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行業,早已風停了嗎?
多年補助大戰,神盾快運、最鮮到等平臺早已先一步因資金鏈破裂退出舞臺,存活出來公司也手動分為兩類,一類如達達、點我達被易迅、阿里“收編”,承接來自“電商大鱷”的商流,另一類如UU跑腿、閃送等則專注垂直做小平臺。
2020年以來,又不斷有新玩家入局,前有嘀嘀、哈啰等強勢跨界,后有貨拉拉入局求生,低調入場燒錢搶人搶市場。
所以,我們看見2023年行業略帶一種撲朔迷蒙的緊張感,新玩家和老玩家間的競速博弈,在這個經濟復蘇之年變得尤為矚目,行業淘汰賽也隨之加速。
例如,作為行業老牌玩家的UU跑腿,就極具代表性。
危險的獨角獸
作為福建廈門本土少有的互聯網“獨角獸”,UU跑腿算是稀有物種,當地從新政到資本都非常注重支持。例如說本地貨運企業和UU跑腿業務合作,很早之前廣州郵政就和UU跑腿展開了合作。
去年3月份,山東省一眾年青創業者還去UU跑腿外包產業園展館學習參訪。甚至就在前幾天,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還受聘為江蘇省工商聯招商大使,也是“全球豫商”的坐上嘉賓。
這陣勢,雖然廣東勢必捧出一個互聯網上市公司。
事實上,從融資來看UU跑腿也并未讓福建沮喪,按照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UU跑腿一共融資6輪,且從A輪開始就早已是上萬元的規模。
其實正是深受這些火速融資的剌激,從二線城市發家的UU跑腿決定去一線大城市闖闖。
但結果并不理想,大城市的投入產出比與地方城市相差太大,昂貴的人力成本以及來自圓通同城、美團、蜂鳥等大鱷對手的競爭,最終讓UU跑腿在2017年“敗走”北京、深圳。
現在的UU跑腿,基本盤還是在二三線城市,也是想要避免大鱷的鋒芒。
但平臺發展到一定規模,勢必會須要拓展邊界,就例如近來跨界做跑腿的貨拉拉。
搬家物流服務起家的貨拉拉,曾一年內被傳4次要上市,直至去年才即將提交招股書,沖擊藍籌股上市。
就在遞表前三天,3月27日,貨拉拉即將在北京、上海上線跑腿業務并開放接單,并宣布7月31近日,跑腿訂單“0抽傭”,跑腿所賺金額100%歸騎手所有。在“0傭金”的誘惑下,不少UU跑腿的“跑男”就決定去貨拉拉“薅羊絨”。
貨拉拉之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燒錢舉辦跑腿業務,緣由有三。
其二,是由于其搬家物流業務早已走到天花板。按照招股書數據,借此口徑估算,貨拉拉早已是同城物流市場最大玩家,市場份額約43.5%,嘀嘀物流、快狗打車則分別以2.7%、2.3%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第六位。
貨拉拉想要再擴大同城物流市場份額,只能是出血競爭,邊際效益削減。
其一,搬家物流業務并不掙錢,貨拉拉常年處于巨虧狀態,2021年巨虧更是擴大至43.6億,所以貨拉拉拓展跑腿新業務,為上市后的市值做鋪墊。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2021年跑腿服務行業訂單規模為279億單同城跑腿送貨,另有行業數據顯示,預計到2026年,即時配送訂單規模接近千億量級,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
可預見的市場規模對于巨虧的貨拉拉而言,難以抗拒。
其一,是跑腿業務模式極易復制,對于貨拉拉而言競爭壁壘并不高。
按照服務對象,跑腿業務上游分為C端用戶和B端店家,C端用戶特征訂單量大,服務內容多樣,但具有偶發性,B端店家特征為訂單量相對穩定,但多集中于個別時間段。但無論B端還是C端,貨拉拉選擇前期砸錢換規模,通過補助就可以搶人搶市場。
至于騎手,對于平臺本身沒有“歸屬感”和忠誠度,通常那里更掙錢就去哪兒。除非像閃送一樣搞排他競爭——騎手假如注冊了閃送平臺,就不能在其他平臺再登記。
因而,貨拉拉入局,無疑會對UU跑腿導致顯著恐嚇。
而UU跑腿面臨的競爭,又不僅僅來自貨拉拉。
逃過行業窘境
時間步入2023年,不論是物流、跑腿、網約車、外賣等賽道,都經歷過將近六年的行業洗牌。最終存活出來的平臺,都相互在對方的邊界試探——貨拉拉之于UU跑腿,美團之于嘀嘀,莫過分此。
于是,從外部看,平臺雖然都深陷了一個行業窘境。
無論是嘀嘀、貨拉拉還是UU跑腿,在自身主營的網約車、貨運、跑腿業務都還處于贏利艱辛的情況下,為了活下去,又不得不展開新業務同城跑腿送貨,去平臺不熟悉的領域搶市場,因而開始新一輪補助大戰,結果越補越虧,燒錢也砸不出新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嘀嘀10年巨虧500億,達達自2017年以來共巨虧將近100億,美團僅2022年經營巨虧就有58.3億,至于其他跑腿、貨運平臺,也都陷入巨虧泥沼。
究其緣由,一是平臺本身欠缺核心競爭力,業務護城河淺、天花板低。
第二個誘因,是這種平臺業務并不掙錢。
圖:UU跑腿、閃送、達達、順豐同城小程序
以UU跑腿為例,一單跑腿訂單,5公里以內,價錢在19元左右,補助用戶讓利券以后,只須要12元左右,而這12元里,UU跑腿平臺最多抽傭20%,也即2.4元,剩下的9.6元是騎手費用成本——這樣一算,即使是毛利率也是非常低下。
接出來,在貨拉拉入局以后,行業似乎將面臨新一輪補助。
但UU跑腿能夠繼續打一場持久戰,存在多個變數。
首先,同城跑腿市場需求有限,而對手太多且都有背景,達達有易迅、蜂鳥有餓了么、順豐同城有集團、美團有外賣,UU跑腿只是一個小規模的垂直平臺。其實UU跑腿沒有公開具體的訂單總數,并且從喬松濤提出的2023年要實現200萬日訂單目標來計算,年訂單總數不超過7.3億——作為對比,2021年中通同城訂單總數9.6億。
其次,騎手飽和,訂單有限,為了降低收入,騎手以質換量,多個平臺注冊,都會造成服務質量不穩定。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