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前的一個午后,杭州濱盛路上一間三室一廳的公寓里,王堅盯著電腦上的騎手送餐路線,焦急地發語音調度。
王堅是“餓了么”外賣平臺的站長,下午2時是騎手們一天中最空閑的時候,王堅再火急火燎,也妨礙不了邊上兩個騎手和衣而睡。
“泥腿子”,是王堅對手下騎手的稱呼。作為流動性較強的一個行業,馬光春是“泥腿子”里特別的一個,除了時間干得久,他51歲的年紀在騎手里算是“高齡”。
馬光春很靦腆,說到激動處習慣性地用手搓膝蓋,盡管如此,他還是很樂意分享他的故事。
從江蘇來杭打工,10年間,馬光春的生活和工作半徑未超出過濱江浦沿。2019年,他想帶老婆去西湖逛逛。
“斷手都能干,我咋不能干”
年前,好多騎手已經回鄉,馬光春打算再干幾天,“這個時候是旺季,單子跑不完。”
眼前的馬光春一身騎手的標配:藍色頭盔、工作服,牛仔褲加運動鞋,胸前掛著一部手機。
10年前,馬光春帶著老婆從江蘇宿遷老家到杭州打工。起先,他在濱江高教園區附近踩三輪車拉客,后來三輪車被禁止了,又做了外賣騎手。
“怎么想到入這行?”我問。
“拉三輪時候,有個同行小伙子還是斷了手的,我年紀是有點偏大,但還能干。”馬光春說,靠著他和老婆做家政的收入,供在蘇州的女兒大學畢業,還有一個兒子在老家念書。
“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好。”馬光春說,做這行搶的是時間,但安全也很重要,“我從來不闖紅燈,交通事故一次都沒出過。”
每天上午9時半,是公司的早會時間,最后一個環節是給所有騎手打氣鼓勁的。馬光春說,口號太多記不住,“注意安全”和“加油干吧”記得最牢。
馬光春在取外賣。
最愛送學校,最怕是小區
干了兩年多,馬光春算資深騎手了,一天能跑個四五十單。
“今天上午接了20單。”馬光春打開手機向我展示。這個時候,系統提示有新訂單:寶龍城到智匯中心,0.7公里,就是街對面的距離。
馬上出發。路上,馬光春告訴我還跑過更近的單子,“有一回從寶龍城4樓送到5樓,樓下送到樓上,有顧客點我們就送唄。”
也就七八分鐘時間,馬光春熟門熟路地把電瓶車停在取餐點附近的馬路旁,“周圍都在施工,只有一條小道能走過去。”
取了餐直奔目的地,馬光春給顧客去了電話,讓對方在電梯口取餐。“呀外賣騎手最怕什么投訴,看錯了,是A樓,這兒是B樓。”
馬光春只好折返,本來寬裕的送餐時間一下緊張,他不停看著手機顯示的送餐時間。電梯門一開,馬光春撒開腿跑起來,我在后頭緊跟,結果還是沒跟上。
等我趕到A樓,馬光春已經送完餐下樓,“還好沒超時。”
送寫字樓,對馬光春來說不是難事,最讓他頭痛的是送人口密集的小區。“每個小區排列方式不一樣,有時候在同個小區里送上幾家,來來回回能繞上一公里。”
“送哪里最輕松呢?”我問。
“肯定是學校。”馬光春說,學校不讓外賣進去,學生們就在圍墻邊接應,“有人還在墻頭鑿洞,我們往洞口一放就得了。”
馬春光在送外賣。
多點好評,少點差評
送餐過程中遇到投訴和差評,是每個外賣騎手都會遇到的。
“送完餐讓你順手帶垃圾,不給帶,就給你差評。”馬光春說,這不算奇葩的,通常來說送晚了會被差評,有一回他把餐送早了也挨了個差評,“對方是個學生,說怎么送早了呢,還沒下課。“
吐槽歸吐槽,馬光春心里真正記下的是還是暖心的事情。一個月前的一個雨夜,馬光春送最后一餐時候已經超時半個多小時。
敲開門后,對方看到滿臉雨水的馬光春說了句:辛苦。隨后,馬光春還收到顧客一個6.6元紅包,“我們送一單也就6元錢。“
“其實,我們比顧客還要急,一個差評就要扣20元,一個好評才1.5元。“馬光春說,有時候他會在晚上發短信給顧客外賣騎手最怕什么投訴,給點個好評,更多時候也就順其自然,“一天忙下來太累。”
馬光春說,他很喜歡杭州這個城市,只要干得動,他會繼續干下去。來杭州10年了,除了生活和工作的濱江浦沿一帶,馬廣春對杭州沒有更多的認識。
“我知道杭州有個西湖,很漂亮,可惜沒去過。”馬光春說,今年一定要帶上老婆,逛一次西湖。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