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餐,確實便利了我們生活,可驟然而至的憂慮和麻煩也在增多,究竟問題出在哪里?
【法律解讀】
強制掃碼點餐是服務行業的一種倒退,看似給客戶提供了便利減少了人力成本,實則減少了服務水平,降低了客戶的獲得感和體驗感。一、商品價值與等價交換
有人會說不就吃一頓飯嗎?為什么這么挑剔?自己點餐不是很好,免得求人。
去下館子花錢,這不叫求人。這叫等價交換。
例如一碗豆汁,實際的成本——材料費用、場地費用以及人力成本可能只有5元錢,但賣到客戶手上30元。
那剩余的部份叫啥?店家應當賺的錢?
不,剩余那部份由三部份組成。店家的品牌價值、商家的服務品質以及客戶的體驗感。
比如一個品牌把長沙壽司包裝了一下開到了超市里叫「陳香貴成都排骨面」
一個品牌把午餐燒餅包裝了一下開到了超市里叫「胡一手排骨大鍋盔」
一個品牌把午餐豬肉煎鞋子裝了一下開到了超市里叫「瞪眼牛煎包」
這三個品牌我都去了一次,論吃的還不如前兩者,之后我就不再去了。
面還是那碗面,豬肉還是這么點,似也不像那種排骨味;燒餅還是那種薄餅,上面的肉卻沒排骨味,碟子奢華了;豬肉煎包卻不是那種餃子,變小變扁沒有餡料。
進去飯店,讓我自己點單,服務沒有,而價錢卻是晚餐的三~五倍。
你說我能滿意嗎?
二、強制掃碼到底有何門道?
如今大多人都曉得了店家的套路:獲取用戶個人信息、便于營銷推送、便于引流打小廣告。實際療效如何店家心理清楚。
療效真不咋滴。
比如個人信息:
曾經個人信息還值這么一點錢,如今就不這樣了。能賣嗎?其實不能。如果賣了后果很嚴重。記得前些個月,有幾個海歸學院生還有研究生嫌棄離職不干自己開工作室,本以為是個好生意,結果轉讓公民個人信息竟多達17萬余條,違規所得1200元。[1]你說高嗎?所以,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以便營銷推送?
支付寶那推送和社交早被無視了。請直接取消關注或則屏蔽信息接收。
操作步驟:
點開任意微信公眾號右上角三個點→設置→接收文章推送關掉
引流打小廣告賺外快?
微信公眾號粉絲超過500人可以申請流量主,并且會有幾個人沒事去點店家的營銷廣告呢?每位月這點錢還不夠賣掉一碗面。
這么,店家有可能是無辜的。
所以,不如請國家反壟斷局查一下支付寶和微信,是不是在這里面搞了啥門道,尤其是前者。
三、強制掃碼點單以及掃碼方便性
首先,掃碼點餐在一定程度上,便捷了消費者點餐,即降低了點餐服務形式。
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的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則服務形式,自主決定訂購或則不訂購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則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假如消費者不同意通過掃碼形式點餐,或則不同意先關注后點餐,經營者強制掃碼關注點餐,即便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其次掃碼點單,通常掃碼關注的同時掃碼點單,還存在要求消費者提供性別、年齡、聯系方法等個人信息的情況。似乎已違規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必要性原則,不再贅言。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