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實習記者 林柳逸
編輯 | 姜妍 徐魯青
出示綠碼、預約核酸、查詢結果、微博求助、手機搶菜……自2020年疫情全面爆發以來,人們對于智能手機和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驟然激增,然而,也是在2020年醫院點餐系統,中國人口老齡化指數迎來了新的高峰。上海衛健委、老齡辦、統計局、審計局此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監測統計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戶籍人口1478.09萬人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533.49萬人,是總人口數的36.1%。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醫療需求,使他們不被忘記、不被拋棄,是在老齡化趨勢顯著的社會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上海疫情封控的特殊時期,如何確保獨居老人一日三餐能吃上、日常醫療有保障?普陀區長征鎮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由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和志愿者共同組成的“為老助餐團隊”目前正在長征鎮兩百余戶老年人家中來回奔走,努力確保獨居老人、困難人群的就餐和醫療問題。社區服務中心老齡委干部兼志愿者劉振鳴表示,“為老助餐”服務于4月1日正式啟動,由社區服務中心老齡委統籌,長征鎮社區食堂統一配餐,28個居委會帶領各社區的志愿者組成上百人的“民生保障組”,其中有16人又組建了“老助餐隊”為社區老人送餐送藥,實現長征鎮“獨居老人全面覆蓋”。
“為老助餐”年齡覆蓋廣,從配餐到配藥一站式服務
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劉振鳴自3月30日晚就“入住單位”,每天的工作內容除了送餐上門、運送物資外,還要攥著一疊醫保卡、跑五六趟醫院為有需求的老人們配藥。參與這項工作的很多志愿者和劉振鳴一樣,“每天睡四五個小時是常態”,“最大的困難就是時間太少,真的在跟時間賽跑”。全面摸排老年居民情況、統一采購物資配齊餐食、一日三餐逐戶配送、跑腿配藥買藥……這支“為老助餐”志愿團隊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就已孕育而生。送餐的服務對象不僅僅包括獨居的老人,也包括其他一些特殊人群與困難家庭,劉振鳴表示,“這兩天有兩個裝修工人被困在小區里,房子的主人不在家,類似這種情況,我們一樣會為他們提供送餐服務。”社區食堂的管理人員劉佳亦談到,“有些十幾歲的小朋友,家長被送去隔離之后,自己一個人在家,也不會做飯,我們食堂這邊都會為他們多做一些。”
據了解,餐食皆由社區食堂以往固定的合作供應商提供,每份餐食的市場定價在25-30元左右,但在封控期間,用餐的老人們實際上還未繳納任何費用。劉振鳴說,“先解決困難比什么都重要,送到了,吃上了再說!”他還提及,老齡委方面正在全力為老人與困難人群爭取來自政府的減免、補貼,以及進一步的定價優惠。
劉佳則回顧了“為老助餐”服務的前身,起初這是作為長征鎮社區老年食堂為高齡老人專門開辟的上門服務,只針對80歲以上的人群,日配送數量約在160余份,“對于低齡老人,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多來社區食堂線下用餐,多走動。”而自今年3月底上海疫情升級以來,團隊決定將該項服務的受眾調整為“所有有用餐困難的人群和家庭”。
送餐之外,長征鎮還為老年人新增了配藥、送藥的醫療服務。志愿者們會在每日多次的登門送餐中,詢問老人的用藥需求和健康情況,再為各批次的老人們配藥、續藥,每日奔走醫院五六次,或是通過“就醫保障熱線”與專門的醫生團隊對接。劉振鳴觀察到,在疫情期間老人們在醫療上需求量最大的還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規老年病藥物。
疫情前已打造網紅老年食堂,大數據讓老人們不僅“吃飽”還能“吃好”
長征鎮的老年服務并不是在疫情之下發展起來的,相反,此次疫情一定程度上檢驗了一個社區的老年服務系統的堅實程度。據長征鎮社區服務中心老齡委統計,長征鎮居民總人口97,0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為33,000余人,約占居民總數的34%。在采訪中,劉振鳴談到,其實早在疫情之前,長征鎮的老年服務系統就已經非常完備,“在為老服務這方面,我們其實可以說一直走在上海的前列……冬至送湯圓,清明送青團,還有定期提供的‘清腳服務’和‘日常慰問’”。疫情期間,社區老齡委還專門組織了“老伙伴志愿者”團隊,由50-69歲的低齡老人與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結成“一對一的老年伙伴”,每日相互打電話慰問,以防出現老人有困難卻無人知曉的情況。
社區老齡委在長期的群眾服務中收集了詳細的老年住戶的具體信息,包括日常需求和醫療需求。劉佳也談及,“如果我們從疫情爆發了才開始摸排、登記、統計老人情況,那肯定是來不及的。”
劉振鳴向界面新聞介紹道,在長征鎮的4個社區老年食堂中,有2個都是“網紅食堂”,不僅僅是老年人,很多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會在此用餐,且“剩菜打包率”極高。超高的滿意度背后醫院點餐系統,是長征鎮社區食堂的“點餐系統”和“大數據監測平臺”對老年居民經年累月的信息觀察和調整反饋。老年人可以通過手機在點餐系統上選擇自己想要的餐食,老人的兒女或家屬亦可以通過該程序為老人點餐。當被問及這樣的智能程序是否有操作門檻時,劉振鳴表示,社區在每一個片區都有專門的志愿者,向老人普及、教老人使用這套系統,目前該系統的使用情況十分普及。
通過點餐系統和監測系統的大數據測算、統計,社區對老年人的用餐偏好、習慣、趨勢、需求等信息有了更完善的了解,這讓老人們不僅可以“吃飽”,更可以“吃好”。劉佳亦向界面新聞介紹到,長征鎮在2018年就上線了“老年送餐管理系統”,食堂方面可以通過系統監測騎手的接單與配送情況,確認每一份餐食都按時送至老人家中。
在疫情封控期間,由于騎手普遍受到嚴格管控,加之物資緊缺等多重原因,點餐、送餐系統暫時停止了使用,但智能程序經年累月的“觀察”,作為重要的“用戶信息”,保留了下來。在疫情期間,如何讓這些既有的智能程序更好地服務于防疫之下的老年人,這是長征鎮老齡委正在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文中所有圖片均由社區服務中心老齡委干部 劉振鳴提供)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