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天福園小區、吉慶里小區基礎設施滯后,服務功能缺失,朝外街道工委、辦事處創新開展全要素小區建設,一次性解決了小區停車、綠化美化、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昨日社區50個創新小項目,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朝陽區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展示會上了解到,像朝外街道這樣的創新項目在朝陽區至少有106個。這些創新項目較好地破解了基層服務管理難題,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
去年底,朝陽區組織43個街道和相關委辦局對近年來的社會治理創新項目進行評選活動,各單位圍繞“社會領域黨建、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社區居民治理、社會動員”等五個方面,共評選出最佳項目10個、優秀項目10個、潛力項目10個,這些創新項目較好地破解了基層服務管理難題社區50個創新小項目,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
據了解,朝陽區已經連續四年開展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展示活動,引導基層圍繞重點難點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地下空間的利用和管理是社區治理的老大難問題,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八里莊街道從社區居民需求出發,引入專業的空間營造機構,動員社會組織、社會單位和居民積極參與“地瓜社區”空間設計,形成開放式沙龍、圖書閱讀、社區大學、運動健身、迷你電影廳、親子活動屋等場所,創造出社區新的公共空間,實現地下空間提升的再利用,滿足了社區群眾文化、交往、民生等多樣化美好生活需要。
此外,朝陽區引導各單位堅持用創新的方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外街道建立“五會”平臺,即黨建協調委員會、企業聯合會、物業聯合會、社會組織聯合會和六小門店自律協會,激發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解決地區服務管理難題,實現了社會治理與服務企業營商環境的有機結合。朝陽區文化委在全區每個街鄉至少建設一座社區流動美術館,通過線下社區美術館、線上數字美術館、社區文化服務、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形式,整合朝陽區公共文化資源,建立長效機制,真正地把優秀的中國文化藝術送到社區家門口。(北青報記者 張小妹)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