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作為快件大鱷中通控股監事長王衛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中通同城正在做“基建”。
12月14日,打著“跑腿送東西平均1小時送全城”口號的上海圓通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通同城)在臺灣聯交所上市,成為恒指即時貨運第一股,同時也成為繼中通控股、順豐房托、嘉里貨運以后,“順豐版圖”中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3年的時間中通同城巨虧高達15萬元,外界甚至用這是王衛“燒出”的第4家上市公司來形容這次上市。
上市后,中通同城也是動作不斷。
中通同城聯合北京訊成研制推出新型智能頭盔。
與普通頭盔相比,這款智能頭盔的最大特征在于降低了語音助手、麥克風、喇叭、快捷按鈕等功能,將普通頭盔與AI智能技術完美結合,并有交大訊飛提供AI智能機語音技術支持。
騎手配戴后,相當于擁有了一個“隨叫隨到”的智能助手,騎手只需輕輕喚起語音助手“小安”,便能下達指令讓其按照要求執行,這樣除了可以節省時間,能夠有效防止在徒步時因使用手機形成的安全隱患。
據悉,更多的基建項目也在展開。
中通同城CEO孫海金即在近日聲稱,中通同城“講的是整個新零售基礎設施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真正的即時貨運公司,成為全行業全場景共同的基礎設施和發動機”。
其差別化在于友商都在做B2C,而圓通還“兼職”做C2C。
根據孫海金的描述,中通同城塑造的是一個完整而強悍的開放平臺,外部擁有必勝客、肯德基、必勝客、喜茶等一眾背部KA自有平臺,內部協同上則擁有速運、倉儲、醫藥、冷運等幾乎所有中通集團內部資源。
但另一方面,中通同城整體上還是落后于友商。
在權威貨運刊物《中國貨運與采購》發布的“2020即時配送綜合排行TOP10”名單中,中通同城位列第三,落后于美團、餓了么。
中通同城能夠在基建、技術和差別化上,找到同城配送的突破口呢?
對此,鋅財經吳辰光和書樂有過一番交流,本尊以為:
上市獲得20.3億的集資,只是延長中通同城的窗口期,但同城配送怎樣找到目前一些小規模跑腿場景,則是其急迫須要孵化的目標。
艾瑞咨詢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極為迅猛,2016年即時配送的年訂單量為46億單,而在2020年,訂單早已增至210億單,年復合下降率高達46%。該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年復合下降率將超過30%,至2025年,年訂單將增至795億單。
但整體來說,假如消除外賣部份,整體場景就顯得異常窄小。
中通同城要做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將會推動其集資的燃燒速率,以籌謀用快速燒錢來燒出一個同城配送“新場景”的可能。
但這樣的基建,又是勢在必行。
從目前整體即時配送市場發展看,人力是最大的成本,但鑒于整體市場還處于燒錢跑馬圈地,人力成本必須得到控制。
同城配送的整體趨勢和貨運快件業一樣,仍然是從勞動密集型向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估算組合的勞動密集型方向去進一步扁平化渠道,盡可能的減少成本。
中通同城做的一些新基建,目前而言,都還只是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微創新。
而這次上市,這次中通同城引入了天貓和哈啰出游作為基石投資者順豐同城騎手兼職怎么樣,表面上看好像可以獲得更多流量入口、訂單以及智能三輪車的配套基建,但也僅僅客源和流量入口上的多元化,真正能獲得推動并不太多。
能夠通過技術堆積,漸漸達成真正的智能化同城配送,尚有待觀察。
據悉,相比美團、餓了嗎等本地生活訂單優勢,中通同城作為獨立第三方配送,雖然沒有任何優勢。
但是同城配送和異地貨運之間許多模式并不相同,背靠貨運快件大鱷的圓通同城順豐同城騎手兼職怎么樣,反倒容易在人員調度上引入慣常經驗而帶來混亂。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