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學院中學生寢室樓前,中學生們在取外賣。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校園禁外賣,究竟該不該?
“都半個小時了,外賣如何還沒送來!”
“發現一家新店,三葷一素只要15元。”
……
現在,點外賣成為不少學院生解決一日三餐的重要方法,甚至有中學生感嘆地說:“真不敢想像沒有外賣的日子該如何過。”
近日,廣東外粵語大學發布《關于不準許一次性廚具、餐盒步入校園的通知》。為強化中學生的乳品安全管理,該校將嚴禁外賣及一次性餐盤、塑料打包袋步入寢室。通知一發布,立即引起熱議。
有人覺得,學院飯堂存在空間擁擠、等餐時間長等問題,難以滿足諸多中學生的進餐需求,嚴禁外賣進寢室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有人則為中學的行為點贊,覺得寢室不再出現外賣后,連空氣都顯得“清新”了。
這么,廣東院校中學生對“校園禁外賣”持何種心態呢?記者日前就此走訪了多家院校。
反對方“外賣生活”就是“便利生活”
去年11月中旬,廣東學院微信公眾號發起了“你是飯堂黨還是外賣黨”的民意調查,讓中學生們針對外賣進校園的問題發表個人感想。
廣東學院溫帶農林大學中學生何子寧表示,由于平常泡在實驗室研究課題,自己和朋友們常常會錯過飯點,只能靠外賣解決就餐問題。她覺得外賣能便捷地解決三餐問題,不應當被嚴禁。
何子寧的朋友也表示,“下課去飯堂喝水排隊耽擱時間,不如在快下課時點個外賣,自己步行到寢室旁邊時,外賣也差不多同時送到了。”
“夏天天氣炎熱,實在不想去飯堂排隊。若果遇上大下雨,外賣送到寢室不是更便捷嗎?”海南師范學院大一中學生林雪珠說,目前,外賣進學院寢室已然成為校園常態,每次進出寢室,都能聽到外賣小哥在樓下等待朋友過來取餐。
而在福州經濟大學,記者在校園里隨機專訪時,一位中學生表示,他的寢室離飯堂有些遠,假若每天都要往返于兩地喝水高校點餐,有點不便捷。據悉,飯堂飯菜種類少,吃一段時間就膩了,點外賣換換口味是情理之中的事。
贊同方乳品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廣東學院一位筆名為“淘漉北洋”的中學生表示,假如中學飯堂的配套設施跟得上,打飯排隊時間長的問題能解決,他贊同嚴禁外賣進校園。
廣東學院微信公眾號發起的“你是飯堂黨還是外賣黨”民意調查后的留言平臺上,一位中學生父母語重心長地表示,真心不樂意見到兒子每晚吃外賣。假如外賣乳品中富含地溝油,會有損女兒的健康,希望中學能注重飯堂建設。學院生們來自五湖四海,建議青大飯堂能把全省各地的特色小吃分布在各個窗口。
一位筆名為“康康”的廣東學院中學生建議:“希望中學能完善飯堂用餐在線評價平臺,讓中學生用投票形式,促進中學飯堂的品質升級。”
南昌經濟大學的董老師告訴記者,目前該校還沒有嚴禁外賣進校園的相關規定。作為老師,自己支持中學將外賣管上去,由于這涉及到中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問題。出于成本考慮,有些店家選用的菜品質量難以保證,會對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形成影響。
建議
外賣進校園“堵”不如“疏”
有專家剖析,院校中學生之所以叫外賣,主要有以下緣由:隨著網路訂餐漸漸盛行,一些訂餐平臺常常有大力度的折扣讓利,價錢有時比院校飯堂的飯菜更實惠;一些中學生懶得出門,叫外賣便捷快捷,能大大節約在院校飯堂排隊等餐時間;外賣種類豐富,口味更豐富。
據了解,目前提出外賣限令的學院校園,大多是從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以及中學教學秩序等角度來審視的。因為外賣的乳品安全不在中學監管之內,一些不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的乳品隨著外賣流入中學,對中學生的身體健康會構成恐嚇。同時,外賣員隨時提著外賣進出校園,除了會影響中學的教學秩序,也不利于中學良好學風的構建。
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背景下,院校管理不應逗留在行政化管控的舊思維上,而應多一些開放思維,就能獲得良好成效。要破解院校“外賣郁悶”問題,“堵”不如“疏”高校點餐,中學應大力提高中學飯堂飯菜品質,用適宜中學生口味的飯菜捉住中學生的“胃”;多一些“互聯網+”思維,拓展院校飯堂網上訂餐渠道,節約中學生們在院校飯堂排隊等餐的時間。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