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6月8日消息(記者韓曉余郭振丹)近日免費入駐的賣貨平臺,外賣包裝收費問題頻上熱搜,引起許多消費者對外賣包裝收費貴且不合理的非議。對此,南京市消保委聯合相關律師事務所進行專題研究,強調當前外賣包裝存在收費規則缺位等問題,并號召把外賣包裝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外賣包裝具體收費規則缺位
廣州市消保委強調,從專題督查結果來看,不同商戶的外賣包裝費繳納確實存在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既有公正性問題,又有合理智問題,其根本緣由是外賣包裝具體收費規則的缺位,并導致了以下三個痛點問題。
一是消費者反映外賣包裝收費貴。“禁限塑令”要求經營者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塑膠廚具,外賣平臺進駐商戶按照包裝物材質和成本的不同,繳納不同的包裝費本無可厚非。包裝物作為外賣訂單的一次性輔助物,不僅安全衛生外,還應價錢合理,讓消費者支付遠低于實際成本的包裝費用,其合理智有待商榷。
二是消費者反映有的商戶設置“按件繳納”包裝費,造成多次收費,收到的外賣卻是裝在一個包裝里的。在好多消費者看來,少用點包裝盒可以支持,并且包裝費的繳納方法卻讓其認為不合理。
三是消費者反映同一商戶在不同平臺繳納的包裝費價錢不同;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面在同一個外賣平臺上繳納的包裝費也可能價錢不同。比如,在某外賣平臺搜索“肉包”,顯示下來的第一家是“巴比包子·小籠包(大木橋路店)”,在商品下單頁面顯示包裝費2元,點擊“包裝費說明”會顯示“按訂單收費,每單收2元”。但是在另一外賣平臺搜索這家商戶,選擇同樣的食材后卻發覺外賣包裝費為3元,在“打包費說明”中顯示的是“按件繳納”的收費方法。
廣州市消保委覺得,形成以上三個痛點問題的緣由是,關于外賣包裝目前只有收費的理由而沒有收費的詳盡規則。無論是通過立法立規還是平臺發布指引等方法,都應當擬定出更為細化的外賣包裝繳納規則,將外賣包裝物的名稱、材質、規格、單價、不同品類食物的打包形式、包裝費的繳納規則等關鍵內容給以規范。
把包裝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外賣業包裝塑膠環境影響及回收循環研究報告(2021)》顯示:自2015年起,中國外賣行業開始出現爆發性下降,外賣訂單量從2015年的17億件下降到2020年的171.2億件,因而造成塑膠包裝消耗(廢棄)量從2015年的5.7萬噸下降到2020年的57.4萬噸,5年間下降為原先的10倍。為此,怎樣在外賣包裝方面反對浪費、促進環保節省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廣州市消保委強調,外賣包裝因其適用場景不同,品類繁雜,外賣包裝物的選擇須要符合食物的特點,也要匹配用餐場合。為此,外賣包裝物與食材的匹配度、外賣包裝物與進餐場景的匹配度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的需求,要想制訂出統一的外賣包裝規則會有很大的難度。
目前在外賣之外繳納的包裝費金額、包裝物的品種等是不可選擇的,外賣包裝的費用都是消費者在承當。所以店家為了能更好地保證食物的色香氣,或則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有“儀式感”,并降低相關投訴,會盡可能選擇好的、貴的包裝物。
同時,北京市消保委也關注到,包裝物本身也能給店家帶來收益,但是通常來說越貴的包裝物收益空間可能越大,所以存在店家為了獲利而使用較貴包裝物的情況。并且對于沒有這些“儀式感”需求或則距離較近沒有保溫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實屬浪費了。
為此,深圳市消保委號召把外賣包裝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在商戶菜單頁面提供不同檔次的包裝供消費者選擇免費入駐的賣貨平臺,或則設置合并食材包裝選項,簡單的少花錢,高端的多花錢,通過消費者的選擇,有效實現外賣包裝的減量和反浪費。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