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欧美黄色精品/国产一级A片在线播出/A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IT時報》兩位記者“變身”外賣騎手,干了一天就離職
2023-06-05 07:01:25 歡樂點

圖源:IT晨報

30秒快讀

1、在一個下雨,《IT晨報》兩位記者“變身”外賣騎手,最大的體味是新手送外賣最快辦法,這份月入過萬的工作,干了三天就想辭職。

2、倒計時的恐懼共振,闖紅燈的驚心動魄,看在眼中感同身受,被卷入時間和任務恐懼里的記者,目睹了騎手與店家、外賣平臺的“隱形”對抗。

3、記者三天的體驗結束了,隨時可以結束接單,但外賣小哥們為了生活,還是選擇疾馳。

9月14日上午2:30,魔都映照在紅色大雨中。紅燈亮起,一輛白色的電池車緩緩停靠在街邊。面包車傾斜,雨靴上的水趁勢落下,打濕了褲子一片。身邊一輛輛裝著紅色、黃色保溫箱的小電騾疾馳而過,平淡的橋面喚起水花。只有那輛綠色電池車寸步難行。

雨水撲面而至,無法睜眼。更糟的是,墨鏡片上掛滿水珠,前方視線一片模糊。“算了,舍棄。”這是《IT晨報》記者體驗外賣配送的第三天,只是還未上線接單,便選擇了膽怯。

在好多人眼里,外賣騎手是一群抗爭者。她們和時間爭分奪秒,與極端天氣斗爭,有時甚至無視交通規則,和死神賽跑。

今年8月,一位北京的外賣騎手因臺風天送餐,在南寧路一處工業園區停車場觸電意外喪生,而多個警察監控記錄著外賣騎手因逆行、闖紅燈而引起的交通車禍。

不久前,《人物》雜志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刷爆同學圈,文少將外賣騎手的行為定義為算法下的產物。

按照藝恩咨詢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美團和餓了么兩家平臺已奪得了外賣市場近95%市場份額,雙頭壟斷格局漸趨產生。

《IT晨報》兩位記者分別在美團眾包、餓了么蜂鳥眾包平臺注冊,體驗外賣騎手的送餐經歷,企圖找尋一種突破系統禁錮的方式。

在與多位外賣騎手、商家接觸后,記者發覺,在這片被壟斷的市場中,她們其實并不作聲,卻在緘默中用自己的方法“抗爭”,就像《黑客帝國》中的尼奧,成為一名反叛者,并企圖在系統和算法中尋求一條迂回之路。

有人涌向,有人退場,騎手們想要找到自己的話語權。

外賣騎手(記者)的三天倒計時

被卷入恐懼旋渦的記者雖然早已忘了自己是在體驗專訪

奔跑,模糊......蹣跚,搖動......

這其實不是一個合格的視頻

卻是一次真實的體驗

01

新人:記者=餓了么、美團外賣騎手

恐懼感共振

當騎手闖紅燈,我們甚至想隨大流

這是一次與時間的對決,緊張程度不亞于列車臨開前你剛檢票,機場登機口正式關掉時你還在50米外,紅燈將在5秒后亮起你才走上斑馬線……

人們總希望捉住最后的機會博一把。此次體驗中,記者也是,尤其聽到別人向前沖時。這是一種恐懼感的共振。

9月14日早上11:43,在蜂鳥眾包App上,點擊“搶單”的那一刻,記者甚至還沒來得及做好打算,弄成“風一樣的男子”。

取貨處不遠,離報社只有300多米,此時正值晚餐高峰,取餐點人聲嘈雜,窄小的店鋪旁邊圍了八九名外賣騎手。排在記者后面的還有12單。

恐懼有時侯會傳染。

“100號還要多久?你能不能把100號先幫我弄一下?時間太長,你就取消吧!我不要了!”一位騎手迫近店家,反復追問。哄鬧聲中,騎手們聲調飛快,有意撕開嗓門讓店家聽到。那一刻,記者覺得手在發抖,不曉得還要等多久。

“蜂鳥眾包來新單了”,手機里的餓了么App不時傳出新訂單提示聲,本該輕柔的女聲顯得清脆,心中隱約發毛。

總算,恐懼情緒破發,記者也開始學著催促:“74號!74號好了沒?”最后一個字拖上長音。

未能凈心,雖然每1秒都過得漫長。雖然等待商鋪出貨不過10多分鐘,但在那哄鬧的環境中,就像渡過半個小時。

下午12點,記者拿到了外賣。這兒還有個小插曲,因為餓了么平臺在取貨后須要輸入訂單后四位驗證,但作為一名“萌新”,記者在小票中找不到訂單號,不得不求救于門口的外賣小哥,2分鐘后,操作完成,記者幾乎一路小跑趕往小電騾。

此時離訂單規定的(最后期限)只剩下27分鐘,距配送點還有2.3公里,要經過10個紅綠燈,倘若根據每位紅綠燈逗留一分鐘算,記者還有17分鐘。

其中還要乘以問路、上樓,留給記者的時間其實并不寬裕。能完成這一單嗎?

記者曾以為取餐其實是一單中最緊張的一環,但在徒步過程中,你會發覺,系統提示音不時響起,雖然在耳際不停催促你一路狂奔。餓了么這么,美團也是。

電池車停在一個十字路口,旁邊紅燈,側面卻無車經過,身邊的騎手們開始焦躁。一位騎手率先邁過紅燈,其他騎面相繼隨大流,有這么一刻,記者腦中閃念“走!”,但最終選擇了違背交規。

抵達送餐地點,停好電池車,學著外賣騎手一路小跑,尋問保安師父找到正確樓層。12:18,這一單外賣總算送到用戶手中,比平臺設定時間早了9分鐘。

點擊確認送達,記者賺了6.9元,除以接單前總額的3元保險費,實際到手3.9元。

記者至今仍在反省,下一次接單時是否還能愈發淡定,當系統不斷提示時,可以選擇靜音,當一群人涌在店面前,可以選擇出去喘一口氣。只是在哪個恐懼共振的場合新手送外賣最快辦法,腦部早已處于空白,剩下的只有隨大流和隨大流,成為一名烏合之眾。

下雨悖論

接單完不成,拒單沒新單

9月14日16:19,北京雷雨漸停。其實是由于極端天氣,騎手人力不足,平臺和店家紛紛給出了天氣補助和紅包鼓勵。頁面顯示,完成一筆14公里的訂單,美團眾包騎手可以攫取30.3元。

美團騎手分兩種,專送和眾包。后者是固定接單,歸屬于某個美團站點,前者可隨便上線,有空就接,記者是前者。

上線后,還沒來得及動手搶單,任務手動將至。記者需先去一公里外發放外賣,再配送至2公里處的某新村。但系統給出的時間只有36分鐘。

對于不熟悉北京公路的記者而言,這是第一重考驗。

更大的難點在于,美團系統同時接單最小值為2單(餓了么可以只接1單)。這意味著,在完成第一單時,美團系統會分配其他新任務,以最大化借助騎手資源。你可以選擇取消,但系統只給你45秒的時間拒絕。假如錯過拒絕期,只能硬著頭皮上。

這一設置能讓老鳥接到更多訂單,但對菜鳥并不友好。本該熟悉配送環節的菜鳥們不得不一心二用。假如配送超時,菜鳥們還要面對被扣款3元的命運,而通常情況下,短距離配送一單的收入不過四五元。

初次嘗試,記者決定只送一單,將手機音量開到最大,時刻緊抓新訂單提示,這并不容易。

十字路口,人來人往,橋面上擺放著多個減速帶,電池車行駛平緩,穿過馬路并不順利。綠燈將在五六秒后熄滅,此時新分配的訂單卻涌向了。在馬路中央停車掏手機嗎?其實不行,只能隨著人流平緩前行,直到找到停靠點。

手指急速劃開App,最后3秒取消新訂單。

記者倍感幸好。新訂單的取貨點并不順路,此時距離第一單配送時間只剩下20分鐘,很可能因超時而扣錢。假如送完第一單后再取貨,會大大擠壓了第二單的配送。

美團App的地圖并不確切,單問路便花費了5分鐘,訂單送達,比預計快了9分鐘。

但在連續取消兩單后,半個小時內,記者沒有看到“來訂單了”的提醒聲。主動取消訂單會遭到懲罰,系統會限制派單任務。騎手接單分為派單和搶單兩種,當后者被限制,前者拼不過老鳥,菜鳥三天能攫取的生活費有限。

其實也有騎手選擇轉單,假如5分鐘內附近騎手沒有響應,這一單仍未能拒絕。因此你付出的代價是,花費更多時間。

在美團眾包騎手社區中,有多位騎手發貼表示疑惑。拒絕,意味著無單可接;接收,面臨超時懲罰。這個悖論每個菜鳥就會碰到,但答案仍無蹤跡。

由于害怕同時跑兩單的焦慮感,記者選擇了下線,試圖掙開拒單難題。

不同于記者只抱著體驗態度,更多新人不得不服從系統的設置。面對生活壓力,她們只能選擇這份低門檻、較高收入的工作。

月入過萬,要完成這一目標不容易,她們須要爭分奪秒,盡可能多地接單。

那三天夜里6點,記者點開了北京騎手排名榜,排行第一的騎手送出了91單,很難想像在風雨中配送,那位騎手會經歷哪些。

02

老鳥:算法監牢下的另一面

繞開平臺

和用戶“私了”,

效率重壓下喘一口氣

記者的經歷在好多老騎手看來都是平時。雖然受送達時間約束,平臺算法管控,但系統并不是密不漏風的監牢。“系統雖然是死的。”美團騎手楊杰(化名)告訴《IT晨報》記者。

入行時,楊杰戰戰兢兢,最怕被投訴和差評。有一次,晚上12:30,徒步途中楊杰接到用戶電話。對方很困惑,明明平臺顯示訂單早已送達,但尚未看見外賣。原先楊杰將外賣送錯了樓。

那種黑夜,楊杰很郁悶,回頭意義不大,手上還有一單要送,他只能向用戶致歉,聲音中帶著哭腔。

楊杰加了對方的微信,祈求對方不要點差評,并匯款30多元補償用戶遺失的披薩。對方選擇寬恕他。

現在,忙中出錯一直難免,楊杰學會了“危機公關”。第一時間加微信、支付寶匯款,為了讓用戶不在App上點擊申請退票。由于假如用戶點擊那一步,會造成餐損扣款,他會吃罰單。

這是系統難以測量的一面。

美團針對騎手提前點擊送達會罰金50元。但騎手基本會和用戶打電話溝通,表示自己早已在新村樓下,尋問用戶能夠同意提早點擊送達。大部份用戶還是寬恕的。

一位餓了么騎手告訴《IT晨報》記者,有時遇見好說話的用戶,他會懇求將外賣置于扶梯里,讓用戶到樓下扶梯自取。這能為他省去上下樓的時間,便捷配送其他單。雖然他曉得,這種做法有時侯會導致用戶不便。

騎手社區中,有老鳥分享經驗,當遇見取餐點出貨慢時,可以先點擊抵達,隨即趕往其他出餐快的取餐點再返回,最大化借助等餐時間。

騎手們企圖用迂回戰術繞過系統監管,以求在時間、效率重壓下喘一口氣。

反抗算法

蹲點一口氣接12單,只為沖獎勵

成熟的騎手們正適應著系統算法,找尋獲利好間。

9月15日,又是一個雷雨天。沒有急忙出入的身影,一家專做外賣的熊貓星廚旁邊,近20名外賣騎手淡定地握著手機。大多數人的屏幕顯示搶單頁面。

餓了么騎手王浩(化名)便是其中一員,他專攻這一區的外賣攤位,打算在這兒集齊7個訂單后,選擇自己熟悉的路線,以最快速度完成所有訂單。

這是老鳥們摸索下來的求生之道。“七八單一趟不算狠的,明天我見有人一口氣送了12單。”王浩說。

平臺依照外賣騎手每晚配送單量提供獎勵。以美團眾包為例,當日0:00至8:00派送7單、10單、16單,北京騎手可分別獲得9元、18元、28元獎勵;10:00至14:00分別完成3單、6單、12單可獲3元、10元和23元獎勵。

餓了么蜂鳥眾包北京騎手在晚間7:00至10:30分別配送10單、14單、18單可分別獲得26元、48元、90元獎勵。

那三天李徽(化名)的運氣不算好,搶單半個多小時,他還在等北京動車站方向的訂單。他熟悉以“熊貓星廚”為圓心,方圓4公里的路線。這樣的操作有時侯也會和預期出現誤差,有的訂單可能還沒出現在頁面中,就被手速快的同行奪走。

但他曉得,身處離取餐點更近的地方,意味著合適的訂單可能會被系統優先派送至他手中。

中國社會科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告訴《IT晨報》記者,雖然在平臺和外賣騎手的關系中,前者的話語權不強,但她們早已在送餐過程中逐步摸索到一套對抗算法“規訓”的策略。

每位成熟的外賣騎手都是一個活地圖,比起系統規劃的路線,她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曉得那里可以抄近道、哪些地方不用等紅燈。“這也是逆算法的一種表現。”孫萍說。

“被系統支配的人是活的。”孫萍覺得,有時外賣騎手也會由于手里暴增的單子來不及派送而著急,她們會私下跟其他同行自行分配單量,協商配送,諸這么類的小方法都是外賣騎手與系統進行的反抗。

小小的反抗,為了爭取最大化的利益。

03

店家:監牢中的局外人

40分鐘“底線”

臺風天,在200個退單中挑排骨

當店家出餐過慢時,外賣騎手喧嘩著讓店家取消訂單。這是她們最安全的選擇。在平臺系統中,店家是被保護得較好的一方。

多位店家表示,在和用戶溝通后取消訂單,并不會遭到系統任何懲罰,由于數以萬計的店家是各大外賣平臺的立命之本。

不過,外賣平臺的騎手外包團隊,還是會重點關注片區里單量大但出餐慢的商家,溝通提升出餐率。“甚至有的片長會進行駐店指導,推動出餐速率。”孫萍說。

面對外賣平臺,店家們同樣情緒復雜,她們參雜在平臺和騎手的關系中。

9月15日下午10點30分,外賣系統里的可愛女聲第一次響起,某麻辣香鍋店長高男(化名)身體不自覺晃動了一下。他將面臨持續三小時的戰斗。

15分鐘內,二三十個訂單涌向,煮湯、裝盒、打包,短短幾個步驟一氣呵成,平均每晚300單正一步步推動店員提高操作速率。

從接單到打包完成,必須控制在5分鐘內,熟練工甚至會更短。若果出現“爆單”的情況,窄窄的走廊會有近10名外賣騎手在催單。

“焦躁”是外賣高峰時段,店家和騎手共同的情緒。為了安心渡過高峰期,高男要求店里的職工盡量10點后不要吃飯,“最忙的時侯,倘若有一個人中途離開幾分鐘,整個團隊就會手忙腳亂”。

“無人接單”是高男最害怕的事,15分鐘是一道藍色警戒線,假如騎手沒接單,高男必須作出妥協——給小費。

他看懂了平臺邏輯,好多時侯三方互相制制約,“如果騎手不耐勞,我們還是太強勢的話,損失可不止一兩元錢小費,而是整個訂單。”

臺風天是外賣業的瘋狂時刻,訂單十足,但惡劣天氣放大了送餐風險和騎手不夠的情況。“加小費都不行,有的店家甚至把小費提升到5元,但收效甚佳。”高男說。

40分鐘是外賣系統給店家的最后時限,假如仍然無人接單,訂單會被手動取消、退單。此時,假如店家早已出餐,就要消耗一份外賣的成本。

今年利奇馬臺風襲來時,高男的外賣店面被退掉了40份訂單,而對門的麻辣燙被退了200多單。以前擁擠的臥室中,麻辣燙店家沒有等來一路小跑的外賣騎手,他不得不從已做好的外賣上將丸子挑下來再度借助。

為何不等騎手接單后再出餐?高男并非沒有考慮過該方案,但當四五十份單量涌進系統時,他根本沒有時間測算哪筆訂單不會被接。這是一個隨機風波。

“接單后再動工,不太切合實際,倘若不按正常速率出餐,騎手會不耐煩的。”商家懂得騎手的性子,等待時間越長,排隊取餐的騎手越多,店面的氣氛就越緊張,也會影響她們出餐的速率。

她們也須要照料騎手的情緒。

高傭金下的掙扎

疫情期間“趁火打劫”,二選一重現

雖然地位低于外賣騎手,但店家們仍然認為外賣平臺態渡過于強勢。高傭金便是例證。

廣州的朱老總主做壽司堂食,只有10%的訂單用于外賣配送,每完成一筆外賣訂單,平臺會抽取17個點的傭金。

高男的店面只做外賣配送,外賣平臺的話語權更高,抽傭達20%,幾乎是近日行業的天花板。

仍然以來,外賣平臺傭金下降導致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有商戶由于無法承受平臺傭金而離場。

《IT晨報》此前報導,有店家表示,因平臺傭金下降無法掙錢,但退出平臺意味著喪失一批顧客。硬著頭皮干不掙錢的生意,成為不少商家的痛。

記者了解到,美團外賣、餓了么的傭金在部份地區早已高達15%-21%。

傭金之痛在疫情期間更為顯著。堂食被禁,生意下降,店家本步履維艱,但外賣平臺卻提升了抽傭費率。據《科技金融晨報》報道,明年4月份餓了么單方面將費率從18%調升至27%。

雖然在輿論狂潮下,平臺同意降傭、返傭,但并不能直接提現,只能轉化為店家的營銷推廣費用。

面對強勢的平臺,店家也很無奈。去年7月份,美團、餓了么二選一之爭再次上演,部份店家由于不愿站隊而被強行下線,而站隊雖然能減少傭金,卻未能獲得另一方平臺的客源。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平臺依然牢牢掌控話語權,是獲利方。

不久前,美團發布去年年報,第二季度餐飲外賣業務收入環比下降13.2%至145萬元,經營收益率從一季度的-0.7%提高至8.6%。

美團在財報中表示,在配送端通過進一步建立智能調度系統算法和優化網路營運能力,提高配送效力。據悉,全省各地重組運力及有利天氣條件,令美團較上一季度降低配送騎手支付季節性獎勵金額,因而實現對單筆訂單配送成本控制。

去年上半年,美團騎手半年增速達87%至295.2千人,但費用總額環比下降只有8.7%,雖然暗示騎手賺的錢越來越少。

平臺亮眼數字背后,是騎手、商家的掙扎。

9月14日下午6時,那輛綠色的電池車被停放在雨棚中。隨后兩位記者再未去送外賣。體驗一日后,兩人都逃出了這個“月入過萬”的行業和被系統支配的恐懼感。

但仍然有人試探這個被雙大鱷壟斷的市場,有人摸索對抗系統算法的經驗,也有人默默退場。

04

記者札記

被困守在另一個“系統”中的

美團、餓了么

疫情期間,外賣平臺的價值開始顯現。堂食被禁,“無接觸配送”在保證疫情防治的前提下,令餐飲行業見到復蘇希望。

方正期貨覺得,外賣作為餐飲業新基建,肩負著穩就業的使命和擴大酒店服務范圍的功效。

去年2月,人社部將“網約配送員”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外賣小哥”有了新職業名稱。這彰顯出國家對這一行業的認可。

只是,當市場被美團、餓了么牢牢把控,逐利之下,二者都走偏了。

平臺怎么看待騎手?假如答案是系統控制下的苦力,這不難解釋現今外賣小哥逆行、闖紅燈、極限挑戰等送餐動作的來歷。

當喚起社會輿論時,美團和餓了么分別給出外賣騎手8分鐘、5分鐘的彈性時間,但將問題矛頭指向了用戶端。

用戶不愿“背這個鍋”。誕生之初,兩大平臺為了角逐市場,通過不斷減短配送時間提高用戶感知度和粘性。二者競爭帶來的弊端,只能由弱勢的騎手默默承受。

更亮眼的數據,更好聽的資本故事,對“第一”的永遠追逐,同樣是困守美團和餓了么的“系統”。

假如說給騎手時間上的包容是兩大平臺對輿論的示好,她們更須要反省的是,怎么讓騎手更安全地配送。相信大部份用戶樂意等待的是一份完好無損的外賣,而非疾馳以后的灑湯灑水。

目前,美團騎手總量達399千人,但在光鮮新職業Title下,專職外賣騎手一直未能獲得四險一金。在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中,美團并未提到有多少騎手參保。

這須要兩大平臺思索和解決。

另一方面,雖然兩大平臺早已壟斷了市場,但尚未收斂逐利的野望,當二者搶占市場話語權,互相競爭時,不難理解二者無視餐飲行業困局提高傭金,逼店家二選一站隊等行為背后的邏輯。

美團和餓了么真正須要注重的,是企業的人文關愛和社會責任,是對數百萬騎手的尊重。

作者/IT晨報記者孫鵬飛李丹琦徐曉倩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視頻/馮誠杰、東方IC

來源/《IT晨報》公眾號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

歡樂點

留言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