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日報網10月26日訊(記者姜婧儀通信員周穎)日前,記者從北京江寧區據悉,該區以全省社區整治與服務創新實驗區創建為抓手,引入樞紐型社會組織,在11個社區創新舉辦“社區小揚聲器”“線上線下促創收”等特色品牌工作,建立村民自治樣板社區,推動構建社區整治的新模式。
“小區垃圾分類積分能不能直接變現?”“能不能在社區給我們老年人開辦個學習班?”……這是“荷”鄰有約·社區小揚聲器的活動現場,也是江寧區柘塘街道荷花社區搭建的民主協商議事平臺。社會組織由政府訂購服務形式引入,通過開展接地氣的茶攤“聚人氣、凝人心”,以露天茶攤自由交流的方式,讓大小事在“飲茶聊天”中自由討論,讓社區的事兒由村民說了算,延展社區整治的觸角。
/strip/-error/1|"/>
活動現場
在創新社會整治的同時,社區服務也同步舉辦。去年疫情期間社區50個創新小項目,東屏街道愛民村養殖戶王海斌家的50畝獼猴桃、梨等蔬菜銷售成了困局。得悉這一情況,社區主動依托網路銷售平臺為其提供“線上+線下促創收”服務社區50個創新小項目,有效破解了農產品滯銷困局。原先,愛民村的養殖、養殖業較為普遍,村里在社會組織協助下專門組建了南圩農業合作社,為農副產品、旅游文創銷售推動。得益于此,去年已有近千人來到愛民村旅游觀光,帶來200多億元的利潤。
此外,江寧是全省社區整治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實驗主題為“創新政府訂購社區服務機制,強化和建立社區整治”,“精品社區”項目是重點塑造內容,通過舉辦實地督查、線上征集、協商民主等需求摸排工作,最終確定了11個社區。與此同時,當地通過構建“1+N”購買社區服務新政體系,建立黨委、政府、板塊、社會有機結合“1+3”模式,完善政府訂購社區服務的新政和監管體系等,不斷提高社區整治“含金量”。目前11個“精品社區”已產生具有特色的現代化社區整治路徑,其中永陽街道秦淮路社區通過“社區創益基金”來迸發社區整治和服務新動能;康怡社區圍繞“紅色佳苑櫻桃圓、康養怡情整治篇”主題,建設老年康養、“三治融合”“五社聯動”的新型社區。
江寧區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精品社區”創建項目已累計服務市民近5萬人次。接出來,將根據‘一街一特、一社一品’的總體布局,城鄉統籌、多頭并進,強化社會組織培植扶植力度和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創新構建社區整治和服務創新新模式。
校對王菲
編輯:陶善工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