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團方面透露,上海外賣訂單量上漲明顯,為了緩解運力緊張,最近一周美團外賣已投入了800萬元配送補貼,增加了約5000名新騎手。預計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還將投入2000萬元補貼,以鼓勵更多騎手跑單。這種激勵方式讓騎手能夠在特殊時期獲得更高收入,也使外賣市場正常秩序加速恢復。
疫情影響導致的外賣運力減弱不僅出現在上海,近段時間北京、河南、重慶、山西等省市地區紛紛發出倡議,讓閑暇人員加入騎手隊列中來,以緩解運力壓力。
以北京地區為例,目前接單騎手數量已恢復至九成以上,配送速度顯著提升,有些騎手一天可以掙到過千元。為了保障騎手和客戶的健康,美團外賣還升級了各配送站點的健康專區“同舟守護1m2”,配備N95口罩、抗原和藥品,供騎手自測和取用。為外賣服務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兩年虧損終翻身,美團送萬物
隨著訂單量的大幅上漲,美團終于在經歷了兩年虧損后,扭虧為盈。根據美團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三季度營收達626億元,同比增長28.2%,增幅創下2022年新高,凈利潤達12.17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99.94億元形成鮮明對比。
上個季度,美團調整了業務板塊劃分,將美團閃購并入核心本地商業業務。而財報中,由餐飲外賣、美團閃購、酒旅業務及到店服務組成的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在第三季度的營收達到463.3億元,同比增長24.6%,經營利潤93.2億元,同比增長122.5%,可以說支撐起了美團業績的整體增長。
美團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點餐的外賣平臺,而是成為一家覆蓋全品類的本地大超市。尤其在疫情期間,美團的優勢表現的更加明顯,足不出戶,就可以訂到各餐飲機構的美食、藥品、生鮮食材、酒水飲料等,就連家中寵物也可以通過美團購買到寵物食品,和享受寵物護理。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杯期間,美團還推出了“看不看球賽來點美團外賣”系列廣告片。“不就是送了個烏龍嗎,你們只能送烏龍嗎?奶茶啤酒不能送嗎?火鍋、燒烤、手機、貓糧不能送嗎?”、“因為我人多啊,我們有瓜子仁、核桃仁、清炒大蝦仁、不求人、玩具人、掃地機器人……”的魔性廣告語,讓美團又火了一把。美團搭載著世界杯這輛流量快車,借楊冪的名氣加持,向全世界宣告著:美團不止送外賣,還能送萬物。
零售+科技,美團再上新高度
疫情的三年,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美團。美團“萬物到家”30分鐘生活服務圈,業務覆蓋本地生活的方方面面,“萬物皆可外賣”的新零售業態、新消費觀形成。
過去,外賣小哥只有在三餐時段最為忙碌,現在恨不得24小時都能接到單。美團開辟了全新的零售新路徑,在最短時間內把商品送到買家手中,與傳統電商平臺相比,更具備時效性。
2021年9月,王興調整升級了美團戰略為“零售+科技”,首次將零售和科技提到戰略高度。經過一年多時間,已初步形成規模。
在零售+科技方面,美團將季度研發投入增至約54億元,并把研發重點放在基于強大的算法能力、數據能力,和無人機與自動配送車等硬件方面,以滿足數億用戶的即時消費需求。
美團無人機先后與深圳世界之窗與錦繡中華兩大5A級景區達成合作,加速美團無人機落地;又與全球500強企業仲量聯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科技賦能地產服務的新路徑,實現智慧地產整體升級,打造行業內首個面向商辦樓宇集群場景的無人機配送合作項目。
至11月底,美團無人機配送已在5個商圈落地,航線覆蓋18個社區和寫字樓,可為近2萬戶居民服務本地外賣系統,并且完成面向真實用戶的累計訂單超10萬單。
美團還研發出了智能配送站,讓配送更加智能化,采用自動化“存+送”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機器人智能化調度、柜體與機器人自動化接駁、物品無縫傳遞和機器人室內高精定位、避障、梯控等自動化配送功能。
美團的每一塊業務版塊,都有著不同的消費群體和需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美團一方面通過供應鏈能力建設、AI技術等進行降本增效,一方面也在自動配送等前沿領域加速實現技術落地,展示了科技零售企業的硬核實力。
零售新格局已成,競爭即將開始
除了在科技方面的發力,美團在品牌和倉儲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今年10月,美團將原本的“社區團購”升級為“明日達超市”,豐富了產品品類,提高了日用百貨等品類的占比,進一步打通社區團購和電商的供應鏈體系。目前,蘋果、屈臣氏、蘇寧易購、小米等品牌門店相繼接入平臺,共同擁抱即時零售帶來的增量。
同時,美團的明日達超市還在探索多種自有品牌模式,C2M、品牌聯名、代工等方式,為用戶量身打造高頻、剛需、低價格的精品。
為了彌補商超便利店難以擴容的不足,美團設立了倉儲面積更廣、SKU更加豐富的閃電倉,滿足用戶一站式購物需求。
在全國的2800多個市區縣,美團都能做到下單后30分鐘送貨上門,這種即時零售人口覆蓋能力在行業里也就只有美團能夠做的到。
美團的零售布局已初具規模,美團用自己的即時履約引擎,撬動和激活了本地實體零售的想象力、創造力,大大提升了實體零售的競爭力,讓“萬物到家”變成現實。
零售市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今年8月,抖音與餓了么達成合作,推出“即看、即點、即達”外賣新場景;12月,抖音又與達達快送、順豐同城官宣,以生活服務業務為主要合作點;連京東都以京東到家APP開始進軍外賣市場,京東小時購也在迎頭追趕。可以看出,本地零售行業的競爭進入了新階段。
美團雖然在本地零售業中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有商機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本地外賣系統,這是不爭的事實。2020年,外賣市場的規模逆勢增長15%,達到6600億元,外賣用戶規模達5.4億人,同比增長了1億人。2021年更是增長至了1萬億元,外賣行業市場的商家注冊量達到140多萬家,同比增長了80%。
如此大的市場份額終歸不會是美團一家獨大,本地零售賽道的競爭序幕才剛剛拉開,萬億級市場規模究竟誰主沉浮?還需要時間證明。
想要入局本地零售市場,與美團、京東等大廠共同瓜分萬億級市場份額,首先需要具備EDI許可證、ICP許可證、SP經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等保測評、等資質,涉及到有需要單獨辦理資質的產品,再行辦理相應資質。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