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也要送外賣了?中通這幾天推出一款小程序“豐食”,主打企業團餐外賣。這項功能仍未即將啟用,早已深受市場關注。記者調查發覺,市場上早已出現一些需求訊號。
小企業想上平臺“搭伙”
一家科技小企業,共有20來名職工。創始人袁先生據說“豐食”上線,認為方式和企業的需求很符合,很快在線遞交了“企業訂餐”需求。系統提示,平臺會通過電話初審進駐需求,目前等了三天,遲遲未等到答復。
于是,袁先生尋問每晚出入商務樓的圓通小哥小宋:“知道豐食嗎?如何能夠使用?”小宋果然曉得這件事,還很快通過微信分享一個進駐豐食的“即享企業專屬折扣”小程序頁面。在這個頁面上,企業要填入聯系人電話、企業固定收餐地址、預估就餐人數等信息,就可以遞交進駐申請。推薦人手機號則手動生為小宋的電話號碼,也就是說,作為推薦人和被推薦企業,都可以得到平臺讓利。
盡管平臺仍未即將啟用,但引人注目的“福利新政”已經推出。“邀請企業進駐”或者“我要推薦企業”成功的,都可以獲得獎勵。推薦報考截至日期是在5月31日,推薦企業若是在6月30日消費累計達1000元的,都會獎勵給推薦人500元“豐食余額”,可以在平臺上消費使用。
而圓通小哥成為最順理成章的“帶貨人”。不少中通小哥告訴記者,公司推出一些新業務時,就會第一時間告知她們,鼓勵她們借走入商務樓和市民樓的機會,推薦給顧客。例如,逢年過年會推出生鮮禮品卡,本身價錢就有優勢,假如推薦成功,小哥也能得到獎勵。此次推出“豐食”平臺,中通同樣希望小哥推薦給顧客。
“豐食”已明晰游戲規則
團餐,在業內被稱為外賣界的最后一片藍海。它真的有市場嗎?在“豐食”小程序上,目前的“入駐大牌”共有51家,包括麥當勞、德克士、真工夫、吉野家、達美樂、云海肴、西貝、周黑鴨等。
“愿意訂購團餐嗎?”記者走訪了幾家企業尋問需求。周男士是一家規模100人左右的科技企業行政負責人,她告訴記者,目前的進駐品牌其實不多,但好幾家都屬于快餐、符合她們的需求。因為企業沒有飯堂、周邊餐飲店也不多,好多職工帶飯到公司,她們會考慮給職工買團餐,作為一種福利;還有一家規模200人左右的房企,工會負責人許先生認為,最好是每晚晚上訂幾家不同飯店的飯菜,讓職工自由選擇,但最終會不會用這個平臺,還要綜合考慮配送費等。
對于要不要團餐這個問題,一些企業的普遍疑慮在于,能不能保證準時送到,送來的是不是盛飯葷菜,一旦出現糾紛,中通平臺會不會管。而許多企業負責人都表示,比較信任中通這個平臺提供的服務。
而《豐食平臺企業訂餐條款》上,早已有了明確的“游戲規則”。記者聽到,《條款》寫明,“順豐同城豐食平臺”是上海市圓通同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的外賣平臺,供第三方店家進駐,提供小吃、水果生鮮、甜點飲料、超市便利等品類的平臺。
依據平臺規則,配送服務由乙方統一外包給具備貨運或外賣配送資質的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平臺會及時更新餐館店家品牌量,并與店家磋商、商定平臺折扣價錢;都會監督店家餐品質量、配送準時率,對企業多次投訴的店家給與警告,直到清退;如餐品出現質量問題或乳品安全問題,豐食平臺可協助協調店家與企業或職工進行處理或協商解決:餐品配送出現延后,平臺可協助企業或職工追究店家或平臺配送方的責任。
與送餐平臺錯位競爭
一款孵化期的外賣平臺,為什么造成各方關注?
有業內人士剖析,“豐食”之所以造成業內廣泛關注,主要還是由于它是上市公司“順豐控股”的旗下平臺,而圓通在快件業內影響力很大、用戶好多。
“這幾年來,中通仍然想步入電商領域。”電商界人士剖析外賣平臺小程序,從線上購物平臺“順豐優選”、到線下實體店“嘿客”等等,中通仍然在布局新零售領域。尤其是今年10月,“順豐同城急送”宣布創立公司,在業務上獨立營運、在品牌上獨立運作。當時申通同城首席營運官就披露,中通同城急送早已產生了自己的產品矩陣,要將服務場景由餐飲外賣、新零售、個人生活服務,延展至快件末端配送領域。
也有人擔憂:外賣平臺還有“豐食”的份嗎?這個領域的每一道題,包括餐品數字化展示、出餐流程控制、算法優化配送等等,美團和餓了么都已鉆研多年,對于跨界出圈的菜鳥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剖析師陳禮騰剖析,在餐飲外賣市場,美團和餓了么用戶下降流量見頂。豐食此時入局,從團餐切入外賣平臺小程序,防止直接競爭,有助于局面打開,也能進一步激活市場。
對于團餐服務,美團曾在去年2月疫情嚴重期間推出,目前已不再提供相應服務。當時,美團為了保障企業開工職工安心喝水,聯合各地政府部門和餐飲商會等機構,在全省發起“放心工作餐直供”行動。其做法是,牽手背部餐飲品牌,開啟多人團餐預訂、企事業機構飯堂直供,提供從餐廳后廚直達辦公樓的訂餐服務,并確保價格合理、準時送達、全流程無接觸配送。僅在北京,美團聯合市餐飲烹調行業商會共同發起,有80家餐飲品牌逾2000家分店參與,并將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
現在,受疫情影響,企業團餐或將迎來一波下降,但圓通能夠做好餐飲外賣這件事,還須要更多聽取市場的聲音。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