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費0元,且享用滿39元減7元的讓利……餓了么針對社區服務領域在上海進行小范圍試點短距離免費配送。配送費分別由餓了么與口碑承當。
阿里新財報中指出,口碑餓了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積極投資并擴張業務”。在餓了么的高額補助下,口碑餓了么正在三四線城市快速進行數字化下沉。
就在近日,美團點評CEO王興點評“競爭對手使用補助吸引用戶”,餓了么公關部負責人郭力則迅速回應“王興真的慌了嗎?其實這也正常,三四線城市的‘糧倉“著火了嘛。”
此起彼伏的燒錢補助,負責人之間的的唇瓣大戰……兩大外賣平臺間的競爭未曾停息且欲演欲烈。
外賣越火,店家越少?
5月19日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美團外賣方面宣布日訂單量突破2000萬,距離2017年3月20日日訂單量超過1000萬,僅用了14個月的時間。
外賣市場發展之迅速可見斑。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外賣平臺的新聞爆光率及爭議始終不斷。
1、餓了么的“出爾反爾”
去年4月,當初把麗江當成重點戰略城市的餓了么卻由于麗江被推向了風頭浪尖。投入數百萬補助后遭到拋棄的湖南代理商集聚在古鎮西門抗議餓了么“還我血汗錢”,“拿代理商當炮灰”……
急劇,餓了么被接連爆出提升店家傭金費率,這與其在1月份曾承諾的“降低店家費率”背道而馳。餓了么因而被蓋了“出爾反爾”的標簽。
2、美團的“二選一”
3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顯示,與美團合作,負責美團外賣在當地的業務推廣、運營以及其他日常管理的武勝縣飛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工商部門處以25億元的罰金。
事起美團外賣“二選一”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而在此之前,美團廣東珠海、浙江溫州市場負責公司也曾因不正當競爭被監管部門處罰。
3、市場份額縮水?
5月24日,美團方面公示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美團在總營上、毛利支出、主要業務方面均有所下降,業績表現看上去頗為漂亮。不過,業內人士卻在財報中看出了其他訊號。
2018年第三季度的外賣凈利為111.72萬元,第四季度則為110萬元,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為110萬元。由數據看來,美團外賣的產值呈現出的是持續下降的趨勢;
在外賣交易額方面也出現下降,美團2019年第一季度為756萬元,而2018年第四季度為802萬元;
在訂單量方面,2019年第一季度的16.63億筆,相較于2018年第四季度的18.32億筆也呈現出下降趨勢……
這樣對比出來,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實際上正在減少。
出爾反爾傭金下降,“二選一”不正當競爭,“逃離美團”,“封殺餓了么”……為什么外賣越火,店家的吐槽聲越多甚至不惜關掉外賣,其實可以從這兒找到答案。
行業面對的兩大潛在恐嚇
事實證明,外賣市場發展至今,靠資本暴力殺流血路早已不再適用。資本能換來片刻的用戶狂歡,卻鎖不住用戶的忠誠度,亦建不起品牌的護城河。外賣戰場注定一片炮灰。而且,外賣平臺面對的又豈止戰場上的對手,還有來自消費大環境的施壓。
1、外賣的健康性
好多年青人在減重時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降低外賣,少吃“高鹽多油”的外賣成為她們減重的第一步。
仍然以來,外賣的健康性都深受指責。高鹽多油的烹調方式,來自飯盒的二次“污染”,配送時間差內菜肴營養與濕度的流失……讓“少吃外賣”成為健康生活的一大元素。
2、包裝的環保性
2017年9月,上海市第四高級人民法庭依法受理了一件非常的訴訟。上訴為廣州市紅色志愿者聯合會,控告美團、餓了么與百度外賣未向用戶提供“是否使用一性廚具”選項,使得系統默認配送一次性廚具引起巨大資源浪費與生態破壞。
外賣成為環境污染的新源頭,已成為社會話題,中國形成的大規模外賣包裝垃圾也正在遭到世界的關注,頻受路透社報導。
公眾眼里的外賣“缺陷”
外賣早已漸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好多年青人更是靠外賣“蓄命”,下班時期的工作餐,周日的“宅餐”,以及派對餐等等,幾乎全靠外賣解決,盡管拿來“蓄命”的外賣“并不完美”。
1、外賣質量
好多消費者反映,相對于堂食,外賣的味道會相去甚遠。好多消費者還發覺,同樣一份餐,外賣的分量顯著多于堂食分量。
168元一份的小螃蟹,在店內是滿滿一盤,外賣卻只裝了小小一盒;先前在店里吃的6錢、8錢小螃蟹,外賣盒里的小螃蟹卻顯著“個頭不足”……份量、質量,均有所增長,亦讓好多年青人對外賣“又愛又恨”。
“外賣的錢好賺”,堂食與外賣雙管齊下的酒樓老總大多有著這樣的覺得,除了是由于外賣無需店鋪提供附加服務,還由于好多飯店對外賣進行了“自降尺寸”。
與此同時,整個外賣行業的餐品質量也仍然有著極大的提高空間配送費0元外賣員怎么賺錢,繼讓利活動后,味道、食材、賣相等質量維度已然成為吸引與鎖定用戶的最佳法寶。
2、外賣員管理
自2018年1月1月開始施行的《網絡餐飲服務乳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中對外賣店家的包裝問題作出了明晰規定,以防止送餐人員直接接觸乳品,確保送餐過程西餐品不受污染。
此后,餓了么聯合相關部門在地方上啟動“百萬食安封簽進店”項目,為外賣餐品系上了“安全帶”。這是一項針對外賣員在送餐過程中“食用”、“惡意污染”餐品等行為的專項行動。
近五年,外賣小哥群體引發了社會的巨大關注。引起公眾熱議的不只有外賣小哥在送餐路上無處不在的“助人風波”,還有她們在城市公路上穿插疾馳導致的安全隱患,以及因“惡意污染”餐品引起的職業道德爭議等。
3、食安
現在,外賣封簽、食安鎖早已在外賣領域普及。明年3月,餓了么口碑宣布將繼續在全省范圍內投入1500萬食安封簽。與此同時,美團外賣的食安封簽也在全省各個城市相繼投放。
“出鍋即上鎖”是外賣行業針對食安問題作出的一大措施,卻并不足以清除消費者對外賣食安問題的疑慮。今年年末曝出下來的“外賣速食包”事件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三天產出40萬份的劣質外賣料理包看上去頗為“惡心”,爆光視頻中的職工更是坦言“看著自己都不想吃”。
乳品安全,是外賣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的底線,亦是埋在其中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總會在不期然之間引爆幾個不良店家,讓消費者在倍感快意的同時仍然擔憂滿滿。
從“廝殺”到“沉淀”
曾豪言砸下200億打江山的百度糯米“并”入了餓了么,改名為“餓了么星選”;嘀嘀入局外賣曾與美團打得如火如荼;餓了么“傍上”阿里實力“拼爹”,重新殺入戰局……在外賣的戰局中,殺伐決斷,炮火不休。
面對顯著的腹部效應,“一山二虎”的現象注定了外賣行業不變的“競爭主題”。不過,歷經炮火的洗禮,外賣行業必將從競爭期轉入平臺的建設與沉淀期,以穩定的市場格局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1、沉淀真正的優質商戶
在外賣平臺盛行初始,很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期”。“燒錢補助”是主曲調,“三無”商家司空見慣,外賣平臺其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與店家進駐,但形成的影響也相當惡劣。
現在,隨著監管力度的減小,以及外賣平臺在營運管理方面的建立,會有一批歷經磨礪,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可的優質店家會從中脫穎而出,推動平臺從“競爭型”向著“質量型”轉變。
2、技術賦能
通過AI技術對用戶與店家進行個性化匹配;AI+LBS技術實現實時貨運配送智能調度;“天網”系統與城市乳品安全部門相關信息一鍵對接;無人配送將解決外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店家、平臺,乃至行業賦能,提高平臺與店家的數字化能力,將成為外賣平臺角逐的焦點。
3、平臺與商戶都逐漸理智
虧錢補助只能是短期策略,否則,無異于殺雞取卵;外賣平臺間的競爭焦點必將從增量轉至存量,存量才是決定誰能笑到最后的關鍵!
在燒錢式補助褪卻熱度以后,平臺的眼神從外部競爭轉向內部建設,消費者從“價格敏感”轉向“質量敏感”,生存于兩者之間的店家也將從“焦頭爛額”中走下來,從平臺傭金與消費質量間找到平衡,兩者實現“和諧共處”。
參某說
外賣行業步入“雙雄爭霸”時代,背靠阿里媽媽的餓了么口碑,在市場份額上占據先機的美團,外賣的戰場最終成了阿里與騰訊兩大互聯網大鱷的交鋒。
最終,是餓了么將打起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還是美團才能持續保持優勢?戰局要定未定!在這背后,資本尚且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消費體驗,是店家贏利,否則,再熱鬧的補助也必將淪為平臺的自嗨。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