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議鼓勵年青人少送外賣多進鞋廠”詞條登上微博熱搜,目前話題閱讀量已超5.2億,討論4.2萬次。
這么問題來了,為何現今的年青人都不喜歡去鞋廠,而選擇去送外賣呢?
01
風自由,云自由,我也喜歡自由。
34歲的申金,在山東某三線城市,經營著自家的街舞培訓班,教4-16歲的兒子學習民族舞、拉丁舞等。
然而今年暑期,由于廣東省對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整治,致使培訓班無法正常營業,遇見了資金周轉困局,所以他須要去找一份工作。
當時,他的父親還在上幼兒園,申金就須要工作的同時又可以照料女兒。
之后,他想到了送外賣,就加入某外賣平臺成為了一名騎手。
但是送外賣不像申金想得這么容易,時間十分緊張,系統會手動規劃路線給配送員派單,差評、超時就會扣錢。
雖然這么外賣員兼職是想做就做嗎,他始終沒有考慮過進鞋廠。
由于他認為鞋廠做的都是流水線上重復的工作,人和人之間沒有交流,然而送外賣還可以瞧瞧手機,跟同行、商家們談談天。
送外賣即使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最好的自由。
相比于焦躁的廠房,外賣小哥的空間愈發開放。
一個95后外賣騎手跟記者說:我每位月送1500單左右,每天工作8-9個小時,一個月休息4天,年薪約10000元。
沒事的時侯就刷刷手機、打打游戲。
這些自由氣氛是鞋廠和辦公室給不了的。
26歲的李俊偉也抱有類似的看法,他大專結業,目前搬去上海南沙區,最能接受的職業是送外賣和開店創業。
盡管工作是為了生活,為了賺錢外賣員兼職是想做就做嗎,而且假如有一份工作在賺錢的同時又能否給我工作的自由,這對于現今的年青人來說其實是更具有吸引力的。
02
生活不全是為了掙錢,但掙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湖南三兄弟宋廣州、宋遠行、宋遠杰。她們原是豐縣縣的貧苦戶,輾轉到重慶送外賣,6年間在老家買了三套間。
宋廣州說:“我們買車、買車、結婚的錢,都是一單一單送外賣攢出來的?!?/p>
假如工作可以給我們更好的生活,那為何不可以是送外賣呢!
我的身邊就有個外賣員,他是做空種兼職,每位月賺約15000元,一家人僅靠他工作就在上海南沙供了一套房子。
并且送外賣還可以當成兼職,身邊就有同學會借助上班時間兼職送外賣,每位月可以額外降低3000元左右的收入。
所以說,這個工資可觀又時間自由的外賣員,自然就成為了年青人選擇工作的好對象。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