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聽沒聽過這樣一則笑話:兩個農民在田地里干活,閑時兩人聊天,幻想一下皇帝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一個農民說:“我想皇帝肯定天天白面饅頭隨便吃!”另一個說:“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鋤頭!”
這個笑話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固有經驗和看法所限制,在商業中就會導致錯誤的定位,從而“輸在起跑線上”。
比如很多老板給自己的定位是:我要做中高端的快餐,我要做中高端的鹵肉飯,我要做中高端的黃燜雞,我要差異化,所以我的定價就要比別人高!就是典型的陷入了“皇帝金鋤頭”這個邏輯誤區。
你有沒有想過,高單價用戶的消費習慣就是天天吃鹵肉飯、黃燜雞、快餐這些東西嗎。沒錢就吃低端的鹵肉飯閃送價格,有錢就吃高端的鹵肉飯?事實情況是:這些人他們根本不吃鹵肉飯。
所以我們店名起個XX鹵肉飯、XX便當,還定位為中高端,就是沒有辦法吸引真正的高單價用戶來下單。
非價格敏感型用戶點單優先級:
1點自己之前線下吃過或者線上點過的餐廳
2點自己聽過名字的餐廳
3點那些線上看上去比較干凈衛生的餐廳,純外賣和線下店看名稱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所以即便我們是純外賣也要學會“偽裝一下”
4搜索自己想吃的
退一萬步說,即使這些高單價用戶想吃鹵肉飯,也會從一些線下吃過(或者線上點過)的,比如XX茶餐廳里面去點這個鹵肉飯(還貴),他不會找一家沒聽過的店名XX鹵肉飯或者XX便當(一聽名字就是純外賣)去點。所以這些人的痛點我們并沒有真正的把握住。
像這些檔口店起個名字就能變高端了?
定價的精髓就是一定是匹配,1匹配你店鋪的品類/定位、2匹配現在的店鋪階段、3匹配當前商圈的競爭情況(是否達到壟斷)。
01·匹配你店鋪的品類/定位
快餐(高頻)-非快餐(低頻),你的店鋪用戶下單頻次越高,匹配的就是低定價。
02·匹配現在的店鋪階段
新店(老客少)--老店(老客多)閃送價格,老客少的時候我們要低定價,花錢買流量。老客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利潤上面。
03·匹配當前商圈的競爭情況(是否達到壟斷)
什么叫“達到壟斷”,做外賣我們定義的壟斷你的單量至少要達到所在商圈所有同品類的50%以上,才能叫做壟斷。壟斷對應的你會有一部分的定價權,這個時候你稍微提價不會對單量造成太大的影響。
我們怎么利用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我們的定價?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三個維度中我們只要滿足其中兩個維度的高值,就可以適當的提價,否則將無法提價。
比如說,我們是做某一個快餐品類(第一維度低值),單量較高老客較多(第二維度高值),在所在區域占到同類型50%的單量(第三維度高值)。三個維度中我們滿足了兩個,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進行適當的提價。
誤區二:讓成本來決定定價
外賣一定不能按成本來決定定價,而應該是定價來決定成本,下面貼一下我們在代運營中常見的和一些老板的對話:
老板:我成本太高,按照區域的競爭情況定價,肯定要虧。
我:成本比別人高多少?
老板:大概高一倍左右吧
我:那你問什么成本這么高呢?
老板:我用的都是好原料、油、調料都是XX牌的。
我:Ok,你現在的菜品成本比別人的賣價還高,然后你的評分是4.4,別人是4.7,復購率不用看肯定也比別人低,說明什么問題?
老板:不知道
我:說明你錢沒花對地方啊。別人用比你低一半的成本好評率還比你高。這不是出力不討好么。
老板:我憑良心做外賣的,用的料都是好料。
我:……
我覺得做餐飲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你覺得好不一定用戶覺得好,再好的原材料、再好的,悶在盒子里30分鐘之后大體也都一個樣。別人用比你低的多的成本,評分比你還高,你真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別人是怎么做到的。
做外賣你不是自己和自己玩,你在一個區域要跟所有的商家PK,定價無疑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從成本角度來說,成本高不代表用戶就買你的賬。
想做好線上生意就要把你以前所有所謂的“經驗”“方法”全部忘掉。從頭開始,否則你會連輸都不知道怎么輸的(找不到原因),線上經營的核心就是流量>利潤,流量的價值要高于利潤,沒有流量一切都是扯淡,所以一切都要圍繞著“流量”來運營,當然定價也不能除外。
所以做外賣一定不能以成本為基準來定價,要先有定價再有成本。
誤區三:原價虛高
現在外賣不同以往,其實虛標原價現在的作用不是很大,之前很多商家這樣做是因為前幾年外賣平臺的排名規則中,活動因素的權重很高,所以我們用原價虛高+大滿減的方式可以使活動的權重增加從而提升店鋪自然排名,而現在這個階段活動的因素影響比較小了。
比如雞排飯直接標49,即便你做滿50減40的活動,也會有部分用戶看到虛高的價格而流失,從而會影響我們的下單轉化率。
誤區四:店鋪內所有產品定一個價
定價一定要有差別,不能所有的產品都一個價:
錯誤案例
我們要按照店鋪內產品的分類區別對待,所有(或者大多數)產品一個定價就會導致用戶選擇沒有重點,影響我們的下單轉化率。產品定價要平衡,一個店鋪里面既要有價格高的產品也有價格低的產品。歷史文章:外賣產品的選擇,比做活動重要一萬倍!
不同產品的定價我們要遵循以下兩個維度:
1·消費頻次高(基石產品)--消費頻次低:比如說家常小炒類的如小炒肉、回鍋肉、土豆絲,這些都是消費頻次較高的產品,也容易比價,所以這些菜品的價格一定不能定高。
而一些小眾的菜品因為用戶需求量小,用戶對這些菜品的價格不是特別敏感(需求導向-想吃就會點),所以定價可以與前面高頻的區分開來。
2·原創產品--非原創產品:這個也是同樣的道理,原創菜品可以有一部分的溢價空間,因為可能同商圈都沒有可以比價的對標,只要你的原創產品不差并且能留住用戶,這部分原創菜品就會成為我們店鋪大部分利潤來源,也會成為我們店鋪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把自己店鋪的所有產品套用以上維度,看下每一個產品適用什么樣的定價?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