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實測,在成功下單的情況下,能實現當日送達,且配送準時的只有美團買菜和盒馬;次日達方面,叮咚買菜的捕獲和配送時間較穩定;另外京東到家、餓了么閃送等可提供“代購”服務,適合零散封控,配送范圍內商超店鋪正常營業的社區。
作為為數不多的“當日達”平臺,橫向對比一下美團與盒馬的購物體驗。
前者的優勢是產品豐富,且整體服務時間較長,配送效率高微信外賣系統,中午下單快至1小時配送上門,即使在深夜臨近23時下單,系統顯示次日0時即可送達;后者線上運力較緊俏,需要7點起來秒殺微信外賣系統,相較其略高的菜價,自有品牌菜肴、預制菜和半成品更為熱門。
事實上,上述“搶菜”體驗差異,也反映了各家外賣平臺的不同配送模式。
例如,采用“前置倉”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蔬菜供應較為充足,若上午成功下單,一般能及時送達,美中不足是只有蔬果,且只能就近配送。
而美團“動態調配”騎手運力的方式則更為靈活,能結合線上線下實際情況,做到當日下單當日送達的“即時達”。比如實測發現,在顯示“運力已滿”的情況下,不定時地刷新,一旦運力調配有空余,就能“撿漏”。
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外賣配送能力的拓展與“降維打擊”——連最需要時效性的熱乎外賣都能送,其他東西也不在話下。
這一趨勢也在美團2021年財報電話會中得到驗證:除餐飲外賣以外,藥品、鮮花、日用雜貨、品牌化妝品和手機等即時零售需求正在迅速增長。美團30分鐘“萬物到家”的服務體驗,正推動美團閃購日訂單量峰值創新高。
“從在線開處方到下單到送達,只用了不到一小時。”一位居家隔離的上海市民表示,常備處方藥不足,又不便親自就醫,美團買藥從幾公里外的藥房迅速助其購得,或許比買菜更解了燃眉之急。
針對此類情況,美團買藥聯合本地連鎖藥店在滬推出“慢病關愛計劃”,竭力保證慢病用藥的充足供給與專屬配送。第一醫藥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疫情期間各門店正常營業并增加儲備,都可以通過線上渠道購藥。同時,復購患者需憑處方,確保特殊時期處方藥的銷售安全合規。
極限抗壓測試
配送壓力究竟有多大?
“最近每天接單數是疫情爆發前的2-3倍”關于暴增的單量,有外賣小哥透露,最多時一天可送接近100單,最長工作時間高達15小時。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商務委主任顧軍表示,城市整體物資供應充足穩定,而因封控小區數量仍較多,不少企業提倡員工居家辦公,居家人員數量增多,平臺的配送力量跟不上訂單的增長,導致“某些品類商品暫時缺貨、送達速度慢,或是下不了訂單。”
從平臺的角度,這顯然也是對供應鏈配送、應急響應等能力的一次綜合大考。
壓力在體現兩方面:訂單數量激增,與“囤貨”心態下的大單增多。
根據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披露的數據,僅3月13日、14日,上海連續兩天日均蔬菜供應量超9000噸,創近期新高。而這些菜中的大部分,都需要配送員精準投遞到千家百戶的門口。
不過也有配送員認為,現在接單數反而沒以前多了,因為每一單都“太大”,一次送不了幾單。美團買菜配送員林莉表示,“一個光單子就超過兩米長,訂單總重量超過一百四十斤的訂單。”其中主要是生鮮蔬菜、米面糧油、飲料海鮮這些日常商品,體積分量都很可觀。
另一方面,相較常規配送,防疫管控期間的配送安全也更受關注。
最新規定是,外賣騎手必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能上崗。考慮到如今核酸需求較大,檢測點排隊時間較長,美團甚至主動聯系第三方檢測機構為騎手連夜進行上門核酸檢測,以保障線上訂單運力。
近期,多家生鮮電商站點的上崗工作人員加強了日常消殺,如站內早晚消毒、儲備充足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工作人員每天兩次測溫、配送箱及設備每次配送完成后進行消毒等。同時,通過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保障商品與履約鏈路的安全。
對于這些冒著危險,奔波在社區保供的一線的配送員,平臺的人性化保障也迅速跟上,希望減少其后顧之憂。如每天會對騎手的健康狀況登記跟蹤,設立騎手心理熱線及24小時騎手熱線,為無法返回住所的騎手提供免費住宿,向隔離中的騎手發放每天150元的關愛金等。
艱難求生的商戶
“花了快兩年緩過氣來,再關一輪真沒法撐了。”一位實體餐飲店主表示。
2022年的這一輪疫情“倒春寒”顯然給餐飲、零售、旅游、交通客運等曾遭重創的行業,又被撒了一把鹽。后一階段,保市場主體面領嚴峻挑戰,也將成為上海抗疫的重點。
對于線下實體來說,固定成本包含房屋租金、水電煤費、員工工資與社保公積金、企業層面的“六稅兩費”與“房土兩稅”等。若餐飲類店鋪需要開門,每日防疫消殺及員工檢測保障等,累計起來也不是個小數目。
因此,平臺也第一時間對傭金作出了調整。今年3月初,美團推出了新一年的階段性幫扶舉措,對上海、深圳、東莞、吉林等疫情區域的困難商戶實行“傭金減半、1元封頂”,減免傭金將在下月以現金形式返還到賬戶。
其實早在去年,美團的餐飲配送服務就開始“倒貼”。
最新2021財報顯示,美團從商家、用戶處收取的餐飲配送服務收入為542億元,而全年騎手配送成本為682億元,并較上一年增長38.3%。這也意味著,美團全年用于直接補貼騎手的費用近百億元,加上其他配送成本,每單仍還處于虧損狀態。
平臺如何精準支持?或可分為開源節流兩大塊:一是給商戶減免傭金,補貼配送來“降本”;二是給商鋪提供數字化運營工具,提高配送效率來“增收”。
在3月24日發布的《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中也提及,要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中小微商戶幫扶行動,對經營困難的餐飲商戶實施特惠扶持政策。鼓勵互聯網平臺企業為商戶無償開展數字化代運營服務,逐步提高商戶線上經營水平。
為響應號召,美團也正持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無人配送等投入。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長53.1%至167億元,全年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56億元。
“做線下餐飲的,現金流壓力非常大,兩周過去食材都壞了,各種固定成本,一個月就是六位數。”上述餐飲店主表示,“多虧外賣還能正常派送,雖然利潤薄,但出單量比之前翻了幾倍,我與員工一起住在店里,能做多少做多少。”
對此,美團表示,盡管目前提供配送服務是不贏利的,但仍會努力提升配送網絡運力。因為目前服務的大部分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本身并沒有能力組織配送。若縮減配送服務范圍,會降低這些餐飲商戶的服務半徑和增收機會。
這也并不是做公益。長遠來看,中小商戶餐飲是經濟的活水源頭,也是外賣平臺得以發展的基本盤。當商家興旺繁榮,市場共享紅利;當商家陷入巨大困境甚至死亡,平臺也唇亡齒寒。
2021年財報電話會中,美團CFO陳少暉表示,公司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大環境息息相關,也離不開廣大中小商家以及騎手等相關勞動者的共同努力。會繼續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讓所有相關方都能從中受益。
3月25日,張文宏醫生又發了一條微博:“抗疫尚未結束,但生活還要繼續。”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同時還保障民營小微企業的生存。
展望未來,作為剛需的餐飲行業終將復蘇。在此之前,只希望更多店能活下來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