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通發布了2022年財報。沉甸甸的“成績單”里,新業務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快運小件、同城以及供應鏈和國際等,增勢喜人且沖勁爆棚。其中,中通同城的提高最為顯著——
先是收入突破百萬元大關,由2021年的81.74萬元增至102.65萬元,環比下降25.6%;再是毛利和毛利利率急劇改善,毛利從2021年的0.95萬元下降至4.13萬元,毛利率則從1.2%提高至4.0%。
問題來了:量、利雙增,中通同城是如何做到的?或則說都做對了哪些?脫胎于中通,但又不止于“順豐”的圓通同城,未來怎么更進一步,再上一層樓?
給合中通同城新披露的2022全年業績以及線上新聞發布會的相關介紹,我們來深入聊一下這幾個話題。
01以“協同”強發動機
3月29日,2022年全年業績線上新聞發布會上,中通同城CEO孫海金曾提到這樣一組數據:
“同城即時配作為場景之一,通過深入到圓通一體化供應鏈的產品里,我們獲得了180多萬高質量活躍月結顧客,并為其中的好多顧客提供了相應服務。僅在這一塊,2022年就實現了1.9萬元的外部增量收入,環比接近翻倍。”
這個細節的背后,是圓通同城與圓通生態之間越來越深入的強協同效應。
毫無疑惑,中通生態30年積累的數億個人用戶和千萬企業用戶正成為中通同城在消費市場的上佳流量入口。財報顯示,2022年,圓通同城102.65萬元的收入中,服務于中通生態和其他貨運企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收入達到36.80萬元,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中通同城既是圓通生態的重要組成部份,又是圓通生態主要的新興下降極。兩者“1+1>2”的協同效應,除了改變了即時貨運市場,也改變了同城快件市場。
例如在同城快件業務上,中通同城騎手和中通快件小哥早已產生良性互動,有效地幫助彼此應對業務量波峰波谷和區域不對稱,提高工作量平衡,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廣泛。
與圓通小哥相比,中通同城騎手每晚面對的業務量波峰波谷更顯著,靈活性和機動性也更強。對騎手來說,每晚的業務量波峰仍主要集中在早餐和午餐時段。在其他彈性時段,通過圓通同城承接中通快件的同城快件業務,騎手可以降低收入,中通同城亦能提高能效,中通小哥的壓力同時也得到紓解,堪稱一舉多得。
這些“互補性”的運力支撐和業務分流,在例如618、雙11等業務旺季和電商大促期間,尤為凸顯,削峰填谷的作用亦愈發關鍵。
更重要的是,中通同城承接中通快件的同城快件業務,很大改善了同城快件的傳統營運效率,提高了用戶體驗。同城快件其實運輸距離短,但仍需和異地快件一樣,“收轉運派”等環節一個也不能少。而在圓通同城,這種同城快件業務則通過即時貨運的營運形式完成,只有“收”和“派”兩個環節,去中心化的操作模式促使時效急劇提高。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同城快件從“收轉運派”變為“收”和“派”,將進一步模糊其和即時貨運的市場邊界。實際上,即時配送市場近些年來快速發展,正是因為采用傳統營運形式的同城快件服務難以滿足時效要求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其實,如今斷定即時配送將替代同城快件仍言之尚早,但即時配送對同城快件的沖擊早已顯而易見。從郵政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看,同城快件市場早已處于從下降頭暈轉向規模收縮的發展階段。
從這個角度觀察,這些協同效應可以促進中通生態愈加穩固和成熟,及時應對同城快件市場環境的變化。
不僅精耕同城快件與盤活C端流量外,中通同城與中通集團在toB領域的拓展也突破顯著,共同搭建了“前端倉儲+中端干線+同城即時配送”供應鏈一體化方案,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2022年,雙方一起構建預制菜配送方案和五糧液披薩配送方案等眾多精典案例。
02以“多元”促內生
肇始于中通,但又不止于中通。中通同城才能在飽含不確定性的2022年逆勢而上,“協同”之外的另一個關鍵的策略是——多元。
以“多元”促內生。從中通同城收入結構看:2022年,圓通同城配送服務收入由2021年的50.89萬元增至65.48萬元,環比下降28.7%;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收入由2021年的30.70萬元增至36.80萬元,環比下降19.9%。同城配送服務收入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收入大致比列為2:1。
繼續分拆,在同城配送服務收入中:面向店家的同城配送實現收入46.50萬元,環比下降19.8%;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實現收入18.99萬元,環比下降57.3%。除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收入強勢下降外,同城配送服務收入還有兩大下降點,分別是非餐場景(主要包括同城零售、近場電商及近場服務)收入和下沉市縣(三線或以下的市、縣及鎮)收入。其中,非餐場景收入為24.17萬元,環比下降29.2%;下沉市縣收入為22.85萬元,環比下降36.5%。
不難看出,一方面,同城配送服務作為中通同城的主業和基本盤,收入實現穩定下降,為整體收入下降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作為中通同城業務結構多樣化的主攻點,為整體收入下降提供更多的下降點。
老鬼尤其想要提醒的是,在弱市(市場環境)實現穩定下降的同時,中通同城還趁勢(市場發展趨勢)推動企業“基于配送,不止于配送”的發展愿景。
之所以作出這個“決策”,是由于中通同城所處的即時配送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即“非餐化”趨勢顯著。往年,消費者通常只在點外賣時使用即時貨運服務。如今,即時貨運服務早已滲透到同城零售、近場電商、近場服務等各種消費場景,配送物品也正在從餐飲、果蔬、日用具等中優價值品類拓展至化妝品、3C等中高價值品類。假如你們仔細觀察,會發覺騎手如今送的東西五花八門,距離越來越遠,甚至有時由于物品容積龐大,連交通工具都要從“二輪”升級為“四輪”,能夠完成配送。
同時,即時配送市場本身是由流量驅動。“非餐化”意味著流量不再只來自餐飲平臺這個單一來源順豐同城騎手兼職怎么樣,而是呈現分散化趨勢。如今,只要打開一個和消費相關的APP或小程序,基本都能找到即時配送服務的入口。好多品牌店家通過自建APP或小程序獲取私域流量時,在APP上接入即時配送服務也成為必選項。
問題又來了:作為國外最大的第三方即時貨運平臺,從過去相對簡單的“一對一”到現今復雜多變的“一對多”,中通同城怎樣應對這樣的市場變化呢?
宏觀上,調整優化業務能力,適應市場結構變化。用中通同城內部的話概括,就是“全能型網路覆蓋”。中通同城把“全能型網路覆蓋”的重點放到專業化和差別化。
專業化即通過提高網路均衡度,無論用戶是店家還是消費者,都要竭力確保用戶需求在任何時間和任何網路覆蓋區域都能被滿足;差別化即通過“冷鏈”“四輪接駁三輪”“前置倉”等一系列多樣化服務滿足不同行業和不同用戶的特殊需求,非常是中長途、大容積、大重量、高價值訂單。
中觀上,筑牢加強科技發動機,創新多元網路協作。不同的用戶需求意味著須要匹配不同的履約能力。以中通同城的業務規模,要實現這么多元復雜的匹配,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網路協作和網路融合,并將投入重點放到精準化和全局化。精準化即精準預測訂單需求、管理用戶畫像和營銷投放等。全局化即基于全局的不同調度模型實現不同需求與不同運力之間的調度優化和均衡匹配,以及從用戶下單到騎手履約,再到售后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全場景業務模式使其運力融合調度不會集中于餐飲等時段,運力發動機更有彈性。數據顯示,目前中通同城的網路早已覆蓋2000多市縣,24小時營運市縣環比下降超80%,中長距離訂單占比提升,平均配送距離小于3公里,節假日和惡劣天氣時效達成率波動不超過2.5%和4%。
微觀上,保障騎手合法權益,實現騎手平臺共贏。無論是宏觀戰略還是中觀戰術,最終都須要通過騎手在微觀上一單一單地執行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同城在中報中多次提及其對騎手的注重,一直突出“騎手贏,平臺能夠贏”的理念。
例如,從科技層面彰顯企業關愛,對騎手進行分組調度,按照新人騎手、女騎手等不憐憫況提供調度支持,圍繞不同群體的騎手進行相關業務品類訂單的優先推薦,保證訂單穩定的履約質量,提高騎手粘性。搭建騎手成長體系,豐富在線學習資源,鼓勵騎手參與網約配送員職業認證;推出“圓夢計劃”,向騎手提供助學金,支持她們持續進修。
03以“三方”贏未來
趁勢而為,擁抱市場變化;應時而動,抓住重要節點。立足2022年的提高與成績,中通同城接出來怎樣趁機而為,順勢而上?在老鬼看來,狠抓以下“三個時間節點”至關重要——
一是抓住自身早已成為國外最大第三方即時貨運平臺的時間節點,鞏固加強第三方平臺屬性。
綜觀過去及當下,國外即時配送領域一個明顯的特征是,除中通同城外,其他主要即時配送玩家無一例外的都和商流平臺綁定或則是由商流平臺所構建。
對店家來說,中通同城的第三方屬性意味著不須要和任何商流綁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選擇更適宜的平臺,在商流和貨運上同時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對商流平臺來說,中通同城的第三方屬性又意味著不會和自己產生競爭性關系,在本地生活領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中觀上,筑牢加強科技發動機,創新多元網路協作。不同的用戶需求意味著須要匹配不同的履約能力。以中通同城的業務規模,要實現這么多元復雜的匹配,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網路協作和網路融合,并將投入重點放到精準化和全局化。精準化即精準預測訂單需求、管理用戶畫像和營銷投放等。全局化即基于全局的不同調度模型實現不同需求與不同運力之間的調度優化和均衡匹配順豐同城騎手兼職怎么樣,以及從用戶下單到騎手履約,再到售后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全場景業務模式使其運力融合調度不會集中于餐飲等時段,運力發動機更有彈性。數據顯示,目前中通同城的網路早已覆蓋2000多市縣,24小時營運市縣環比下降超80%,中長距離訂單占比提升,平均配送距離小于3公里,節假日和惡劣天氣時效達成率波動不超過2.5%和4%。
微觀上,保障騎手合法權益,實現騎手平臺共贏。無論是宏觀戰略還是中觀戰術,最終都須要通過騎手在微觀上一單一單地執行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同城在中報中多次提及其對騎手的注重,一直突出“騎手贏,平臺能夠贏”的理念。
例如,從科技層面彰顯企業關愛,對騎手進行分組調度,按照新人騎手、女騎手等不憐憫況提供調度支持,圍繞不同群體的騎手進行相關業務品類訂單的優先推薦,保證訂單穩定的履約質量,提高騎手粘性。搭建騎手成長體系,豐富在線學習資源,鼓勵騎手參與網約配送員職業認證;推出“圓夢計劃”,向騎手提供助學金,支持她們持續進修。
03以“三方”贏未來
趁勢而為,擁抱市場變化;應時而動,抓住重要節點。立足2022年的提高與成績,中通同城接出來怎樣趁機而為,順勢而上?在老鬼看來,狠抓以下“三個時間節點”至關重要——
一是抓住自身早已成為國外最大第三方即時貨運平臺的時間節點,鞏固加強第三方平臺屬性。
綜觀過去及當下,國外即時配送領域一個明顯的特征是,除中通同城外,其他主要即時配送玩家無一例外的都和商流平臺綁定或則是由商流平臺所構建。
對店家來說,中通同城的第三方屬性意味著不須要和任何商流綁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選擇更適宜的平臺,在商流和貨運上同時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對商流平臺來說,中通同城的第三方屬性又意味著不會和自己產生競爭性關系,在本地生活領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新需求代表新增量,頸部企業擴大領先優勢和規模效應的主要手段就是緊抓新增量。更重要的是,這種新需求呈現顯著的高值化趨勢。無論是奢華品、珠寶等高價值消費場景,還是直播電商團購、種草下單等須要長距離配送的中高價值消費場景,如今也早已被即時貨運服務所滲透。
對中通同城來說,捉住這種新增量,非常是高價值的新增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
三是抓住母公司中通在經過30年發展后核心競爭力處于低位的時間節點,更緊密地強化與圓通生態的協同。
站在“巨人手腕”上的圓通同城,在B端顧客獲取與C端用戶流量方面均有著天然的優勢:
一方面,中通同城延續了圓通領先國外同業的品牌基因和服務質量。諸如針對貴重物品場景,中通同城新升級推出了“安心送”,提供保價產品全程監控、足額定損等附加服務。
另一方面,中通同城豐富了圓通的品牌內涵和產品結構。例如前文提及的,中通同城與圓通集團共同構建的“前端倉儲+中端干線+同城即時配送”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直接帶來了收入與收益雙下降。
除此之外,中通同城也充分融合中通集團的倉儲貨運基礎設施、科技能力、經驗以及業務的規模效應,與圓通速運等業務,既保持協同互惠,又各自差別化發展,甚至反過來反哺中通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可以說,穩健發展的圓通同城早已成為中通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的重要誘因之一。
結語
大臨江仙,誰主浮沉。
將至時零售、同城零售全面崛起并逐漸成熟的大趨勢下,萬億量級的同城貨運市場,至今尚無大鱷出現。立足“第三方”的獨立屬性和奇特優勢,站在“巨人手腕”上的圓通同城,則有望成為市場的潛在贏家。
過去一年,面對飽含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通同城率先突圍,兼具了高質量發展、業務下降和贏利改善。其成長性和成長脈絡,就像“千億地產孵化百強物管”的案例通常,更像是圓通“王冠上的明珠”。
現在,當市場環境漸趨確定,市場發展趨勢愈發明朗,中通同城能夠延續往年的亮眼表現?是否會有其他快件企業將至時貨運市場殺個回馬槍?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