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高冠濤)餐館自助點餐,要先關注公眾號,再授權手機號,登錄……完成這些步驟才能下單,商家獲取了個人手機號,還定時推送廣告,吃個飯完全變了味道!近年來,掃碼點餐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常態。帶來方便的同時,卻造成了不少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泄露。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進行了調查。
不授權無法點餐 掃碼后消費者信息一覽無余
“請直接掃碼點餐。”在西安未央區文景路的一家簡餐店內,記者注意到每個桌角都會有商家的點餐二維碼手機掃碼點餐系統多少錢,并不提供紙質菜單。
記者掃碼后發現,點餐頁面并未直接彈出,而是需要獲得消費者微信昵稱、頭像等信息的授權,完成授權后,頁面又彈出了“新會員認證大禮包”,完成注冊即可領取50元的代金券。
記者花費幾分鐘時間完成了全部操作,才開始點餐。但在結賬時,服務員卻表示,“本次消費不可使用領取的代金券,要‘一天后’才能使用”。
在西安雁塔區的一家名為“辣喲”的餐飲店內,記者使用微信“掃一掃”后進入了點餐小程序,隨即跳出該店鋪充值抵扣活動與授權選項:“注冊享受當餐最高立減10元,每周一進店享受專享權益。”記者注意到,如果不授權便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
同樣在獲取了微信昵稱、手機號等信息后,記者成功進入了點餐頁面。不同的是,該小程序無法直接付款,柜臺的工作人員表示,“可在小程序內充值金額,享受會員抵扣,付款時使用會員碼就行。”同時,工作人員介紹了充值500元贈送100元等活動。
在茶飲品牌“喜茶”店鋪內,自助下單二維碼分為支付寶和微信兩種。用支付寶掃碼,需要消費者授權使用手機號、昵稱、頭像、性別、地區等信息;用微信掃碼,則被要求用微信手機號一鍵綁定或者其他手機號綁定,否則無法下單。
走訪中記者發現,西安大多數商家都會推薦顧客使用“掃碼點餐”,消費者按照步驟操作,不可避免會出現“申請獲取微信綁定的手機號”,此外,消費者必須提供微信昵稱、頭像、位置信息等。
掃碼后小程序需要用戶授權相關信息。
針對掃碼點餐,相比很多人無所謂的態度,市民林先生表示比較抵觸。
“沒有紙質菜單的時候我才會選擇掃碼點餐。”林先生對記者表示,掃碼點餐不得不“授權”的機制讓他比較厭煩,擔心信息被泄露,后面還有無窮無盡的廣告推送。
“周末節假日的時候一天能推送10條左右廣告,有時候更多。即使取消關注了公眾號,也會收到短信廣告。”林先生認為,商家肯定已經掌握了自己的信息,而消費后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應該怎么保護?
淘寶平臺多家商鋪正在售賣“點餐小程序”,價格數百元不等。
點餐小程序低至幾百元 節省人力、物力還可引流
“最貴也不過幾千元,相較于人力、物力還是節省的多。”記者咨詢了網上一家名為“廣力云”的微信營銷平臺,工作人員表示,該點餐系統收費為1000至5000元,具體的功能還可以根據客戶自定義。
而在淘寶平臺,記者看到了多家正在售賣程序的商鋪,價格為300-500元不等。“免費試用60天”“百萬模板”等信息十分顯目。
記者隨后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咨詢,客服表示,“點餐+付款的小程序共600元,其中有300元的認證費,為營業執照認證小程序賬號所使用”。
“一個便宜的點餐小程序只需數百元,不僅為餐廳解決了人力成本手機掃碼點餐系統多少錢,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顧客黏性。”從事餐飲行業的王先生表示,需要授權的掃碼點餐服務,其實是商家、公眾號引流的手段。
在西安經營著一家餐飲店的陳先生對記者說,“目前他正在考慮更換集點餐、收款、會員管理為一體的小程序或公眾號。”陳先生表示,智能一體式收銀機的費用將近5000元,甚至更高,操作起來也比小程序和公眾號復雜得多,同時也是基于人員、成本的考慮。
律師:過度索取信息 侵犯用戶的選擇權與安全隱私
節省人力成本、了解顧客信息,這是商家的經營需求,但只需知道“幾桌幾人點了些什么菜”即可,過度索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必要性和“掃碼點餐”的邊界又在哪里呢?
“通過掃碼點餐強迫消費者關注公眾號已經嚴重侵犯到了用戶的選擇權。”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律師孔一表示,關注公眾號后在消費者無感知的情況下過度采集信息,更是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全隱私。
孔一稱,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商家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時需將收集行為的目的、信息處理的規則以及信息處理的方式等向消費者進行明確的告知;消費者若不同意收集行為的,商家還應當配合進行撤回收集行為,已經收集并使用的,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進行及時、有效的清除等等。
孔一建議,若商家強制要求消費者掃碼點餐,消費者有權拒絕,或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同時,商家要保障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如若消費者發現個人隱私信息受到侵犯,應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