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理論浩如煙海,股市名言五花八門,股市風險避無可避。怎么辦?投資股票最關鍵的是事前的準備,橫渡大海,活下來的關鍵不是在海上和風浪的誓死拼搏,而是出海前的準備:船夠不夠結實,船長有沒有能力,食物,水夠不夠。。
投資股市,要做哪些準備?1.怎么預測股市收益,做得好能賺多少?做的不好能虧多少?2.投資股市就是投資公司,怎么分析公司財報,商業模式,怎么估值?3.股市變幻莫測,我們要怎么組合倉位,怎么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歡迎加入知常容的收費知識星球:知常容投資研習社。這些問題我們都有答案,手把手,肩并肩走上探索股市真理的道路,期待您的加入。
前言:從團購到無邊界拓展的 LBS 生活服務電商平臺 美團是中國生活服務線上平臺龍頭,業務布局覆蓋“吃喝玩樂”各個生活層面,涵蓋 餐飲、外賣、出行、酒店、旅行、票務、休閑娛樂等 200 多個服務品類。美團在2018年港股上市保持較高估值,在互聯網被監管后一路回調互聯網具有較大機會,從最高點3萬億回調至目前不足1萬億港幣,大幅回調,而美團未來是否存在機會,本次從財務以及經營上進行研究;
核心觀點:
美團資產規模1600億,負債率46%,其中現金約200億元,以2020年年報未標準看,營收已經達到1147億元,資產周轉率較高,影響凈資產收益率主要是凈利潤偏低,而2021年在新業務領域(團購、社區買菜等燒錢)影響凈利潤為負;
營收規??焖俪砷L,美團在2015年營收40億元,而2021年Q3達到1200億元,規模迅速成為生活服務類巨無霸;
凈利潤近年來一直為負,只有2019/2020年為正,影響凈利潤主要是新業務,而外賣、到店、旅游等已經開始盈利,外賣到店,競爭格局已經相對穩定,而新業務需要持續鑄造平臺影響力;
現金流方面主要經營性現金流受凈利潤影響,營運資金占比對上下游都比較強勢,投資性現金流為負,籌資性現金流為正,可以看出投資仍然較大,公司正在成長;
業務上外賣快速達到收入增長,為美團貢獻最大營收,而且目前外賣已經處于盈利,雖然毛利率偏低,但是美團的重要業務基本盤,未來仍然會快速增長,而目前對外賣行業規范與讓可能會影響未來利潤率;
到店服務體現出其平臺的能力,貢獻了整體最大的盈利,利潤率高,是美團未來的看點;
新業務買菜等,持續燒錢,競爭分散,而且燒錢速度來看需要融資,不確定性強;
外賣收入模式:外賣每單成交額以2020年年報為例,每單成交額48元,美團外賣收入每單為5.77元,外賣騎手成本為4.8元,以每單外賣成交額為基數100%計算,美團每單收入占12%,外賣騎手占10%,而美團外賣的毛利率約17%(每單抽成1元);
到店:到店及酒旅部分業務收入(美團、點評APP)主要包括傭金收入和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各占50%)。2020年收入為213億元對應該板塊營業利潤為81億元,營業利潤率約40%,(1)傭金收入來自于商戶在入駐美團平臺后,用戶使用代金券及預訂以消費貨物或服務;2)在線營銷收入來自于美團為商戶提供基于效果付費的營銷、基于展示的營銷以及以年度計劃形式提供的營銷服務,主要包括商戶通和推廣通。①借由商戶通,用戶可以完成店鋪的裝飾、交易信息的管理、團購套餐的設置等;②推廣通幫助商戶在展示位得到曝光,推廣通會按照門店與消費者需求的匹配度、門店團單的銷量、門店的評價、推廣計劃的廣告出價等多個維度確定商戶的排名,而其計費則按照真實點擊競價計費。
新業務:主要包括零售(優選、社區團購、買菜等)、美團金融、toB、出行業務,從目前來看新業務主要燒錢的地方就是零售和出行,社區團購有樸樸、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前置倉建設等投入較大,競爭格局還沒出現明顯龍頭,搶用戶與平臺仍然持續,共享單車、出行等投入目前逐步降低,主要是零售業務燒錢的不確定性,新業務板塊每季度燒錢100億左右,對整體產生不確定性,但也帶來想象空間,美團外賣等贏得了平臺勝利后,從2015年收入幾十億迅速到2020年的千億規模,新業務仍然具有想象空間,而目前到店與外賣盈利,規模效應等,可以對新業務補足彈藥,整體經營風險不大;
融資情況:目前新業務仍然處于燒錢狀態,而公司賬面現金200億左右,每個季度新業務仍然虧損百億,可見整體現金就夠半年使用,未來仍然有債券或增發融資需求,對負債率與股東權益稀釋有一定風險;
當前PE估值為負,按照自由現金流估值也是很難估值,但美團的前景是生活平臺強大,目前外賣為主營收入占比50%,而國內的外賣業務美團為絕對龍頭,以外賣為高頻消費入口,占領消費者心智,后續到店、旅游等業務提高消費粘性,社區團購、共享單車等一旦規模建立,盈利指日可待,為營收與利潤帶來想象空間,目前值得關注;
公司背景:
從團購到無邊界拓展的 LBS 生活服務電商平臺 美團是中國生活服務線上平臺龍頭,業務布局覆蓋“吃喝玩樂”各個生活層面,涵蓋 餐飲、外賣、出行、酒店、旅行、票務、休閑娛樂等 200 多個服務品類。公司的發展可概括為三個階段:1)無邊界擴展階段 2)以餐飲、出行、酒旅為核心的基于位置的核心業務 3)聚焦餐飲,打造平臺化生態護城河。公司實行的平臺型模式是把分散的流量匯集至平臺,再由平臺把流量統一分發到不同 的場景。外賣業務作為高頻、低毛利業務負責引流至平臺,從而逐步輻射低頻、更高毛利的到店酒旅業務,提升平臺的流量轉化率。
公司在 2010 年以團購業務為起點,往各細分領域拓展。12 年公司通過并入貓眼電影,在票務業務打入電影市場。公司迅速且無邊界的擴張之下,企業重心有所分散。在嘗試、 試錯之后公司業務拓展趨謹慎且主要圍繞本地生活。在第二發展階段中,公司 14 年布局美 團旅行、15 年與大眾點評合并夯實點評業務以及 16 年擴張至外賣業務,至此公司完成戰 略轉型,形成了聚焦基于位置(LBS)的核心服務。隨著出行、外賣、及到店酒旅市場競爭格局愈發激烈,公司審視自身的業務優勢,再次進行戰略調整、拔高餐飲業務的地位,進 入第三發展階段。由高頻的餐飲吸引流量,輻射帶動低頻的到店、酒旅等盈利擔當類的業務。巨大的流量將積攢更多的數據,平臺算法也隨著數據的積累而持續優化定向推送技術, 最終推動平臺圍繞建設。
此外,公司從 17年試水生鮮業務,布局小象生鮮,之后在生鮮市場多措并舉、持續布 局,陸續推出了 5 款業務產品,包括 18 年單獨成立 to B 的快驢業務部,19 年布局前置倉 模式“美團買菜”以及菜場代運營模式的“菜大全”,20 年入局社區團購,成立美團優選事業部。公司不斷升級流量入口及品類,聚焦“Food + ”,20年上線電商團好貨,深耕本地生活服務。21 年 9 月,美團將公司戰略由“Food+”升級為“零售+科技” 并調整組織架構,進一步深化同城零售領域業務,強化商家到用戶再到履約護城河,打造美團平臺最終形態——生態。
根據公司財報及官網信息整理,美團創新業務主要包括四大板塊:出行、零售、 to B 業務、金融業務。其中,美團出行包括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美團打車以及交 通票務;美團零售包括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美團優選、美團小象、團好貨;美團 to B 業務包括 RMS、快驢進貨等業務;美團金融包括支付、美團小貸等業務。
股東:
阿里投資談判受阻,美團轉靠騰訊。阿里巴巴曾深度參與了美團多輪融資,在B、C、D輪融資中都進行了注資。美團與點評合并完成后,美團希望能同時得到阿里和騰訊的投資,但阿里巴巴的投資條件是美團不能接受騰訊投資,所以美團拒絕了阿里巴巴的后續投資。阿里巴巴轉投餓了么,發展口碑業務與美團分庭抗禮,美團接受騰訊投資后獲得流量扶持,在微信支付頁面獲得一級流量入口。
公司股份分有不同投票權,騰訊為第一機構股東,決策權集中在創始人團隊。公司采用結構性主體和控股子公司結構,其中結構性主體是通過一系列協議完全控制境內運營實 體的經營活動和利潤。持股股東中 和 均為騰訊的全資附屬公司,騰訊集團實際持股 16.6%。Crown 由 擁有,其全部權益透過以王興及其家族為受益人成立的信托持有,加上本 人全資擁有的 ,王興實際持股比例 9.5%。公司股票分為每股 10 票的 A 類 股份和每股 1 票的 B 類股份,A 類股份僅創始人團隊三人(王興、穆榮均,王慧文)持有, 王興實際投票權約 47%,穆榮均實際投票權約 10%,王慧文實際投票權約 4%,公司普通 事項決策權集中在創始人團隊。
升級組織架構,助力“零售+科技”新戰略。2021 年 9 月,美團將公司戰略由“Food+”升級為“零售+科技”,并隨之在 10 月 27 日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整合并提高利用效率。在權力機構方面,美團的最高權力機構依舊是 S-steam,包括:王興、 穆榮均、王莆中、張川、陳亮、陳少暉、李樹斌和郭萬懷。此外,成立了特別小組負責零售和相關業務的討論,小組成員為王興、王莆中、陳亮、郭萬懷、李樹斌五人。在事業部 管理上,涉及零售業務的買菜、快驢和優選三個事業部交由陳亮進行統一管理,郭萬懷負責協助。
行業:外賣行業空間仍廣闊龍頭美團優勢凸顯 受益于餐飲行業變革,外賣市場增長空間可觀,訂單量有望持續上升。后疫情時代,中國餐飲業行業規模仍保持穩健增長。國家統計局顯示數據顯示,21 年上半年同比增長 48.6%,恢復到 2.2 萬億規模。據 Frost & 預測,2021 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將恢復到 4.7 萬億元的水平。我們預計未來 5 年平均國內餐飲收入規模增速約為 7%左右。從 外賣行業來看,作為外出就餐和家庭烹飪的替代,外賣具有高頻和剛需的特性。受益于城 鎮化推進以及互聯網普及,低線城市商家線上化率不斷提升;疊加消費升級需求,更多外賣場景滲透到用戶端,例如下午茶、夜宵訂單增長迅猛,外賣餐飲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 參考喜茶&沙利文《2020 中國新茶飲行業發展白皮書》的外賣滲透率數據。參考美團研究 院對單筆外賣交易額的指引,我們假設將維持 45 元/單。根據預測,到 2024 年我國外賣市場交易額將達到 1 萬億元。
經營模式:外賣平臺商業模式主要為收到來自商家的服務費及來自于用戶的履約費用(配送費)。對于商家,外賣平臺為其提供產品展示、獲取用戶、完成交易和訂單配送等有償服務,并對部分商家提供外賣業務的數據支持、流量支持和運營支持等付費項目;對于消費者,外賣平臺為其免費提供商家及產品信息,促成點餐交易,并收取即時配送服務費。履約費用占外賣交易額比例穩定在10%左右。平臺和商家普遍會為用戶承擔一部分履約費,考慮到規模占比不大,因此可將平臺披露的騎手成本看做平臺履約費用。根據美團財報披露,2018-2020年美團外賣履約費用占交易金額比重基本穩定在10%左右,說明當前配送費水平對于商家、平臺、用戶和騎手方來說,相對達到穩態,若履約費用比例提升,則會抑制外賣需求或影響平臺盈利能力。
截至2022年1月,美團的到店及酒旅業務形成了覆蓋高、中、低頻次及客單價業務的完善業務矩陣。具體而言,該分部業務包括以下內容:1)到店餐飲業務,主要涉及提供餐飲服務的商戶;2)到店綜合業務,包括:i.休閑娛樂業務,對應商戶業務包含傳統休閑娛樂如KTV、健身房、足療按摩等,以及新興休閑娛樂業務如桌游吧、密室、劇本殺、轟趴館等;ii.麗人業務,對應商戶業務包括美容、美發、美甲等傳統麗人業務及輕醫美、重醫美等業務;iii.親子教培業務,對應商戶業務包括親子酒店、游戲廳、主題館、母嬰服務以及K-12以下教育等親子業務,以及K-12以上的教育培訓業務;iv.婚慶家居業務,對應商戶業務包括酒店宴會、婚禮策劃、婚紗租賃等婚慶業務以及家裝、建材、廚衛等家居業務;v.社區生活業務,對應商戶業務包括洗衣洗鞋、家電清洗與維修、心理咨詢等家政生活服務。3)酒旅業務,對應商戶業務涉及酒店預訂、火車票/機票預訂、景點門票購買等服務。
從盈利模式上看,到店及酒旅部分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傭金收入和在線營銷服務收入。1)傭金收入來自于商戶在入駐美團平臺后,用戶使用代金券及預訂以消費貨物或服務;2)在線營銷收入來自于美團為商戶提供基于效果付費的營銷、基于展示的營銷以及以年度計劃形式提供的營銷服務,主要包括商戶通和推廣通。①借由商戶通,用戶可以完成店鋪的裝飾、交易信息的管理、團購套餐的設置等;②推廣通幫助商戶在展示位得到曝光,推廣通會按照門店與消費者需求的匹配度、門店團單的銷量、門店的評價、推廣計劃的廣告出價等多個維度確定商戶的排名,而其計費則按照真實點擊競價計費。
新業務拓寬業務邊界,探索中長期增長點新業務作為美團的重要戰略領域,2020 年全年新業務及其他的營收為272.8 億元,同 比增長 134%, 營收同比增長 67%至 137.2 億元,創單季度新高。從收入端來看, 新業務的高速擴張帶動公司整體營收的快速增長;同時從利潤端來看,隨著新業務在業務初期投入期,短期虧損也將進一步擴大。從長期來看,新業務對于美團內部各業務的協同 以及業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創造更多消費場景,引流新用戶至美團生態,另一方面,多消費場景的協同可以提高用戶的使用頻次。加大對新業務的投入顯示出美團 對于構建本地生活服務的生態體系的決心。
新業務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零售業務、出行業務、金融業務和 To B 業務美團商家入駐收費標準2021,其中 零售業務板塊中包括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美團好貨和美團優選;出行業務包括美團單車 和美團打車;金融業務包括 To B 和 To C 的貸款業務;ToB 業務包括快驢進貨和 RMS。
營收拆分:
從營收端來看,公司 15 年至 20 年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營收規模從 40 億元增長至 1148 億元,5 年 CAGR 為 96%。在疫情催化之下,線上消費用戶行為逐步形成,21Q1- Q3 營收為 2774.6 億元,同比增速回升至 67%。隨著疫情常態化,21 年整體同比環比逐步 放緩,21Q3 單季實現營收 488 億元美團商家入駐收費標準2021,同比仍增長 38%,主要系新業務的快速擴張,同比 增長 66.7%。未來公司積極拓展外賣消費場景及品類,如下午茶、夜宵等非餐點的餐飲需求帶動餐飲外賣增長,疊加到店酒旅業務商家線上加速滲透,新業務不斷夯實美團生態護 城河,規??焖贁U張帶動整體規模增長。
從利潤端來看,公司處于對新業務戰略投入期,短期來看大額虧損仍將持續,長期來看,新業務或將夯實美團建立的本地生活生態壁壘。公司規模優勢顯現,虧損逐步縮小直 至 19Q2 首個季度盈利,盈利能力逐步加強。19 年和 20 年凈利潤分別為 22 億元和 47 億 元。隨著 20Q4 對新業務投入不斷加大,導致虧損超出預期,21Q3 虧損達 100 億元,新業 務凈利率下滑至-79.5%。公司目前處于戰略投入期,短期規模提升較快致虧損擴大,隨著 新業務模式逐漸成熟,不斷深化平臺生態護城河。
最新財務:到店業務構成美團利潤核心。美團的業務共分為三大板塊:1)外賣;2)到店及酒旅;3)新業務及其他。從收入角度來看,美團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于外賣業務,1-,美團外賣業務收入701.85億元,占總收入比例54.2%,到店及酒旅業務收入為238.08億元,占比僅18.4%。但從利潤角度看,由于到店及酒旅業務經營利潤率遠高于其他業務板塊,是美團主要利潤來源。1-,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的經營利潤為101.96億元,經營利潤率42.8%,外賣業務經營利潤44.39億元,經營利潤率6.3%,新業務虧損327.57億元。
一覽表:美團從2015年的40億元營收增長到2021年Q3的1296億元,營收翻了數十倍,平臺規模已經顯現,歸母凈利潤虧損180億元,但2019/2020年兩年歸母凈利潤是正數,主要原因還是新業務虧損,團購、單車社區買菜等這些業務持續燒錢,單季度新業務虧損超100億元,新業務的零售端如團購、閃購、買菜等燒錢投入波動很大;收入增長較高,但盈利能力還比較差,仍然處于平臺建立,互聯網圈地的狀態;
毛利率:近年來有所下降從2019年的33%下降至的23.5%,凈利率除了2019/2020年為正之后基本全是負值;
ROE:近幾年持續為負,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從2018年的28%上升至的46.7%,負債率上升,但整體仍在安全范圍內,財務仍然較為穩健;
經營現金流為負,投資現金流為負,融資現金流為正,可見目前仍然處于大量投資的過程,經營方面的現金還不能夠彌補投資,從現金流表現情況來看很差,畢竟盈利也是負的;
財務分析:以2020年年報為基準
活期利率:美團2020年貨幣及其等價物為170億元,對應2億的利息收入,活期利率為1.17%,現金較為真實;財務成本3.7億元,對應200億借款,借款利率約1.85%,美團存在大存大貸現象,但對應他的擴張周期也比較合理,并且借款利率并不高,財務造假可能性較??;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2020年為10億元,并且基本屬于年期以內,可見TOC的表現較好,應收款問題基本沒有;
應付賬款:貿易應付款約120億元,應付商家款項接近100億,可見對上游的資金占用更強,從現金占用角度美團對上下游都很強勢;
經營性現金流:2020年經營現金流為84億元,利潤質量超過100%,可見在美團盈利的情況下現金流表現情況還是很好的,但目前新業務燒錢導致盈利能力較差,這也是互聯網成長期的特點;
固定資產:固定資產139億元,對應接近1665億總資產可以看到美團是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有計算機56億元、單車、電單車118億元,而對應折舊年限來看計算機為5年,單車為6.6年,計提折舊整體比較充足符合折舊年限;
商譽:美團商譽為277億元,其中餐飲外賣為48億元,到店酒店為189億元,共享騎行(摩拜)37億元,新業務2億,可見新業務并未有明顯的收購并購進來的商譽,但商譽占總資產16%,需要注意減值風險;
無形資產:2020年無形資產為100億元,其中商標50億元,軟件18億元,攤銷年限商標為25年,軟件及其他為6年;
三費:
費用端2020年合計費用1181億元,其中餐飲外賣騎手成本487億元,占比41%,其次是雇員福利開支215億元;
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為208億元、55億元、108億元,費用占比最大的主要是銷售成本807億元(包括騎手費用);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