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單位垃圾分類怎么做?推出“小碗菜”“小碗飯”,鼓勵員工量食點餐。記者從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獲悉,自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該院圍繞“控增量、促減量、提質量”開展分類工作,分類實效得到提升。
垃圾分類開展伊始,研究院成立了由運營部牽頭、其他部門積極協同的垃圾分類工作小組,將單位內垃圾集中收集點、辦公區域、公共區域、餐廳區域等多個區域進行分區域管理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并由專人負責。通過彭浦鎮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指導以及第三方人員對各院內各區域的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檢查,研究院對四分類垃圾存放及清運流程進行了分類梳理,并依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達標(示范)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2021年版)》,對分類容器進行合理規劃和利用。研究院運營部制作標識標貼及引導指示牌,并明確專人專管。
同時工業園食堂點餐小程序,研究院要求黨員先行,并在各區域張貼宣傳海報及標語,引導員工養成自覺踐行“垃圾分類”的習慣。保潔組負責人許師傅說,通過宣傳,現在所有員工都能做到自覺分類、正確投放。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保潔人員二次分揀的工作量,垃圾收運效率也明顯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目前研究院正倡導開展“光盤行動”。在食堂墻壁上,貼著倡導“光盤行動”和垃圾分類的宣傳內容;食堂還推出“小碗菜”“小碗飯”,鼓勵就餐人員量食點餐。自“光盤行動”開始后,食堂每日產生的濕垃圾明顯減少。
春節假期結束,研究院按照街鎮疫情防控的要求,加強人員健康管理和防疫知識培訓,嚴格執行掃碼、測溫、戴口罩、“一米線”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做好垃圾桶、垃圾收集點及公共區域的日常衛生保潔和防疫消殺。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