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適合創業。”
今年7月,在吳曉波《十年二十人》節目中,網易CEO丁磊在談及近年的大學生創業熱時如是說,一時激起千層浪。
誠然,隨著一些如“創業變傳銷”、“創業背上萬元校園貸”等極端案例的浮現,社會上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評價也趨向于兩極化:有人認為大學生都還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觀,激情創業只會變成一場玩鬧;另一些人則認為,當下不乏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傳奇,年輕時候的嘗試會變成他們未來寶貴的財富。
那么,現在的大學生創業真的仍是“小孩子過家家”嗎?
本周二,東南商報記者應邀走進寧波大紅鷹學院,觀摩“3+1”創業教育試點班學生創業項目路演,本次路演活動在寧波共享商貿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舉行,并對一些優秀創業項目給予創業基金獎勵,現場二十位年輕的創業者暢所欲言,十分熱鬧。
興趣,成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驅動力
寧波大紅鷹學院“3+1”專創班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 2015 〕36 號)等文件精神指導下創辦的,自2015年10月起,已經有了三個年頭,涌現了不少有想法、有能力的創業者。
在本次的路演中,同學的創業項目表現出鮮明的年輕化、時代化特征,有從銷售、賽事到培訓的滑板店,有兼顧中國畫教學與工藝品制作的畫室,還有滿足當下年輕人潮流需求的交友小程序、軍團戰爭游戲等等,從他們的演講中不難感受到,大多數人的創業靈感都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體驗,興趣愛好在他們的項目選擇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終,金融貿易學院的賞吉飛和呂婷婷,憑借區塊鏈項目拔得頭籌。
“對于我們這些社會閱歷相對匱乏的年輕人倆說,創業的艱難不僅僅是糾結如何產生盈利,我們目前遇到的很多困難都是很瑣碎的事,如果對自己的項目沒有足夠的熱愛,這條道路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三個月前創辦了自己公司的大四學生諸佳雯感慨道,在本次路演中,她憑借O2O語言類融合項目拿到了二等獎。
諸佳雯同學可以說是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典型代表。由于高考發揮欠佳,諸佳雯與目標大學失之交臂,對播音主持專業一腔熱血的她在壓抑了自己的失落之后填報了大紅鷹學院的英語專業。
“我覺得我們這些創業的同學都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現實的不滿足、對生活的不安分。雖然高考失利,但我覺得自己還能為自己的夢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諸佳雯笑著說道。
在大一的時候,諸佳雯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最早是利用專業優勢和藝考基礎,幫一些親戚朋友的孩子做英語輔導,兼有少兒演講與口才的內容培訓,隨著帶的孩子越來越多,諸佳雯開始著手準備成立公司的事情。
夢想照進現實,才發現很多事情并不簡單,從辦學許可證到師資招募,甚至小到消防通道的落實,事無巨細,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也正是諸佳雯的踏實、堅定才能一路咬牙走到現在,從今年六月公司正式注冊運營開始到十月大學生新奇的創業項目,公司已經有了60萬的營收,課程也從線下發展到了線上,諸佳雯的微信里就有幾十位合作外教的聯系方式。
當然,在路演中,讓人眼前一亮的不僅僅是同學們新奇有趣的創業項目,更可貴的是,每個同學在演說中都詳盡地分析了自己的優劣勢,提出了自己對同類市場的觀察思考,還對未來規劃進行了腳踏實地的布局。
“我高二的時候就靠組織夏令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諸佳雯對此表現頗為自喜,“別人總覺得大學生在社會閱歷上是一張白紙,實際上隨著我們接觸信息的渠道更多樣化,接受的教育更全面化,我們在決定創業的時候往往就已經鋪墊了一定的社會接觸經驗。”
諸佳雯表示,總的來說,她感受到身邊參與到創業中的同齡人越來越多,比如在大一的時候,她創辦工作室是一件很‘特立獨行’的事,不少同學會來向自己打聽具體操作事項,三年過去了,現在,創業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莫欺少年窮
在本次路演的最后大學生新奇的創業項目,寧波共享商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應利鵬先生,也是這次路演的主要支持者,從自己的創業經歷出發為在座的年輕創業者提出了五點建議:創業要從興趣、愛好出發;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落實基礎資金啟動;要會講故事但不能是謊言;對股權設置要心有明鏡。
“其實說白了很簡單,認為自己是牛,你就去創業;認為自己是人,就是好好找工作。”應利鵬調侃道。
“創業不易這件事情別人已經提醒了很多次了,我們大學生的創業不應該是腦子一熱就奮不顧身,多半都會變成撲火的飛蛾。在創業前,我們要總結前人90%的失敗,再去看別人10%的成功,失敗往往比成功更能讓人受到啟發。”
當然,社會上的一些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質疑也并非空穴來風,就像諸佳雯同學反映的,大學生創業,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創業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學業與創業的兼顧失衡,另一方面則是人脈的拓展與運用。
“I have a good idea”就可以找到投資人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大浪淘沙,未來的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創業者應該更具全局觀和前瞻性,切忌好高騖遠,保持熱忱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
▼
文字/史旻
編輯/苗雪未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