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齡上講,餓了么并不比美團年輕,但城府就是沒美團深。
本來《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此文指的是美團,但美團硬是裝作沒看見,餓了么硬是忍不住,深夜發文,“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美團優化8分,餓了么讓等5分
近日,《人物》雜志特稿“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一文刷爆了網絡,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美團,但美團就是假裝看不見。
作為美團外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餓了么本意是想向外界示好,凌晨1點(佩服加班精神)發文“你愿意多給我5分鐘嗎”,稱“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它會盡快發布新增加愿意多等功能,也會重新調整配送員的績效機制。
沒想到一文激起千層浪,雖然有很多人回復“愿意”,但更多的人質疑餓了么甩鍋給消費者,直指這樣的方案解決不了實質問題。
本是一片好意,沒想到引火燒身,輿論風向迅速掉頭,從對美團的系統批判轉向對餓了么的聲討。
在沉默48小時后,美團終于發聲了。美團通過官方微信回應稱,沒做好就是沒做好,沒有借口。系統的問題,終究需要系統背后的人來解決,我們責無旁貸。
美團特別指出,將優化調度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比餓了么的5分鐘足足多了3分鐘。
不得不說,美團的情商比餓了么要高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哪個好,技術的問題還是靠技術來解決。咱真的不能刷鍋給消費者。
餓了么沒從技術上去回復,或許跟近期其CTO離職有關。
餓了么“將走”
據多家媒體報道,餓了么前CTO張雪峰已于9月初從阿里離職。
作為外賣平臺的CTO,主要專注技術,跟美團CTO穆榮均一樣,張雪峰也是低調得沒有人知道,不過低調掩蓋不了他是餓了么的元老的事實。
2015年,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的前夜,餓了么感受到了美團逼人的氣勢,張雪峰臨危受命出任任餓了么CTO。
張雪峰不僅是技術過硬,而且履歷豐富,特別是曾在攜程任職,擔任攜程國際事業部CTO。
有了這樣的底蘊,餓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的擴張也更有底氣。就這樣,餓了么和美團且戰且進,一路走到2018年。
這一年,阿里豪擲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么。被阿里收購的企業,要么融入,要么走人,張雪峰選擇了融入。
其后,阿里打通了口碑網和餓了么,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么跟美團由外賣領域的戰役擴大到全域的戰爭。
為此,張雪峰的職位也在不斷做出調整。今年1月,擔任本地生活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而在8月變為本地生活CEO助理。
不知為何變著變著他就離職了,據雷帝網報道,張雪峰離職是因為,需要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做點自己喜歡而過去一直沒法抽時間做的事。
有人說,難怪這一局,美團贏了,原來是CTO走了。其實這是表象,阿里人才濟濟,分分鐘補缺。
實際上,美團也有大人物即將“退休”,而且退休理由跟餓了么CTO也是如出一轍。
美團也要“換帥”
如果沒有意外,美團外賣曾經的主力大將王慧文不到三個月就要退休了。
今年年初,王興發郵件談到了王慧文“退休”的時間安排。
針對此事,王慧文表示,一直以來都不能很好地處理工作與家庭、健康,業務經營與個人興趣之間的關系,也擔心人生會錯過不同的精彩。
巧合的是,公司實力、高管地位、措辭理由驚人的相似,不得不說,真正的競爭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事實上,在今年6月份,就有媒體曝出王慧文疑似退休。不過,按王興此前的說法,王慧文應于年底退退休。
如果從元老數量減少上來講,這一局餓了么和美團或許掰了個平手。
不過,從后期人才的替代上來講,誰能更勝一籌,還有待觀察。阿里人才多如牛毛,輕松不缺。
王慧文是美團外賣開朝元老,能取代他地位的人不多。不過,此前王興重用了垂直服飾領域好樂買創始人李樹斌。
王興出手向來以“狠、準、穩”著稱,當時啟用王樹斌,外界猜測是為了直接殺入阿里后方,牽制餓了么,有點“圍魏救趙”的意思。
實際上,很多人都用過這招,屢試不爽。比如,在美團上線打車業務的時候,滴滴不直接以補貼剛懟,而是上線外賣。
這一招還真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后來迫使美團打車放棄了既定路線。
未來,王慧文離職后,美團和餓了么究竟怎么打?
外賣的百億補貼之戰
企業之間的競爭,除了人才的競爭,還有模式的競爭以及戰術的競爭。
關于外賣平臺現在怎么打,餓了么效仿拼多多,直接拿出粗暴簡單的方式——百億補貼。
9月初,餓了么直接祭出百億補貼,一下子擴展至到百城以上,而且是常態化,給人一種“破釜沉舟”的架勢。
自拼多多發起百億補貼后,借此實現了品牌上行。此后,阿里、京東不得已只能被動跟隨,引起電商領域的“百億大戰”。
但在外賣領域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以王興的打法估計也不會貿然跟隨。只是餓了么已將用百億補貼撕開了一道口子,美團流量的流出也難以避免。
餓了么和美團之戰從最初的補貼商家爭奪之戰,到后來的人才PK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哪個好,都是在增量市場的背景下,雖然大家在打,大家的份額都是上升額。
如今在存量市場的爭奪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外賣平臺的戰爭已然進入下半場。
只是下半場里多了阿里的參與,存在很多變數。餓了么敢于常態化補貼,就是因為背靠阿里。
對阿里而言,只有不遺余力搶占外賣市場份額才能遏制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的快速擴張,因為本地生活服務這一仗,阿里絕不能輸。
對美團而言,或許也會采用聲東擊西的打法,因為外賣的市場份額已經大到無法增長。為了制衡餓了么,美團最好的辦法就是殺入實物電商,以此震懾阿里。
實際上美團已先行一步,取消了支付寶支付渠道,上線“團好貨”,進軍實物電商。
以此來看,外賣平臺的下半場已然不是外賣之爭,而是平臺之戰。
不過,有對手總比沒對手強。一個企業如果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那已經進入到衰退期,所以只要美團和餓了么一直打下去,就能一直走下去。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