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步入倒計時。
回首過去的一年,各地都在竭力拼經濟,全省經濟震蕩向好。并且,因為深受全球宏觀環境以及行業周期影響,對于不少行業來說,過去一年仍不算輕松,甚至遭受了更大的沖擊。
但是,有這樣一些行業,即使在艱辛的環境下依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為2023年的典范。
前瞻經濟學人通過綜合各方權威數據,篩選出了2023年十大最堅挺的行業。令人意外的是,一些當前最火爆的行業,反倒并未入選。
這么,何為“堅挺”?
本篇文章的定義標準分為兩個:營收率和2023年行業注銷企業數目所占整體行業企業數目比率。
在估算行業營收率方面,本篇文章按照申萬A股的行業分類標準,估算并篩選出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中,凈收益/營業收入所得比率排行前十,且A股上市公司不多于15家的行業(某個特殊行業除外);在此基礎上,再依照企查貓的數據,估算出2023年行業注銷企業數目所占整體行業企業數目比率。
01
第一名紅酒
黃酒仍然是2023年最堅挺的行業,行業營收率高達39.5%,比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更令人驚訝的是,紅酒行業除了營收率高,毛利率更是達到了80.4%。其中五糧液的毛利率甚至突破91%,一騎絕塵。
按照企查貓統計,酒類行業存續并在業的企業總量達到10.5萬家,其中在2023年注銷的企業為114家,占整體企業的0.1%。這個數字處于極低水平。
酒類行業為什么能維持這么穩固的地位?
實際上,過去一年,酒類行業并沒有出現爆發式下降。行業亮眼的表現其中之一便是受高檔酒類所推動。
雖然紅酒總體產值早已經歷了“六連降”,但高檔酒類的銷售卻一路高歌猛進。在以五糧液和茅臺為首的高檔酒類品牌的率領下,國外高檔酒市場走出了一波繁榮景像。“無高檔則無未來”,一度成為判定酒企未來的“標準”,同時也彰顯在上市酒企的業績中。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云南五糧液產值從400萬元一路下降到1275.5萬元;茅臺亦實現了產值逾兩倍的增速。雖然是去年前三季度,五糧液實現產值1032.68萬元,產值和營收環比下降雙雙突破18%;同樣,茅臺的贏利能力也再上新臺階,但是已提早完成全年營銷目標。
同時,因為黃酒行業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繼續向腹部企業集中,這提高了整體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黃酒行業排行前2的企業份額合計為28.87%,排行前4的企業份額合計37.23%,排行前8的企業份額合計為45.82%,屬于寡占Ⅴ型,表明市場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對市場有一定控制力。
另外,隨著我國消費逐漸復蘇以及節日的到來,黃酒行業或將再迎一波高潮。
02
第二名交行
按照A股42家上市企業前三季的財報,農行以38.3%的營收率,成為2023年第二大堅挺行業。
雖然,與今年相比,農行整體的營業收入反倒出現下滑,但凈收益卻環比下降了3%。這意味著行業在面臨產值壓力的同時,卻在贏利能力上取得了明顯提高。
A股財報披露現在最火的行業,交行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存貸差(月息凈收入)、通道業務費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利潤這三個方面,而存貸差一項就搶占了整個收入大一部份比重。
存貸差就是存款和按揭收入的差額,所涉及的雖然是農行的本質,即通過資金規模、期限和風險的轉換,實現資金的更優配置,并從中攫取利率差額。因而,資金供需兩端的成本決定了存貸利率的差額。
而去年隨著經濟逐步好轉,村民消費正逐步復蘇,村民個貸回升。
央行發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按揭降低19.75萬萬元,環比多增1.58萬萬元。
中國民生交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經濟回穩向好、政策組合拳療效不斷突顯、金融支持穩固有力下,金融數據總體不錯。新政筑底和經濟蓄力,將驅動后續信用穩定擴張和個貸結構優化,四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和個貸下降將繼續保持平穩,進一步穩固經濟下降的動能。”
03
第三名期貨
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份,期貨業2023年的營收率似乎略高于建行,但依然達到了30.1%,與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個百分點。
期貨行業仍然是最有“錢”途的行業之一。
按照企查貓數據統計,截止2023年末,期貨業企業共12.8萬家企業中,當初注銷企業430家,占比為0.33%。
期貨行業在我國早已發展多年,目前逐漸走向成熟,行業內擁有50家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公司期貨業務營業收入占比均低于70%,普遍集中在85%-100%之間。從業務布局區域來看,大型期貨行業上市企業重點布局各自本部地區,小型期貨行業上市公司針對全省進行布局,光大期貨、中信建投、華泰期貨、海通期貨等腦部公司都早已開始邁向海外市場。
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國外期貨業市場規模從3113.28萬元下降至約4967.95萬元,年均復合增長達12.4%,主要受惠于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本市場擴大。2022年前三季度國外期貨行業市場規模約3042萬元,環比增長16.95%,主要系2022年疫情升級、俄烏沖突以及美聯儲通脹等誘因使得市場遇冷。
到了去年前三季度,行業開始回升。
券商業績繼續保持強者恒強的格局,產值排前10的券商市場集中度為61%,營收排前10的券商市場集中度66%。產值營收靠前的以臉部券商為主,多家營收增超100%。
這背后新政紅利從預期到落地。
7月以來,資本市場多項重磅新政加持,活躍資本市場新政影響持續,中央金融工作大會后,預計資本市場在融資端、投資端、交易端的變革空間仍將延續新政支持趨勢。
04
第四名多元金融
金融業在2023年表現真的相當強勁。
第二名的建行和第四名的期貨,加上第四名的多元金融,去年十大堅挺行業中,金融業就搶占了三席。
多元金融指主要從事類金融活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行業,包括信托、期貨、典當、融資租賃、AMC、小額按揭、投資管理、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金融控股等等。
2023年,A股30家上市多元金融企業中,行業營收率達到了28.7%。與銀行業類似,雖然多元金融行業去年前三季度整體產值下降了近9%,但營收率卻提升了5個百分點。
按照企查貓數據統計,38.9萬家多元金融企業中,去年有1372家企業注銷,占比0.35%。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市場的日漸復雜化,許多誘因將推動多元金融行業的發展,如不斷發展的科技、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日益下降的風險管理和投資需求等等。
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融合和國際貿易的日漸下降,多元金融行業也將繼續飾演著重要的角色。國際貿易和投資須要大量的金融支持和保障,這為多元金融行業提供了寬廣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05
第五名能源金屬
盡管能源金屬擠入前5名,但從營收率來看,與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至23.5%,是十大最堅挺行業中,下降最多的。
按照企查貓數據統計,56.9萬家能源金屬企業中,去年注銷的企業高達2萬家,占比3.5%。
能源金屬是指這些在能源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金屬元素,包括銅、鋁、鋅、鎳、錫、鐵、鈷、鎢、鉬等。
回顧2023年,能源金屬藍籌股經歷需求增長趨緩與去庫存壓力下價位的單邊下行,產業去庫存壓力仍大。
非常是,我國新能源行業從過去爆發式下降的過熱期逐漸奔向理智期的過渡轉變——在經歷了前期市場的快速擴張以后,供需短缺開始顯露,行業增長逐漸收窄至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需求增長的邊際變化逐漸有所上漲或將成為未來趨勢。
以氯化鋰為例,2022年,氯化鋰價錢一路攀升,由此招來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價錢大漲,鋰電產業鏈所有企業幾乎都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去年,氯化鋰價錢一路下滑,至今價錢仍在下探。
受此影響,鋰電產業鏈多數企業都面臨著業績壓力,行業龍頭企業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去年前三季度凈收益分別下跌49%和59%。
目前氯化鋰處于供給短缺的狀態已形成行業共識,整個行業仍處于去庫存階段,緣由是前年、去年行業擴產太快且跨界步入的企業太多,導致氯化鋰供小于求。不過隨著氯化鋰價位的下行現在最火的行業,一些低位入局或跨界的企業正在逐漸清退,但目前清退力度還不夠,只有當氯化鋰價錢跌至較高位置,部份企業因成本劣勢出現巨虧主動退出時,行業就會接近供需平衡的節點。
06
第六名高鐵道路
與今年相比,高鐵道路的出現了爆發式下降。34家A股上市企業中,全行業營收率達到了22%,環比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
高鐵道路運輸行業的亮眼表現,得益于去年以來的出游暢通以及旅游復蘇。
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高鐵、公路、水運、民航完成客運量69.68億人,比今年同期下降56.1%,完成乘客周轉量2.18萬億人公里,比今年同期下降106.9%。
同期,我國高鐵、公路、水運、民航完成物流量402.83億噸,比今年同期下降7.1%;完成貨物周轉量17.69萬億噸公里,比今年同期下降6.6%。
就上市企業而言,滬寧高鐵詮釋出了驚人的吸金能力。
滬寧鐵路發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預計凈收益最高可達96.62億,環比下降幅度高達6256.58%,著實令人矚目。
而今年同期,滬寧鐵路前三季度凈收益僅為1.52億,其中第二季度更是巨虧逾10億。
滬寧鐵路除了是國外最忙碌的鐵路線路之一,還是首家上市的鐵路公司,其業績的暴跌也成為了高鐵道路行業復蘇的一個注腳。
07
第七名航運港口
盡管榜上有名,但航運港口行業去年的表現卻不夠理想,全行業營收率僅21.1%,比今年同期下降近9個百分點。
疫情以來,船運費一路攀升,最顛峰時期價錢翻了10倍。尤其是今年年初,甚至出現了集裝箱“一箱難求”的局面。
這主要是疫情造成港口堵車,運力不足。疊加集運需求下降,促使集運價錢成倍下降。集裝箱船運吃素,集裝箱港口自然也跟隨喝水。最終,今年整個航運港口行業營收率驟降,超過了30%,媲美金融業。
但是,去年船運市場的供需關系出現大反轉,供小于需,海云價錢一落千丈。
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加之整體需求低迷,預計未來船運郵費將持續保持高位運行。運力短缺還有可能造成未來5年船運價位持續低迷。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航運港口需求量大,加之其低廉的成本、批量運輸優勢和價位的穩定性,致使該行業仍然有利可圖。
08
第八名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排在第八名,但整體表現卻不太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A股124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實現了總計1760萬元的營業收入,與今年同期的2455萬元相比,增長了28.3%。同樣,凈收益方面也出現了不容忽略的下降,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766萬元降至334萬元,增長了56.4%。
最終,整個行業的營收率從今年的31.2%下降至今年的19%。
按照企查貓數據統計,10.4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去年注銷的企業為9825家,占比9.4%。
具體來看,藍籌股內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顯著的分化。醫療設備領域的業績下降相對穩健,高檔設備更是頻頻取得突破。但是,體外確診行業遭到疫情消散的影響,業績出現了急劇下降,并出現了爭相攤銷資產壞賬損失的現象。
比如,達安基因、圣湘生物、明德生物、之江生物等核苷酸檢查公司在疫情期間業績大爆發,動輒跌幅高達幾倍、甚至數十倍。
未來,這種企業才能成功開辟第二下降曲線,將對醫療器械行業表現形成不小的影響。
09
第九名醫療服務
第九大最堅挺的行業,仍然是來自醫療領域。
醫療服務行業以醫療衛生機構為核心載體,為民眾提供關乎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醫療服務。其細分領域包括確診服務、醫療研制外包、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服務。
在A股50家醫療服務上市公司中,營收率錄得16.9%,盡管略高于今年同期,但未出現急劇下降。
這也說明,疫情后時代,公眾對于健康的關注在不斷提高。另外,隨著老齡化激化,公眾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降低。
像健康復檢領域龍頭企業——美年健康,其旗下擁有“美年大健康”“慈銘”“奧亞”“美兆”四大健康復檢品牌。去年前三季度產值美年健康實現營業收入72.17萬元,環比下降24.81%;歸母凈收益2.26萬元,環比大增158.10%。
10
第十名煤焦
第十名,可能會讓人略感意外,竟然是來自傳統能源行業的煤焦。行業營收率錄得16.4%,但較今年同期下降近4個百分點。
按照企查貓數據統計,2.1萬家煤焦企業中,去年注銷企業為718家,占比3.4%。
2022年,地緣政治、異常氣候等多種誘因攪亂傳統能源市場,傳統能源的剛需特點越來越突出,煤焦行業走出了一波向下行情。
去年煤焦市場盡管經歷了急劇波動,價錢呈現出過山車般的走勢,但全年總體仍保持較高水平,一定程度超出市場預期。
《2023中國煤焦工業發展報告》顯示:從需求端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煤焦消費總額將有小幅下降,預計全省煤焦需求峰值約為45億噸,至2030年全省煤焦需求約40億噸左右。從供給端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煤焦生產總額將有小幅下降,在2027年達到低位后呈增長趨勢。整體來看,未來我國煤焦產值將呈現‘穩增-達峰-增長’的態勢。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煤焦行業仍將維持一定的增長空間。
前瞻經濟學人APP產業觀察組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