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的原因也許并不是你的位置不好、產品不好,主要還是你手里的用戶少。
按照獲取一個用戶10元計算,5萬個用戶要花費50萬元,很顯然,任何一個店鋪有5萬用戶支撐,生意一定會興旺。
問題是,會有多少個老板愿意這樣做?
其實這件事完全沒必要糾結,畢竟獲取一個用戶花10元,已經很劃算了,花錢為自己建一個微信個人號私域流量池,確實是最劃算的生意。
仔細算算賬:在每一個用戶身上花10元也做不了太多事,請人在周邊店鋪做地推要花錢,送小禮物要花錢,到店打折也要核算成錢。因此備足預算,新店開業之初就獲取三五萬用戶是高明的經營之道。
餐飲行業流量充沛,要獲取5萬用戶太簡單了,同時還不會虧損。比如關注企業公眾號或者加店長微信即可享受這道菜半價或者免費贈送,但是用戶在你的門店消費了其他東西,是不會虧損的。
現在很多餐飲門店也為了獲取線下用戶,已經在各種辦法營銷。特別對于剛剛新開業的餐飲門店,趁著餐飲的門店的流量高峰期,牢牢把客戶鎖住。客戶在手,就有話語權,生意就會好。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一個餐飲老板為什么做了餐飲十年,管了五家店,100多個人,最后遇到瓶頸,需要斷臂求生,直接轉讓四家門店?
十年餐飲 遇到寒冬
華姐2017年的職業目標就是“不賠錢”。
開了10年的飯店,最多的時候手里管著5家店,100多個人餐飲微信公眾號,也賺到過錢,但小錢自己花了,大錢都用來開新店了。
更糟糕的是,2016年,生意突然變差,5家店都開始賠錢。
制定2017年目標的時候,華姐決定斷臂求生,關店轉讓,只留一家最小的店自己做。
賠錢很可怕,現在要做投入少,見效快,又能發揮優勢的活兒。最后華姐選擇了做外賣。
外賣市場基本是10-20元的大鍋菜做法,剩下的小門店場地限制,毫無優勢,所以華姐最后以10個菜品套餐形式做外賣。
定位人群:辦公室白領,兩人餐是兩葷一素99元,四人餐是四葷兩素199元,主打小鍋單炒,大廚美味,改善生活。
上各大外賣平臺 生意好轉
借助著外賣平臺的威力,花錢做推廣,送10元代金券,一個月下來華姐就贏利了,小店每天能穩定達到100單,幾乎100%都是網絡外賣單。
華姐發現,好的外賣不需要門店,只需要菜好吃。但客人都來自網上,哪天他們不來了,就麻煩了。
“菜量大,菜也非常好吃,很棒,很接地氣。”
“自從和同事叫了一次外賣以后,辦公室的人都愛上了,最喜歡宮保雞丁。”
在外賣平臺上賣出3000單,卻只看到100條留言評論,雖然其中大部分是像上面這樣的好評,華姐仍然擔心“客人到底滿意不滿意”,覺得還是要直接跟客人聊聊才放心。
“手里沒客戶,我心里不踏實,我得想辦法知道他們喜歡吃什么。”
思來想去,華姐決定用“一個月換一批新菜”的名義,在外賣盒里放上留言卡,希望客人們添加微信給建議,挑選各自愛吃的新菜。
“想吃什么,客人說了算,我覺得這才是外賣應該有的節奏。”華姐的思路更清晰了。
一個月下來,華姐的微信好友多了1000多人。
“你要是用微信付給我,就來吧,拿走以后,我給你返紅包。”華姐回答道。
一開始,平時忙于店里管理的華姐,并沒有把通過微信成交當回事,主要是用微信來測試新菜,沒想到聊得久了,大家成了很好的朋友,微信成交量直線上升。現在華姐調侃自己都快成了那些辦公室白領的“廚房阿姨”。
很多年輕人有不好的飲食習慣,華姐就經常在朋友圈給大家普及相關知識:哪些東西好看不好吃;哪些東西好吃不健康;哪些東西不想吃也得多少吃一點,因為這樣才是營養搭配。
2017年,外賣行業已經深刻地改變了華姐的生意。她身邊做餐飲的朋友一大半關店倒閉了,特別是做高端餐飲的,更是開一家倒一家,只有華姐等幾個轉型做外賣的,日子還能過。
做外賣的飯店2015年拿美團和餓了么的補貼拿到手軟,到2017年平臺要拿走成交額的8%~16%作為提成,一正一反,損失慘重。華姐覺得做外賣如果過度依賴外賣平臺,沒有自己的會員系統,那就像溫水煮青蛙,早晚會支撐不下去。于是華姐開始做一些嘗試,但并未成功。
打造公眾號平臺+外賣小程序
“我們也不懂,聽人說自己做會員系統得開微信公眾號,要上微信商城,我們就買了個商城,拿回來一用,后臺設置上架、下架、接單、客服、送貨、核銷,沒有一件是簡單的。”華姐說。
為了能把私域流量打造起來,不再受限這些外賣平臺,華姐還是堅持對門店進行改革,讓門店里的兩個人負責接單、客服。
華姐的外賣套餐單價是99元以上,購買的外賣小程序可以接入閃送、UU跑腿等第三方快遞,慢慢把美團這些外賣平臺的流量慢慢轉移到自己的外賣小程序下單,由第三方快遞送。
以前沒有接入外賣小程序的時候,客戶在微信上咨詢,又要選擇菜品,溝通忙不過來,自從做了小程序以后,客戶已經習慣線上點單了,溝通也少了。每天叮叮咚咚的自助下單。只需要一個客服就可以了。
小程序上線,從每個月也有2000元收入。慢慢漲到每個月五六千元的時候,微信號5000人也滿了,可商城可進入無限的用戶,每天的粉絲量還是不斷上升,訂單也是每天不斷上漲。
1、只要有新菜品,線上讓大家投票選出想吃的菜品。跟粉絲有更多的親密互動。
2、朋友圈以健康飲食為主題打造親密關系。華姐提醒大家如何健康飲食,相互之間沒有壓力感,有的只是輕松的聊天。華姐干脆把自己的簽名改成了“白領飲食保姆”。
50個微信號 做外賣小龍蝦
華姐第一次見到做外賣的同行有50個微信號,手機一個個放在辦公桌的架子上時,還是有些震驚的。
阿斌做足球世界杯期間的外賣小龍蝦,開快閃店,去租別人的后廚,只租半年,只做小龍蝦,5月開始,10月干完就結束。趁著世界杯,賺上一筆快錢。所以找到了華姐。
華姐見識了阿斌的做法:整個5月,阿斌的小龍蝦外賣都在美團和餓了么上做推廣,加微信好友,但并沒覺得有什么。等她去阿斌的總店見到他的50個微信號時,才知道微信個人號要拿來做什么。
阿斌:“我們就是用微信引導老客戶下單。美團外賣傭金太高了,加了個人微信號,引導到微信小程序下單,UU跑腿配送,一樣快捷方便”。
進入6月,世界杯期間,華姐的店最多的時候能賣掉400份小龍蝦,每份68元,阿斌一天就能收入2萬多元。世界杯一個月下來,阿斌收入50萬元,賣一份給華姐提成2元,所以一個月華姐也凈賺4萬元。
阿斌的50個微信號使用了軟件養號,所以騰訊幾乎把50個微信號封了,阿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微信賬號一個個解封以后,阿斌擔心再被封號,一直閑置不敢用。沒了微信引流的小龍蝦外賣,業績立刻下滑。
華姐了解情況就想著自己的賬號一直運營得很好,就想跟著阿斌把這50個微信號都買了。
阿斌:“明年也沒世界杯,這小龍蝦生意也沒得做,你想要,給我個成本價,賬號都給你吧。”
華姐從阿斌手上拿到了50個微信號,整整就是25萬人在手,2018年國慶節剛過,華姐的第二家外賣店開業,選位置的依據就是華姐手里微信賬號的活躍度,主打套餐里多了一道“龍蝦飯”,繼續賣小龍蝦。
現在的微信號是有專人負責運營,每天統一發朋友圈,引導用戶到小程序商城下單餐飲微信公眾號,從外賣平臺引流變成私域流量,到引導用戶到自己的平臺下單,整個商業閉環讓華姐做得有聲有色。
華姐堅持了一句“‘飯好吃,人好玩’六個字,啥賺錢就做啥,還特地強調了,還指望著這些微信號開幾十個分店,好好運營朋友圈和小程序。”
問題解答
問題1:如何把外賣平臺的成交用戶都變成微信用戶?
提示:外賣平臺是美團、餓了么的私域流量,平臺對用戶的激活力度一直很大,但是對用戶私有性的保護并不像阿里巴巴那樣嚴格,要抓住這樣的獲客好機會。店家至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把外賣用戶變成微信個人號好友:一是利用手機號聯絡,給紅包、給優惠;二是利用外賣袋子里的包裝材料,包括DM彩頁、餐盒蓋、筷子袋等,傳遞添加好友的信息。
問題2:用微信個人號做外賣獲取回頭客為什么成本最低?
提示:在外賣平臺補貼時期,平臺賠錢給店家補貼,目的是教育用戶,讓用戶養成在外賣平臺點餐的習慣。當補貼結束后,店家離不開平臺了,用戶也離不開平臺了,平臺就開始抽取扣點,從最初的3%、5%、8%,一直漲到現在的20%以上。算一下,一份20元的外賣,騎手費用占去5元,扣點拿走4元,廣告推廣費再算上2元,一半的錢就沒了。如果用戶有在微信小程序上點餐的習慣,同樣的價格,店家能節省一半的成本。
問題3:外賣號如何通過微信互動保持個人魅力?
提示:吃外賣的用戶多是年輕人、城市白領,運營者需要深刻洞察這一人群的信息需求,提供帶有“功能性”的互動信息。首先是提供“減壓功能”,用輕松幽默的段子幫助他們緩解壓力;
其次是“美食功能”,提供精美的美食介紹;再次是“健保功能”,為年輕人提供有用的健康營養小常識;最后是“娛樂功能”,可以互動起來,在微信個人號的朋友圈宣傳玩各種競猜、答題小游戲。這些互動都可以使用線上的系統呈現出來,比如引導用戶到公眾號里面參與游戲,包括喜歡吃的菜品投票。
問題4:有50個微信號就能開30家外賣店嗎?
提示:平均一家外賣店有上萬名忠實老客戶,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訂餐,這是外賣店能夠活下去的至關重要的保障。關鍵是用戶要精準,可以先在目標店鋪周邊做地推、掃樓活動,加滿兩個微信號,再去開外賣店成功率會很高。外賣店開起來以后,用外賣平臺繼續獲客,確保每家外賣店運營2~6個微信個人號,有1~3萬忠實老用戶,這是開外賣店重要的經營策略。
總結
外賣行業客流量大,有大量的活躍用戶可以轉化成微信個人號好友,再從個人好友數據化,下單配送全部用小程序實現,提升了服務,減少了溝通,提升效率。自建商家流量池,把經營主動權拿在自己手里,把外賣平臺流量變成私域流量,這些努力一刻也不能停,這樣才能用微信配合外賣平臺,開出更多能賺錢的外賣新店。你的生意永遠就不會有瓶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