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賣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平均每10個中國人就有3個人點外賣。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消費者月均點外賣1-5次占比35.2%,月均點外賣6-10次占比27%,月均點外賣11-20次占比14.3%,5%消費者表示每位月會點20次以上的外賣,只有18.5%消費者表示從來不點外賣。
但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發覺,近些年來外賣價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先點外賣他人可能認為你儉樸;但如今點外賣,你們可能認為你真的太有錢了!為何外賣會越來越貴?外賣為何忽然就不香了呢?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由以下幾點緣由導致的:
平臺繳納傭金下調
外賣行業發展早期,各大平臺只能通過趁機燒錢補助店家和用戶來占領市場份額。2008年-2016年期間,堪稱說是外賣的萌芽時期,這個時侯也恰恰是外賣的紅利期。店家進駐平臺不但費用全免,就能享受各類讓利扶植新政,另外大額店家補助、紅包層出不窮,讓廣大店家賺得盆滿缽滿,同時讓消費者也獲利頗豐。
但隨著市場日漸成熟整合,外賣平臺的格局已定,現在已發展成美團和餓了么“兩雄爭霸”的局面。而她們背后的兩大金主分別是中國互聯網大鱷騰訊和阿里巴巴,投資者們將更傾向于投資變現。所以相關的補助漸漸降低,同時平臺抽取店家的傭金提高,傭金一度從5%提升到了20%,更有甚者傭金比列達到了25%,這也就意味著店家每月銷售額的將近四分之一要付給平臺。再算上租金、水電、人員等成本,剩下的幾乎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店家被動降價
對于過度依賴平臺的店家來講,面臨的選擇就是,究竟要不要繼續給平臺打工,不加入平臺沒有訂單生意會大降,加入平臺大量的錢就要被他人賺走,看著雖然紅彤彤火火,每晚有忙不完的訂單,然而年底一算賬,幾乎一個月賺不了多少。甚至有店家直言:外賣員掙得都比我們多!
另外店家還要配合平臺做線上活動,曾經做活動是平臺給店家各類貼錢;如今反過來了,明面上還是平臺做活動,只不過是店家自掏腰包賺吆喝,但是不做還不行,不做你就沒有流量,不給你排行。至于傭金提升,曾有美團工作人員給出回復:主要是由于公司營運成本以及人工費用降低,至于有店家退出平臺,一方面是因為店面出售以及協議到期,另外就是一些店家原本競爭力不強,退出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美團的這一說法,無疑會惹起諸多店家的不滿。于是一部份堅持不下去的店家選擇了退出,一部份有實力的店家也在漸漸向小程序和自配送轉變;但終究手指擰不過肩膀美團商家入駐收費標準2021,大多數店家還是為了維持生計而選擇妥協。平臺漲那我也漲,從產品到包裝,打包費再到配送費都漲個遍,也就導致目前線上線下同款不同價的現象,外賣比堂食的價錢普遍要高出20%左右;甚至有部份不良店家為了控制成本,不惜增加產品要求,使用無良油,過期乳品等等,最終把所有新增的成本變向的轉嫁到了消費者的頭上。
配送費提升
我們都曉得外賣員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幾乎沒有哪些門檻,只要肯付出努力才能領到可觀的收入,但是近年外賣員的薪水也在漸漸地提升,配送成本自然也就跟隨提升了;往年一單最高兩三塊的配送費,如今漲到了五六塊,甚至大一些的品牌有八九塊;另外配送作為一份高危行業,每年的車禍率居高不下,平臺為了留住她們,也會給一些補助作為回報,非常是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時,配送費要比平常高出好多,不過這部份費用最終都是由店家和消費者來埋單的。
另外還有一點,外賣員的平均收入和社會地位普遍不高,好多外賣員干這份工作可能也只是臨時過渡而已,所以每年外賣員的流失率也是十分高的,因而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
外賣平臺揚言提升商戶傭金和配送費,是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優化服務。但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平臺抽成倒是越來越高了,但服務品質一直沒有跟上;如今一份外賣動輒三四十元,最終還是羊絨出在了羊頭上,全由消費者來埋單。尤其是接連曝出的外賣衛生問題以及虛假注冊商戶,才是平臺急切須要解決的。
外賣的模式雖然和嘀嘀快車一樣,平臺燒錢到了一定程度,就一定要平衡盈虧。雖然資本運作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逐利。作為店家,既然享受了平臺的便利美團商家入駐收費標準2021,就要接受平臺的分利,這個無可厚非的。但請平臺在追求收益的同時,多考慮考慮廣大店家和消費者的利益,雖然她們才是你的衣食媽媽。保障店家與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才應當是發展外賣平臺最原始的本意。
最后建議你們無必要還是少點外賣,非常是現今疫情期間,不僅價錢,俺們更多關心的是衛生與安全!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