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單,是近年來很常見的餐飲點單形式。作為傳統紙質點單的補充,掃碼點單的出現大大便捷了消費者,但同樣也成為了餐飲消費權益糾紛的一個難點。日前,就有媒體再度報導類似風波,稱掃碼點單強制關注公眾號屬侵權。
掃碼點單的侵權行為主要有兩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則服務形式”,這即意味著如果經營者強制要求消費者掃碼點單,就是侵權。同樣按照消保法的規定,經營者必須遵守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并在明示搜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后掃碼點單,經消費者同意,方可搜集消費者信息。現實之中,大部份經營者都要求在強制關注公眾號的基礎上掃碼點單并要求授權手機號注冊等行為,這似乎也是侵權。明年3月15日,上海市消委會調查顯示,有97.02%的經營者采用了掃碼消費,其中95.64%的經營者在掃碼后仍須關注或授權才可進行消費。
可以發覺掃碼點單行為中,經營者侵權行為是很容易清晰判斷,那為什么在餐飲消費權益糾紛中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誘因就在于這是一個“小事”,好多消費者受制于時間成本等誘因,沒有精力或不樂意耗費精力維權。近幾年互聯網生活中要求授權個人信息的場景越來越多,不授權就難以使用的現況讓消費者被迫同意,對類似行為趨向腫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經營者在掃碼點單服務上,對消費者選擇權的尊重日益減少。據悉,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無接觸式服務大面積推廣,間接讓經營者以為自己強制要求掃碼點單的行為有了科學支持。
得看見,掃碼點單所導致的侵權行為及消費者困局,實質上同過往常見的如繳納開瓶費、不得自帶酒水、不提供免費干凈廚具等行為性質相同。消費者維權難而舍棄維權,不代表經營者就可以“名正言順”侵權,對于這樣顯著侵權違規且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行為,有責部門必須有所作為。這幾年在媒體大量爆光關注下,經營者過往常見的這些侵權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就說明了市場監管的必要性。
其實,不僅市場監管這一被動形式,怎么讓經營者才能主動尊重消費者也應該被關注。互聯網的急速發展致使生活場景、消費形式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但相關法律法規及所對應的權力救濟途徑掃碼點單,很似乎還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一問題值得注重。事實上,近年社會上并不缺少要求制度規章等盡早適應互聯網的呼聲,而當下電子政務服務已成熟,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多種政務服務。為此,整治掃碼點單侵權可以基于現有成熟的電子政務服務,開立消費者低成本維權渠道,讓日常消費侵權行為擁有訴求出口,也讓經營者才能真正意識到該怎么守法尊重消費者。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