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拓展腳本一經發布外賣系統,就造成了游戲玩家的強烈反響。在 Fork這個較為冷門的用戶腳本峰會上,原神玩家指示器的安裝量已達數萬次,反饋中,不少用戶將其稱之為“本年度最好用的腳本”、“這個偉大的發明僅次于第一定理”、“幾個字能夠帶來極至的精神享受”。
不僅這般,由于該開發者表示自己是做著玩的、不太會迭代更新,但部份用戶確實在使用中發覺了一些bug,于是峰會上涌現了好多樂意參與其中的開發者,有的人制做出了“原神玩家指示器升級版”,有的發明了適用于B站、微博、知乎在內的全平臺版本腳本,還有的將王者榮耀、明日方舟、新三相之力等大熱游戲都囊括在內,支持辨識更多游戲玩家群體。
在使用了該拓展腳本的用戶界面中,每個網友的愛稱前面被貼上了五顏六色的標簽,且針對不同標簽的群體數目,指示器都會顯示“普通”、“稀有”、“史詩”、“隱藏”等前綴。
而指示器檢查不出任何標簽的用戶,會被標明為“普通|純良”。
圖源:升級版本的指示器,為網友打上了五顏六色的標簽
這場源于游戲圈的“指示器”制作比賽到這兒并沒有結束。
為了響應用戶們對其他領域身分辨識的需求,越來越多類型的指示器出現在了拓展腳本的峰會上,包括辨識虛擬主播()的V圈指示器、明星粉絲的飯圈指示器、蘋果/華為用戶的指示器、抽獎轉發參與者指示器……..
匿名開發者們很快制做出了應用范圍更廣的拓展腳本。在一個名為“成分指示器”的腳本中,用戶可以通過自定義關鍵詞來實現辨識不同網路群體的目的。換言之,這款“指示器”是一個可供用戶個性化使用的“給網友打標簽機器”。
僅從技術實現角度來看,指示器的制做并不復雜。
它主要借助了爬蟲技術來讀取社交平臺的API數據,通過挖掘評論區和用戶發布動態的內容,按照一定的匹配規則進行篩選。這種爬蟲技術最早應用于互聯網搜索引擎中,近年來曾被大數據公司用于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和簡歷,一些公司對它的濫用也助長了互聯網金融借貸的導流獲客和暴力催款等行業頑疾。
雖然隨著AI技術的發展,很多互聯網平臺開啟了智能反爬蟲功能來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但對于社交媒體平臺來說,用戶所發布的動態、評論轉發點贊的內容,以及頭像和愛稱等公開信息,仍可以被爬蟲軟件輕易獲取。
一方面是拓展腳本的技術實現成本和用戶獲取成本無限低,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世界的割裂程度的激化,于是爬蟲“擺脫”了商業目的的禁錮,爬到了數萬網友的手中。
在最先火出圈的“原神玩家指示器”拓展腳本評論區中,已經集聚了好多對原神游戲及其玩家具有負面情緒的用戶,在不少用戶互動對話里,也開始了基于各自喜愛游戲立場的中單。
圖源: fork峰會截圖
整體來看,這類“對線”針對游戲內容本身的并不多,更多是在以游戲作為標簽對社交媒體上的陌生網友進行群像化分類。事實上,很多用戶須要“網友指示器”的緣由,是希望對社交媒體中發表與自身觀點相反、談論自己不喜內容,或曾就某議程形成過爭吵的陌生網友,找到一種標簽式的合理解釋。
借助指示器來給網友打標簽的人中,相當大一部份用戶的訴求是——屏蔽不想看的標簽內容與社交帳戶。
“謝謝你,我真的很須要這個,如果能屏蔽掉這一群體的發言就更好了。”
“請問可以改成屏蔽id及內容嗎?不關心是不是,就是不想看。”
“需要一鍵拉黑功能,如果可以手動屏蔽就更好了?!?/p>
而能成功實現這些訴求的拓展腳本也很快被制做下來。
事實上明天的腹部社交媒體平臺上,屏蔽和拉黑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能。以微博為例,僅在拉黑上就做過多次調整外賣系統,包括主頁是否可見、發文對誰可見、誰能參與評論在內的一系列具體功能,用戶都有著相對細分的選擇權限。即使對零互動的陌生網友所發內容,微博也設置了屏蔽關鍵詞的功能。
但看起來這種出于防治網絡暴力目的推出的功能對不少用戶來說還是不太夠。
不少使用了這種指示器的用戶發貼表示,他們反向溯源了往年看不慣的網友發言內容,不出預料地發覺這種網友果然被打上了某類標簽。
圖源:某網友發言截圖
一些有意思的變化也急劇發生,這一方面令她們愈發確定了自己對某類觀點或內容的憎恨是正確的,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她們對某個標簽化群體的反感情緒。
而不少網友其實并不滿足于只是辨識下來“敵軍”。
有網友觀察到,一些網路中單愛好者在B站和微博等社交媒體開啟了“獵巫”行動,他們不在意網友們具體發表了哪些內容和觀點,而是專注于找尋被指示器打上了某類標簽的群體,并進行無差別功擊。
一個愚蠢的反例是,在“原神指示器”早期版本中,因為腳本的不健全,所有網友的發文內容之要富含“原”和“神”兩個字,都會被指示器打上標簽。于是,在一些名為“還原神州飛船”和“感染源神出鬼沒”的發問評論區中,明明內容與游戲毫不相關,卻出現了游戲玩家或團建或中單的群體行為。
當然,也有好多用戶覺得用指示器給網友打標簽只是圖個樂玩一玩,并且隨著安裝腳本用戶的高漲,大量發送到社交媒體服務器的數據懇求,也很可能早已造成了平臺方的注意,對于濫用爬蟲技術的行為,開發者面臨著被平臺方勝訴的風險,而使用者的帳號也存在被封禁的可能。
圖源:一款應用于B站的標簽化視頻屏蔽腳本/網絡截圖
看著這類指示器的流行,很容易讓人再度確信,這些年互聯網對人們思維的最大改建就是貼標簽。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平臺無論是短視頻,資訊、外賣、出行還是電商購物,只要有用戶帳號存在的地方,平臺系統都在以打標簽的形式將用戶分門別類,再通過算法來推薦偏好內容或服務。
現在看來網友們也開始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彼此了。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