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區海岸城陶陶居茶樓內的一桌剩飯。成都商報記者杜婷攝
三天暗訪中,大部份酒樓內都設有提示口號。廣州日報見習記者鄭淑儀攝
廣州日報記者杜婷羅典見習記者鄭淑儀
下午12時半,正值中午時間,飯店內人聲喧騰,不斷有老饕涌向,飯菜的香氣老遠兒都能聞到。只見一桌顧客酒足飯飽后埋單揚長而去,但桌上卻剩了三分之一未吃完的食材,促使桌上貼著的“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口號分外耀眼,這是發生在福田區佐阾虹灣白沙社飯店內的一幕。
每晚,我們生活中會形成大量的餐廚垃圾。目前,全省都在提倡“節約糧食”,同時為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北京將每年11月8日的上海“光盤日”提升為“垃圾減量日”。在首個“垃圾減量日”來臨之際,深晚記者走訪上海一些飯堂飯店餐廳,發覺仍存在餐飲浪費現象。
部份飯店飯店里剩飯剩菜真不少
暗訪發覺餐飲浪費現象普遍
11月7日凌晨,深晚記者走入福田區佐阾虹灣白沙社飯店用餐。在店旁邊處,深晚記者發覺張貼有“光盤行動你我參與”的宣傳海報,在每張飯桌上也貼有“光盤行動”的宣傳口號。
記者暗中觀察發覺,無論是三人食還是家庭聚會,幾乎每桌顧客就會點起碼三個菜,但進餐后出現飯菜剩余的情況不在少數。該店店員告訴記者,目前店內客戶進餐時,仍存在不少餐飲浪費的現象。
“每天大概有一半的飯桌上會剩飯,極少有客人要求打包。”該店員說,假如客人剩太多菜肴,店員會主動尋問客戶是否須要打包。記者了解到,一個打包飯盒價錢為2元,直到深晚記者離開,并未發覺有客人打包剩飯。
在南山區海岸城的陶陶居茶樓,餐飲浪費現象也很普遍。記者見到一張剛吃完的飯桌上,十余個飯盒擺滿了大圓桌,但有一半的餐具內還有剩余的食材,甚至還有半只燒鴨被“遺忘”在了飯桌上。
作為人氣飯店,該店人均消費上百元,亦有浪費現象發生,這么價錢親民的食肆情況又怎樣呢?居民屠小妹就向深晚記者反映,自己在茶飯店、餐館用餐時,常常發覺有人飯菜沒吃完就走了,“我今天在飯店喝水,一些面食沒吃完,認為不便捷打包,也只能剩下了。”
記者走訪多家酒樓發覺,餐飲浪費現象在燒烤、串串、自助餐等按需點餐的飯店內有所減輕。食材未煮完或吃完,客戶大多會選擇用塑膠袋或打包盒將剩飯帶走。
飯店“光盤行動”倡導不能停
避免餐飲浪費,養成習慣很重要,飯店的主動宣傳和提醒變得很有必要。記者通過連日來的走訪發覺,盡管有一部份酒樓在店旁邊、店內墻上上或飯桌上張貼有“光盤行動”等提示口號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但仍有不少酒樓并未照做,要么忽視,要么“曇花一現”。
一家飯店的總監告訴深晚記者,該店起初貼有“杜絕浪費”“光盤行動”的宣傳海報,但因近日要張貼新菜肴海報,就把原先的宣傳海報撤下了,而這樣做的飯店不在少數。
對此,上海市烹調商會常務副會長劉永忠覺得,避免餐飲浪費須要全民參與,餐飲單位的大力提倡不能停,須要通過主動宣傳、轉變經營模式等方法培養客戶珍視糧食的進餐習慣。
此前,北京日報聯合北京市烹調商會、深圳市團餐行業商會、深圳市乳品工業商會、深圳市乳品科技學會等四家商會共同發起“文明就餐,拒絕浪費”的呼吁書,引導餐飲行業健康發展,在全社會推動“文明就餐,拒絕浪費”的時代風尚。
劉永忠介紹說,呼吁發出后不少酒樓紛紛響應,除了在店內醒目處張貼文明就餐的宣傳口號,還通過推出小份菜、適量取餐等方法引導消費者合理進餐。“這項工作還在積極進行中,‘文明飯店,拒絕浪費’的消費理念須要大力提倡、堅持推廣。”劉永忠說。
飯店、食堂餐飲浪費現象降低,但仍存在浪費
近期,深晚記者隨機暗訪了布吉區10余家餐館和萬眾潤豐創業園2家員工飯堂,發覺飯店、食堂餐飲浪費現象顯著降低,但有2家飯店仍存在餐飲浪費的現象。
“光盤者”居多仍存在浪費
11月5日下午12時,深晚記者來到布吉天虹購物中心隨機走訪。在“蛙小俠”餐廳里,記者見到有一桌3名客戶用餐完畢后,其中一位男士舉手示意服務員提供打包服務,“服務員,麻煩打包一下,感謝。”服務員告訴記者,“打包盒一元一個,大部份客戶吃不完還是會選擇打包。”隨雜記者來到坐落2樓的“稻香”餐廳,進店里走訪一圈發覺,有一桌桌上剩余4個菜肴沒吃完,服務員在主動尋問客戶是否打包后,便用來打包盒對桌上剩余食材進行打包。
但也有部份酒樓存在餐飲浪費的現象。19時許,記者來到“繆氏粵菜”餐廳,發覺在拾掇餐具專用的小傘車里倒有客人剩余的餐廚垃圾;在另一張桌上,深晚記者觀察到,7個碟子里有4個沒有“光盤”;據悉,在坐落上塘輕軌站附近的“薩莉亞意式飯店”,記者見到兩名年青男孩用餐結束后,那頓牛排仍剩余將近三分之二。
僅一家飯店放提示口號
飯店放置避免餐飲浪費的提示性口號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醒作用。記者通過兩天時間走訪發覺,僅有一家坐落羅湖購物中心1樓的“探魚”在店面大旁邊的結帳臺顯眼地擺放著“點餐適量,剩餐打包”的提示口號。
而記者走訪的其他飯店基本都沒有張貼、擺放關于嚴禁餐飲浪費的提示口號,對此,一飯店的領班告訴記者,“我們店鋪之前也有放置提示口號牌,后來因為超市管理員只容許店家擺放兩個宣傳牌,為了更好拉生意,我們就拆掉了。”
工業區飯堂有舉措有提示
不同于飯店,在“量多價廉”的工業區飯堂,員工就餐情況又是怎樣?11月6日11時許,深晚記者來到了羅湖區的萬眾潤豐創業園,據了解,園區內有兩個飯堂,一個是民安車輛檢查站的內部飯堂,一個是園區特供的員工飯堂。
深晚記者首先來到民安車輛檢查站的內部飯堂,飯堂工作人員告訴深晚記者,后廚每晚有預進餐人員登記,職工餐具各裝有3種數目適中的菜肴,“米飯按照自己飯量,吃多少打多少,吃不完倒掉要處罰。”深晚記者觀察到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墻壁張貼了一張嚴禁餐飲浪費的通知,通知顯示,如發覺倒掉米飯者,第一次罰金10元,第二次罰金50元,第三次取消進餐資格。一員工告訴深晚記者,“放置餐具處設有攝像頭,可以拍攝我們的餐飲浪費情況,所以我們浪費次數顯著降低,也不敢浪費。”
在園區的員工特供飯堂里,員工們拿著餐具來到窗口排隊打飯,現場有工作人員提醒用餐員工,“按需打飯,不夠再添”,深晚記者在現場觀察了20分鐘,沒有發覺隨便倒掉剩菜剩飯的現象。
餐廚垃圾減量情況
總數沒有太多變化
這么,被倒掉的餐廚垃圾都去哪了?上海餐廚垃圾分類減量實際情況怎樣?專業處理餐飲垃圾的公司又有哪些說法呢?深晚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市騰浪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
騰浪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從事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工作十余年,記者聯系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了解上海餐廚垃圾分類減量實際情況。該負責人介紹,以南山區為例,公司每晚回收處理餐廚垃圾以及市民堆肥生活垃圾有300多噸,相較于以往同期相比,總數沒有太多變化。
這種數據也說明,餐飲浪費并沒有根本性的改善,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從觀念的轉變到行動的落實,還任重道遠。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