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傳出抖音要在3月1日上線全省外賣業務的消息以后,微信也被爆出“發現-小程序”頁面中新增了“門店快送”的新項目,雖然都有一顆做外賣的心。
但跟已有外賣平臺不同,抖音以“團購配送”項目為載體,微信則是以“門店快送”小程序提供插口給店家,證實了親自下場做外賣。
新的外賣方式體驗怎樣?社交平臺為什么頻頻曝出入局?外賣賽道前景怎樣?紅星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體驗,并對話行業專家。
外賣火了
社交平臺接連曝出“入局”
近期有消息稱抖音將在3月1日上線全省外賣業務本地外賣小程序,目前已在深圳、上海、成都三地進行公測。紅星新聞記者向字節方面求證,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回應,“團購配送”項目目前仍在南京、上海、成都試點當中,近日已開放該三城的店家自助進駐。后續將視試點情況,考慮逐漸拓展試點城市,目前無具體時間表。
此后,有網友發覺微信的“發現”頁面中多了一項名為“門店快送”的新項目,開放類目包括小吃、茶飲、生鮮和百貨,由此引起了“微信下場做外賣”的猜測。騰訊方面回復記者稱,該說法并不屬實,“我們只是提供插口讓早已具備了外送服務能力的店家接進來,幫助用戶更好地發覺附近的小程序外送服務。”
初次體驗
入口不直接店家還不多
紅星新聞記者在北京體驗了抖音下單。打開抖音App后,記者點擊所在城市頻道,見到附近小吃選項,步入后點擊“可外賣”,篩選出可以送外賣的店家。
記者本想點一人份晚餐,卻發覺進駐品牌上架的配送商品基本為2人以上的多人套餐類產品,價錢多在100元左右甚至更高,雙人餐數目十分少,契合項目的“團購”定位。同樣的商品,抖音價錢為29.2元,美團、餓了么均為29元。晚上11時30分點單,大概半小時后送達。
微信正在廣深地區公測“門店快送”服務,居民程先生在北京體驗了一番。打開微信,點擊“發現-小程序”,來到“門店快送”入口,類目包括小吃、茶飲、生鮮和百貨。
他先找了一家近來的麥當勞,發覺美團外賣上居然沒有。之后他找了一家兩個平臺都有的店,發覺兩側選項不盡相同,總的來說,美團上選擇多一些。但同樣的商品價錢一致,配送時間也均為半小時。
烽煙再起
傳統外賣平臺怎么備戰
抖音爆出上線外賣的消息后,迅速沖上微博熱搜第一。2月8日晚間,美團股價急跌后反彈,跌超6%,股價再次跌破160美元。據剖析,美團股價波動大背景是當日恒指科技股普遍反彈,但在更多投資者眼里,抖音外賣“功不可沒”。
網友表示:“誰做不重要,作為客人,誰性價比高支持誰!”回想起以前曇花一現的百度外賣、滴滴外賣,社交平臺進軍外賣的優勢在那里,弱項又是哪些?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剖析師陳禮騰表示,“抖音平臺內容方式豐富,有多維度轉化的可能。但若果是傳統意義上的外賣,屬于即時性消費,用戶目的性明晰,這方面的轉化可能難度較大。”
他覺得,美團的“護城河”首先彰顯在大規模的店家進駐本地外賣小程序,豐富的品類選擇。其次是建立起了強悍的服務配送體系,具有高效的履約能力。品牌影響力、用戶行為數據、行為模式也是傳統外賣平臺的優勢。
事實上,去年末,達達、順豐同城、閃送陸續宣布與抖音生活服務達成合作,為餐飲店家提供同城配送解決方案。測試發覺,微信小程序店家的外賣服務也多由分店或美團、達達、順豐等第三方配送平臺提供配送。
專家前瞻
分一杯羹可以打破格局很難
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1年在線外賣收入占全省餐飲業收入比重約為21.4%,環比提升4.5個百分點;2021年在線外賣人均總額在餐飲消費開支中的占比達21.4%,環比提升4.4個百分點。外賣服務用戶規模達46859千人,近半網民使用過外賣服務,比列高達46.36%。
面對這么大的生活服務市場,早在2021年,抖音就上線過“心動外賣”小程序,并進行了小范圍的公測。同樣有著巨大流量池的百度糯米與嘀嘀外賣,也以前企圖攪亂外賣市場的格局,但最終都敗下陣來。
而按照今年8月美團發布的《2022年美團及其產業鏈研究報告》,美團市場份額迫近70%,產值是餓了么的3倍。外賣行業的入局門檻有目共睹。
“外賣不僅僅是一門生意,而是建立生活生態圈的重要一環。生活就是它的平臺”,杭州學院國際聯合商大學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院長、研究員盤和林對紅星新聞記者剖析說,外賣是一個體系,包括配送體系、服務體系等,并不僅僅是流量。目前外賣行業格局已很難打破,增量空間并不大,都是存量博弈。
但記者同時也注意到來自社交平臺的膽氣。《2022抖音生活服務數據報告》顯示,抖音生活服務覆蓋城市超過370個,合作分店超100萬家,“種草”短視頻達16.7億個,探店達人有1235萬名。騰訊此前發布的一項報告則顯示,在中國Top100的連鎖餐飲上面,接近六成開通了小程序自營外賣。
對此,陳禮騰表示:“本地生活整體規模和潛力巨大,抖音以其創新式的推廣營銷方法,顯然有機會分到一杯羹!”
而對于微信的模式,盤和林則覺得,雖然也是想步入本地業態當短發一杯羹。“微信不想成立配送系統,所以采取輕資產的模式。同時,也是為了加強其小程序業務,拓展其云服務功能”,他說。
紅星新聞記者嚴丹李星龍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