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美眉正在選購香蕉
近來,一種新型蔬菜售賣形式在上海市場很火,琳瑯滿目的蔬菜洗得干干凈凈,整齊陳列在小店臺面上。你只要選好香蕉,店員會為你切片裝盒,之后再給你幾根竹簽,立刻就可以開吃。
這么銷售果汁的形式,導致了不少居民的關注。這是創新銷售還是懶人經濟?記者展開了調查。
20余種蔬菜隨意選
今日,記者順著南坪一家地下超市通道走訪,20米內就有兩家這樣的蔬菜店。既有2元一斤的甘蔗,也不乏比較高端的櫻桃、牛油果適合懶人開的店,約20余種蔬菜,一一擺在臺上。
記者觀察到,連續好幾個顧客的消費金額均在30元以上,對于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來說,這樣的銷售額不算低。客戶可以自助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選購好放到碟子里,由商家稱重后切片,最后的價錢根據稱重價錢而定,這家店的價錢是15元一斤。記者隨便選購了一些自己喜歡的蔬菜,有藍莓、西瓜、西柚等七八種蔬菜,裝了約塑膠盒半盒,最后結算價錢在20元左右。
“我也是近來才看見這些蔬菜銷售形式,看見他人買,認為直接吃洗好的挺便捷,于是就跟隨買。”在沙坪壩附近工作的26歲李小妹告訴記者,相比傳統蔬菜售賣形式,這樣的“水果串串”更加簡單快捷。
多數客戶持嘗鮮態度
記者在該香蕉店布控了20分鐘,平均三至五分鐘就有一名客人來訂購,男女比列約為1:1,客人以20多歲的年青人為主。記者對5名客戶進行了專訪,其中4名都是第一次訂購。“今天是恰好路過,聽到有這些方法,認為可以試試。”22歲的小顧買的香蕉裝了滿滿一盒,她說,自己剛下班,見到有這樣的香蕉店,覺得挺便捷,剛好可以買了回去吃。
訪談中,多數顧客都稱自己帶著嘗鮮的態度,而對于這樣的方式,客戶普遍都比較認可。“平時買蔬菜都有選擇焦慮癥,買多了又吃不完,這樣的方法挺適宜年青人,不用洗,直接就可以吃,吃很多就買很多,還可以用平常吃一種蔬菜的錢吃好多種蔬菜,這些方法很好。”24歲的服飾店店主劉小妹告訴記者。
步入上海市場已近半年
在北碚佳儂商業街經營果切蔬果店的楊先生告訴記者適合懶人開的店,這些蔬菜售賣方式是從福建那兒傳過來的,上海的第一家果切店開在沙坪壩,大約是今年12月,之后相繼有不少這樣的果切店在上海做了上去。
楊先生對這些模式的前景非常看好,稱未來應當會成為一種主流模式,而一些商場也開始承襲這樣的模式。
若果顧客都挑貴的蔬菜,怎么維持成本?楊先生告訴記者,買蔬菜的通常都是年青人,從來沒有客人只買一種高昂香蕉,都是搭配選購。
專家說法:
滿足了市場需求,但須注意安全
《重慶創業》雜志主編譚剛毅:隨著生活形式、生活理念的改觀,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變化,市場也隨著消費者的需求顯得更加多元,“水果串串”的新型蔬菜售賣模式應運而生,即使是順應了大眾的“懶得洗”“懶得切”,這些精巧化的服務滿足了市場需求,獲得了市場競爭力。
不過,這也存在潛在乳品安全問題。切勿售賣隔夜香蕉,過期蔬菜,雖然市場競爭力都是以安全為前提,蔬菜的衛生和新鮮才是保證市場的大前提。
記者郝樹靜攝影報導
下一篇:快餐外賣行業的解決方案歡迎您來電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