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營業執照和實體店面支付千余元即可進駐外賣平臺
網絡餐飲“代辦進駐”現象調查
調查動機
11月10日家庭外賣可以辦營業執照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餐飲服務乳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頒布。這一“辦法”早在征詢意見期間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其原因在于餐飲外賣市場越來越大、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新業態模式不斷對監管提出挑戰。因此,很多人都對這一“辦法”寄予厚望。不過,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小動作”,已經在挑戰這一“辦法”。
晚上七點,對于仍在加班的胡凌來說,又到了外賣時間。這大半年來,胡凌點的外賣基本都被“回家喝水”這款家庭共享臥室App“承包”了。
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胡凌常常加班加點,叫外賣是常事。不過,最近的一條新聞讓胡凌有些擔憂,他剛才養成的用餐習慣可能遭到影響。
“聽說關于網路餐飲的新規定今年就要施行了,要求網路外賣應當具有實體店面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胡凌說,“據我了解,家庭共享臥室大多是一些賦閑在家的人兼職在做,不可能滿足這兩項條件。新規定的此項要求,多少會對家庭共享臥室這些外賣模式導致沖擊。”
胡凌說的新規定,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11月10日發布的《網絡餐飲服務乳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該具有實體經營店面,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不得超范圍經營。“辦法”將于2018年1月1日起實行。
胡凌坦言,這樣的規定肯定會凈化網路外賣行業,對消費者權益、食品安全保障而言是個利空。“此前媒體常常報導一些網路外賣黑作坊的新聞,去年“3·15”期間網路外賣的安全問題就被重點爆光,這個規定在乳品安全領域是好事”。
然而,《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覺,網上出現的網路餐飲“代辦進駐”服務可能削減新規定的積極意義。
多數消費者在乎“實體店面”
每到飯點,胡凌就職的公司所在的寫字樓里,各家平臺的外賣員拎著各種竹籠行色匆匆地在不同樓層間穿梭。寫字樓的扶梯在此時也弄成下樓喝水職工與外賣員之間的“戰場”。
不久前,胡凌曾與朋友在某拉面店喝水。當時正是飯點,但在各類寫字樓包圍下的酒樓不僅他們幾人外,居然沒有其他客人。就在胡凌點單后的15分鐘內,有四五名外賣員前來取餐,到漢堡店用餐的胡凌幾人被排在了那些外賣訂單以后。
“下次還是點外賣吧。”這次不愉快的經歷讓胡凌更堅定了點外賣的決心。
不同于胡凌懾于無奈的選擇,30歲的錢浩是真正的外賣愛好者。
安全衛生、能吃、能送到是錢浩對外賣的全部標準。上班叫外賣自毋須多說,在家也幾乎從不煮飯,錢浩對外賣的依賴越來越強,“說實話,我見外賣員的次數可能比我見同學的頻度都高”。
不過,在餐飲外賣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新的問題也日漸顯現。
餐飲外賣平臺能夠確保乳品安全?這一問題讓消費者憂心忡忡。2016年,央視“3·15”晚會曾爆光外賣平臺存在的“黑作坊”以及大量管理漏洞。
對這種問題,錢浩說:“我對食物的心態其實比較隨便,但是對安全衛生卻很在乎。畢竟這是要吃進腹部里的,所以我常常點的外賣店家都是我確認過有實體店的。”
說起實體店,消費者也是有話要說。
在上海某院校讀研一的陳晴曾聽朋友提起過,“有些外賣商家只是在自己家里臨時產生一個‘小作坊’,每天批量生產外賣食品”。陳晴認為這些“實體”形式沒有安全保障,“但點餐時也并不會刻意避免”。
與錢浩一樣,25歲的龔祺在上海某互聯網公司工作,點外賣對他來說也早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環節。
龔祺在點外賣時,更樂意選擇這些“親自去實體店里吃過”的店家。“原因有兩個,一是這樣會對飯菜的口味比較了解,二是覺得有實體店面相對愈發衛生、安全”。
在《法制日報》記者實地調查過程中,65%的受訪者覺得有實體店面意味著更衛生、安全更有保障。
不過,也有消費者對“實體店面”持不同想法。
來自廣東溫州的馬源認為,無“實體店面”的店家也有自己的優點。“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沒有實體店面的外賣商家,定價常常更低,送餐也更快。從商家的角度來說,運營成本也比實體店面低好多”。
35歲的劉泓義是上海某連鎖餐飲品牌的門店店家,看到這則關于網路餐飲的新規定,他很開心。
“如果容許大量‘家庭小作坊’提供外賣,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不正當競爭。”劉泓義說,由于營運成本,實體店面很難在與“小作坊”的競爭中勝出。“‘小作坊’之間也會互相競爭,為了不斷抬高價位,自然都會犧牲乳品的質量”。
劉泓義告訴記者,外賣行業的競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作是“現實競爭的網絡化”,“但歸根結底,大家比的還是乳品的品質”。
“代辦進駐服務”已經出現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覺,對于“辦法”關于實體店面的規定,目前市場上早已出現了“對策”。
記者發覺,在一些電商平臺、信息中介平臺上,不少店家推出“入駐外賣代開辦理”服務,甚至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或一些問答平臺上,也有一些人宣稱可以幫助無實體店的外賣經營者代辦進駐外賣平臺事宜。
記者與一些提供辦理服務的店家交流了解到,大部分辦理服務提供者稱,他們可以借助信息差以及相關漏洞,幫助一些店家尤其是無證經營的店家進駐外賣平臺。
記者發覺,這些辦理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范圍很廣家庭外賣可以辦營業執照嗎,在全國各地都有業務。“全國辦理 美團外賣餓了么 口碑糯米 團購……”一名微信昵稱為“外賣代辦”的辦理人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此外,在一家搜索平臺投放廣告的辦理服務提供者還做出保證——實力辦理,不成功退貨。“你可以作出絕對美味的氣味,做的味道十分優秀,但是怎樣開通一個外賣店鋪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外賣開店的流程和要求很嚴格,更不要說沒有營業執照沒有店面就想做外賣。現在,這個問題我們也得到了一個解決方案,讓所有誠意想開外賣的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店面。”上述辦理服務提供者稱,“首先有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可能之前聽說過的幽靈店面,還有封店的問題,我們的剖析是‘超值優價一定是騙錢的,被封店的機率一定是百分之百,另外一部分就是改一下店面資料借用給你幾天之后再收回,有的是單純的騙訂金,這些都是我們在開店的時侯要防止的,幾百塊錢開店一定不是正規渠道,也提醒您注意這個問題”。
一名自詡為業內人士的辦理服務提供者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如果誠意想做外賣、衛生條件足夠衛生,可以有特殊渠道進行外賣開店,“不需要營業執照、不需要分店,只要是真的想賺錢想開店不是來破壞平臺秩序的都可以開店。按照指定的地址、指定的分店名稱,只須要配合提供一些基本資料,一般一到五天就可以成功上線”。
具體怎么操作呢?記者又聯系到微信昵稱為“外賣代辦”的辦理服務者。“通過辦理進駐外賣平臺,只需1000元到1500元,商家可以防止冗長的手續和嚴格的進駐標準,輕松舉辦日趨火熱的外賣業務”——這是這名辦理服務者打出的廣告。
沒有營業執照如何辦?“外賣代辦”回復:無證店家倘若在外賣平臺上開店,只需向辦理人提供店面名稱、店鋪相片、個人身份證及手持身份證相片、銀行帳戶等信息、手機號碼即可。
沒有實際店面、只是在家庭經營該如何辦?“外賣代辦”回復:只要是在新村一樓就沒有關系,“如果不是在一樓會被平臺下線”。
如此操作不會被監管部門發覺嗎?會不會被查獲?“外賣代辦”肯定地說,“不會有人來查的”。
記者發覺,這些辦理服務提供者即使在網路上大肆宣傳自己的業務,但收費都是通過網店或網店店面等進行。
在一名辦理服務提供者的微信朋友圈,記者發覺,一些店家在進駐平臺后未支付價款,其店家信息和個人信息被直接公布在辦理服務提供者的同學圈里,同時,還會配上一句話——“這個人無證經營,大家快去舉報他”。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