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是醫務工作者,也不是社區工作人員,卻在當下的關鍵時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責任和擔當。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崗位,但有著共同的志愿——為保證疫情下社區的正常運轉貢獻力量。
社區“送外賣”,一天跑120公里
“我們是外賣員,租住在這個社區,可以幫居民送物資。”這幾天,外岡景苑社區多名外賣小哥化身“大白”,幫助居民送菜、送餐、送物資,“80后”呂清陽就是其中一員。
據了解,小區封控后,呂清陽和其他幾位同事就地“轉崗”成為社區志愿者,為居民運送物資。當小嘉聯系上呂清陽時,他剛給一名60多歲的獨居老人送完蔬菜。“既然出不去,就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配送物資咱可是專業的。”呂清陽說,他首先會分門別類把物資整理好,再按照地址規劃路線,逐一分發到每家每戶,“平時送外賣一天也就跑100公里左右,現在每天從上午七點半干到晚上七八點,一天至少要跑120公里。”
雖然沒有家人在身邊,但居民的關懷讓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呂清陽表示,社區里幾位熟悉的居民在得知他的小區被封控后,特意為他準備了洗漱用品和生活物資。“雖然每天很忙很累,但我覺得充實又溫暖。希望疫情早點過去,生活能恢復正常。” 呂清陽說道。
他們脫下制服,愿當社區“守護者”
在景苑社區,有4名志愿者回答居民的問題條理清晰,組織居民核酸篩查井然有序。他們是來自嘉定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員。
聽說社區的核酸篩查工作人員人手不足后,他們便主動請纓,加入社區志愿者隊伍。甘東蘭是嘉定9路公交車的乘務員,自封控那天開始,甘東蘭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工作,設置點位、核酸掃碼、上門發放抗原試劑……她一遍一遍地提醒居民佩戴好口罩配送員是做什么的,按照兩米線排隊等候,幫助居民提前掃碼登記信息。景苑社區有許多居民都是嘉定9路的老乘客,在核酸篩查現場看到甘東蘭后,紛紛與她打招呼。
學生上網課時手機充電頭斷了,居民做飯時鹽沒了,有人快遞被誤拿......這些都需要甘東蘭第一時間去解決。哪里有需要配送員是做什么的,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宮志強、孫紅偉、邵峰都是嘉定67路公交車的司機,宮志強也是甘東蘭的丈夫,就這樣,他們四人組成了“公交志愿者大隊”,化身為社區的“守護者”。他們接過快遞、噴灑消毒、放上取物架,在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里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穿上“大白”“小藍”,做起了“快遞員”和“樓棟長”,扛著米、拎著菜,挨家挨戶送,拿著大喇叭,組織大家做核酸篩查。
“我是公交司機,在崗位上守護乘客的安全,回家保護好我的家園,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41歲的宮志強說道。
文能三尺講臺,武能戰“疫”披甲
連日來,在外岡鎮新苑社區,有一批教師也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當中,他們走下三尺講臺,從教室到社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發揮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當好防疫一線的“服務員”。
胡昌周是外岡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在得知社區招募志愿者后,他積極響應號召加入志愿者隊伍,利用三輪車幫助居民配送生活物資,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胡車夫”。
“爺叔,有什么困難和需求可以跟我講。”“阿姨,垃圾交給我,我幫你倒。”從化身“大白”的那一天起,這些話,胡昌周一天要說上很多次。但讓他暖心的是,總會遇見居民主動問他如何能做社區志愿者。“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每次看到微信群招募志愿者,結果都沒‘搶到’。”胡昌周說每次志愿者招募信息一發布,居民都以“秒殺”的速度完成報名,大家守望相助的真情讓人倍感暖心。
半個多月來,胡昌周白天將重心放在學校的教學任務上,到了晚上和周末,就化身為志愿者服務居民。他說,自己的想法很簡單,社區是大家共同的“家”,齊心協力才能共渡難關。
通訊員:毛佳凱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