目前在國外天貓淘寶和易迅商城對于商戶的審查及要求較高,而且還收取一定金額保證金,消費者出現問題,及時向客服投訴,大多都能獲得解決及現行賠付。并且目前,騰訊的審查準入機制還不夠,監管方面存在漏洞。
王豫甲覺得,騰訊作為第三方平臺應該積極解決消費者的問題,賠償消費者損失,再向問題商城追償。“如果騰訊出了問題就關公眾號,而不從自身企業管理制度去反省,這么廣大用戶及消費者會很沮喪,透支廣大用戶及消費者的信任,也喪失在電商方面持續發展的時機。”記者李超實習生李攀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