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被覺得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日前,重慶某院校一款校園飯堂外賣APP在網上走紅,上線不到一個月,注冊用戶已超7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APP除了給朋友們創造了一個勤工儉學的平臺,更像“火石”一樣燃起了中學生們創新創業的想像力和激情。
勤工儉學中學生
送餐月入千元
去年2月20日,這款校園飯堂外賣APP即將上線。從界面設計和內容分布上看,這更像是一個功能強悍的校園訂餐服務平臺。
“只要是中學飯堂的飯菜,全部都可以在線下單,僅供校內師生使用。”學校飲食服務中心所長高仲銘做了一個統計,平臺每晚開放6小時,訂餐時間分兩個階段,早上10點至凌晨1點,晚上6點至下午7點,上線運行以來,平均每晚的接單量超過200單。
不僅每單繳納2元配送費之外,菜肴價錢和飯堂窗口的價錢全部一樣。下單成功后,對應飯堂店家會手動出票,顯示訂餐信息和地址,“15分鐘內出餐成功,廚具打包后放在統一分配臺,等待配送。”
參與配送的中學生,全部都是中學勤工儉學的中學生。每位配送員都有指定負責區域,搶單成功后,取餐配送。為了不影響正常上課,她們須要依照自己的課程時間,安排外賣工作時間。
英文系大二中學生陳定龍負責管理配送員校園外賣平臺,他告訴記者校園外賣平臺,目前配送隊伍早已有近40名中學生,她們還會進行統一的培訓,有統一操作規范流程,平常工作時配戴工作牌、穿工服,保證配送質量和服務心態,“我們有個要求,就是每一單必須在半小時以內送到。”
記者昨日專訪時,遇見了正在配送外賣的大一男生胡琴。“學習之余能夠做一點事,我認為蠻好。”胡琴說,每周五晚上她沒有課,所以這段時間就是她的固定配送時間,平常有空閑了,還可以繼續,“每送一小時,月薪是10元,每單送完再提成1元,假如每丙火3小時,可以掙到40元到60元不等,每月下來有近千元的收入。”
推進學院生參與創業
陳定龍曾參與了整個APP的創建過程。他說,校園飯堂外賣的雛型,最早是一個簡單的微信群,很不專業。后來,他找到了重慶另外一家院校的送餐APP團隊,對方向他提供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和支持,因而搭建起了從一個系統構造到對接店家的服務平臺,滿足了用戶、商戶和配送員三個端口的無縫對接。
運行以來,看見你們的反饋,陳定龍很開心。“尤其是一些老師用之后,不光贊揚,還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他說,平臺上的食物半成品、跑腿服務,都是依據師生的需求,不斷優化設計下來的。
記者走訪時,不少中學生對這個APP表示歡迎。“很便捷,防止進餐高峰期排隊,但是飯堂的飯衛生安全都放心。”一位中學生說,飯堂外賣相比網路外賣,價錢更讓利,送餐速率更快。
“創新創業已成為院校校園里的新潮流。”高仲銘覺得,送餐APP對勤工儉學的中學生來說,是很難得的社會實踐,對有看法、有技術的中學生創客們來說,則可以鼓勵她們把好創意弄成好產品,促進學院生參與到創業的浪潮中去。
本報記者宋雨實習生杜豆
我把“大西安”讀給你聽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