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年輕人能夠接受這樣的“掃碼點餐”制,那餐廳有沒有想過。那些對智能手機功能不太熟悉的老年人,他們在外就餐,該怎么辦?面對“掃碼點餐”,或許一次兩次可以由服務員來幫忙老年人進行操作,可是,作為提供服務的商家,有想過“掃碼點餐”是否對老年人友好?社會的“適老化改造”是為老年人提供便利,還是讓他們被動地適應社會?
提這段經歷,意在表明,站在餐飲商家和餐館經營者的角度,讓顧客自行點餐,確實能夠節省部分人力成本和紙質菜單的成本,由掃碼關注公眾號,獲取而來的粉絲基數和用戶數據還可以擴大經營規模,被再次利用和分析,從而實現推送和迎來“回頭客”的目的??伞皰叽a點餐”,絕對不應該是唯一選擇。
可以理解,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加上為了防范和控制疫情引發的接觸風險,“掃碼點餐”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快捷和便利,在某種程度上,它也可以提升顧客的用餐效率,節省線下排隊的等待時間,然而,并非所有的餐廳都需要“掃碼點餐”,目前,一些提供“掃碼點餐”服務的餐飲企業掃碼點餐系統,只是在沿用一種假性數字化的經營邏輯,即,看到別人在用新技術,自己如果不用,是不是就會落后,會被淘汰?
其實,有實力、能站在顧客角度上考慮的良心企業,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擔憂。即便“掃碼點餐”目前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慣例,但是一些另辟蹊徑,或者說仍然沿用“回頭客”消費模式的商家,反而在這個市場上,顯得很稀缺。
比如,以成都的一些本土“蒼蠅館子”為例,它們中,有些還處于數字化浪潮的逆流當中,沒有店招、沒有外賣也沒有什么“掃碼就餐”制,一張撲克牌或者說一個手寫的數字單號,往往就是顧客就餐的憑據,但是這樣的店鋪,“回頭客”卻出奇地多,憑什么?因為,它們憑借的還是有口皆碑和良心服務,這樣的“老字號”,無論是開在鬧市街巷,還是一個僻靜的角落,總會在餐飲市場,有著一席之地。
進而言之,餐飲行業的內核和本質,還是得站在服務基礎上。良好的服務體驗,是讓顧客愿意消費、反復消費的重要因素,或許,不同人群對于“掃碼點餐”有著不同的看法,也或許掃碼點餐系統,經營好一家餐飲企業,要牽扯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不是就餐之后就被“拉黑”。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