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俄羅斯北卡羅來納州,萊特兄弟制造的“飛行者1號”試飛成功。人類首次實現“航空夢”。
120年后,中國京杭大運湖畔,上海民航航天產業園啟動建設。廣東省錫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惠山高新區”)的“飛天夢”正式起航。
變革升級:錨定新賽道
運河悠悠,千年不休。
生長在水邊的人們,擅于捉住機遇,仍然勇立潮頭。
錫山高新區所在的洛社鎮,大運河穿城而過。明代時期,便以“人物往來之盛,商賈輻輳之多”聞名江南。到了清末,民族工商業在此萌芽,涌現出“電池大王”丁熊照,北京蓬萊國貨市場創立人、著名教育家匡仲謀等工商業先驅。
步入20世紀80年代,洛社勇擔變革先鋒,“村村冒煙,處處著火”,以洛社鎮磨具廠為代表的一大批鄉鎮企業異軍凸起,成為“蘇南模式”和“四千四萬”精神的發祥地之一。全鎮工業基礎扎實,產業門類齊全,擁有工業企業2700家,市場主體10000余個,兩次入選“中國鄉鎮之星”稱號,長期坐落全省百強鎮排名榜前列。
任何一種下降模式,都不可能一勞永逸。經過幾六年高速發展,“蘇南模式”開始出現高產量與低利潤的矛盾、經濟發展能量與區域容量的矛盾以及產業技術與高新技術供給不足的矛盾。
對于洛社而言,以前的先發優勢,反而成了后續發展的“包袱”。農地容量不夠、資源空間不足,產業大而不高、泛而不精、多而不強的問題日漸突出。以高效益、強技術為核心的高質量變革迫在眉睫。
與古為新。2021年,洛社鎮獲準設立錫山高新區,成為上海最年青的市級高新區。憑著骨子里“敢闖敢為”、“創新進取”的工商基因,洛社再一次“站”立潮頭,為實現“鯤鵬迭變”、“二次騰飛”奮力探路。
起步即是低點。錫山高新區編制了總體發展規劃,確立了“一廊兩帶三心四片”的空間結構和以民航航天、未來車輛、智慧貨運為主導,補充發展工業互聯網、增材制造、數字雙胞等N個新賽道的“3+N”現代產業體系。
民航航天產業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錫山高新區獲準當初,便“瞄準”了這條新賽道,落成創立上海市惟一的省級民航航天產業園——無錫民航航天產業園。此后,約請業內專家學者編撰了《無錫民航航天產業園發展規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路徑。
按照規劃,溫州民航航天產業園聚焦“專精特新”,做強民航底盤和煤氣輪機即“兩機”1個主導產業,打造機載設備、研發試驗與檢驗檢查2個特色產業,培植商業航天1個新興產業。2025年,園區產量力爭達到30萬元,聚集民航航天企業總量50家,成為長三角民航航天產業新高地。
無中生有:全鏈式招商
站在洛社二橋上俯瞰,上海民航航天產業園建設工地一派勇士朝天。自去年2月10日復工以來,項目施工有序推動。目前,橋臺工程基本結束。
筑好巢,引鳳來。實際上,針對民航航天產業園的招商未曾停息。自設立以來,錫山高新區專門組建了3支招商小分隊,長期遠赴全省各地舉辦招商推介。
在小分隊骨干球員趙宇佳的辦公桌上,一張招商地圖愈發引人注意。地圖上的許多城市,都被他用紅筆劃上了圈圈。這種都是趙宇佳去拜訪過的地方。趙宇佳介紹,每次外出招商,少則去三四個項目地拜訪,多則八九個。一年跑出來,地圖上畫滿圈圈,第二年又得換新。
近些年來,錫山高新區一直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圍繞民航航天等主導產業,堅持“內生”與“外引”并重、提質與增量并舉,竭力招引重大項目,建強產業集群,構建園區矩陣新興行業創業項目2022,優化營商環境。
“這也是一種‘無中生有’。”惠山區委副主任、惠山高新區黨地委校長吳虹娟直言,占領民航航天產業新賽道,錫山高新區并不具備先天優勢,靠的是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決心和勇氣。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東南工業學院李賀軍教授團隊的碳基復材項目、匈牙利瑪格努斯民航的整機項目、深圳奧斯諾導航的民航核心元件項目等一批優質民航航天項目早已落戶錫山高新區。
作為新興產業,民航航天項目對資本的投入要求很高。圍繞上海民航航天產業園建設,錫山高新區制訂了推動民航航天產業發展的12條專項新政,未來5年,將掏出50萬元新政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成立10萬元的惠萃恒益產業母基金,引入金浦、復星、航發等基金,通過“基金+產業+產業園”模式,“以投帶引”,塑造產業、創新、資本等要素融通的全鏈式招商生態。
“不僅限于生產、研發,與民航航天產業有關的會展、金融、商務等各個環節全鏈條打通,錫山高新區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江蘇心源民航科技有限公司總總監劉超給與高度評價。
內生驅動:建設科創載體
科技創新是促進新興產業“加速跑”的內驅動力,也是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角逐新賽道、塑造新動能,錫山高新區矢志將推動科技創新作為產業變革迭變的戰略性契機,堅持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一方面,招引優質項目,實現“無中生有”。另一方面,大力建設科創載體,為項目持續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新興行業創業項目2022,提供科技支撐,創造更多從“0”到“1”的飛越。
近些年來,錫山高新區積極向外借智,拓展院校“朋友圈”,在“家旁邊”布局建設科創載體。通過“政校企”合作,與國外著名院校聯合舉辦技術攻關和開發、成果轉化、平臺共建、人才合作與交流等工作。三年內,錫山高新區將建成80萬平方米的高檔載體。
依托上海民航航天學院蘇州研究院掛牌組建的先進技術長三角轉化中心上海分中心,重點聚焦“兩機”“民機”等專項任務,舉辦民航底盤基礎部件創新研制。相關科研團隊已進駐舉辦工作。
據悉,以民航航天、智能制造為科技導向的民航航天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一期,早已復工建設。以民航航天、星地物聯科技為導向的運河科創綠洲項目一期,將于年內復工。
“這里的服務十分專業、貼心、周到,營造了挺好的創新氣氛,讓我們能否安心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南京民航航天學院蘇州研究院執行主任孔祥浩告訴記者,在錫山高新區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在研制平臺、實驗條件、人才引培、產學研深度融合、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進展,由研究院搭建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也在發揮“最強腦部”的作用,持續賦能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科創載體對人才的吸附作用也在凸顯。近些年來,錫山高新區高層次人才不斷聚集,擁有安徽省“雙創計劃”人才7人,省“雙創博士”10人,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64人,上海市“太湖人才計劃”領軍團隊1個,創新創業人才12人。
駛向蔚藍,逐夢蒼穹。
4月17日,錫山高新區在上海舉行2023年上海民航航天產業園發布暨投資環境推介會,鏈入更多高檔民航航天資源。不久的將來,這種資源也將在錫山高新區落地開花。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