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可持續的,但有的企業做平臺卻是竭澤而漁,一開始投入上百億占領市場,之后對店家和客戶進行降價,最終弄得一個行業都滅亡,平臺式企業若果仍然如此做,最終會害人害己。
6月5號訊,廣州佛山一店家發視頻稱,平臺的抽成越來越高,讓店家快做不下去了,客戶付款19.7元,店家僅僅能得到6.5元,除去配送費5.9元,這一單平臺抽走了將近40%,店家完全成了給平臺的打工,而客人花了錢,得到的卻只是優價乳品。
店家曬出的收據顯示,這名客人點了一杯可樂,6個雞塊,一塊披薩和一個香酥雞小腿,店家為了有錢賺,特意調高了外賣價錢,加上飯盒費一共28元,經過讓利后,客戶實際上付款19.78元,按理說這個價錢還可以。
然而這筆錢是三個人分,首先是騎手,4公里的單子,從店家送到客戶手中,這一單騎手可以取走5.9元,這么遠的距離,配送費并不貴,算是個中等水平,假如騎手有順路單,還可以送,倘若是專送,那肯定虧油錢。
騎手取走5.9元合理,而且店家能得到多少呢?只有6.5元,這就特別不合理了,一杯可樂,雞塊,壽司和雞小腿,四樣只賣了6.5元,成本都掙不回去,分走最多的是平臺,客戶付19.78元,平臺取走了7.3元。
根據比列算的話將近40%,這么高的抽成讓店家如何活,6.5元連成本都覆蓋不了,店家會免費給平臺打工,要想賺錢只能增加成本,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客戶花了錢卻買不到安全的食物,19.78元只得到價值6.5元的食物,這兒面還算上了店家的收益。
平臺還擺闊說年年虧本,平臺寫明了傭金是6.6%,但實際上卻是近40%,客人責怪店家食物不好的時侯,應當曉得她們的收益空間早已被壓縮到極點了,用6.5元能作出食物就早已不錯了,想要高品質食物送外賣一個月能掙多少錢,注定是不可能。
這不就是變相竭澤而漁嗎?假如店家賺不到錢,只有兩條路,要么將成本降到最低,那肯定會出乳品安全問題,要么就關掉外賣單,不做外賣平臺的生意了,平臺作為促使交易的中介,不該取走絕對多數收益,不給小店家活路,最終會害人害己。
國外平臺型的企業贏利方法大多一樣,從店家頭上賺錢,但一定不要竭澤而漁送外賣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否則一個生態毀了,誰都落不到好,6.5元一份的食物還要去掉店家收益,這些買賣誰也做不了,沒有人蠢到貼錢做買賣,對于此風波你怎樣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