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治新政優化調整后,多地出現外賣、快遞等貨運運力不足的現象,廣州、上海、江蘇、重慶等地相關部門也發文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加入騎手隊伍。
12月16日,上海朝陽、海淀、豐臺、房山等區域發布呼吁,呼吁市民在個人及家庭容許的情況下,在確保自身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如近日未到崗工作或有課余時間,可以自主選擇加入到外賣騎手的行列當中。
普通市民的加入減輕了城市緊張的運力。12月14日以來,美團外賣新騎手注冊人數連日下降,累計新注冊騎手已超過5000名。目前上海接單騎手數目已恢復九成以上,配送速率也較上周有顯著提高。
許多響應呼吁加入騎手行列的居民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她們的經歷。有人為跑單專門租來了電動車,也有人騎著共享自行車、開著私家車送外賣;有人在上海冬天零下十幾度的溫度里凍到腫脹,也有人煩惱于超時甚至翻車的風險。她們見證著城市運力恢復的過程,也在客戶和店家的中轉間窺探了城市運轉的清寂。
九派財經聯系了三位上海的“新人騎手”,以下是她們的自述。
【1】林越,27歲,自媒體從業者,“長時間在上海的冬天送外賣是受不了的”
前段時間網上有好多說上海外賣運力不足的消息。我自己點餐的時侯,也見到平臺顯示未能配送,或則等一個小時以后沒有騎手接單、訂單被取消。
我在自媒體公司下班,見到政府呼吁市民加入騎手行列,還有短視頻說近來的騎手能日入1500元,就很想去體驗生活。
12月17日下午七點左右,我注冊了餓了么的眾包騎手,出門跑了三單。可能由于我是菜鳥,平臺給我派的單都是家附近的,配送時間也很充足。這幾單店家和客戶的地址基本上是重合的,從店家到客戶的距離大約是兩公里,配送時間有一個半小時。
三單送完收入是22.6元,覺得跟網上說的日入1500塊差別有點大。按平均總價算,三天要跑200多單才夠。
這天中午十一點左右的時侯,我又出門跑了三單。此次換了平臺,跑的是美團眾包。我想把兩個平臺的流程都體驗一下,也想瞧瞧會不會有夜晚補貼。
跑完這三單我賺了70塊錢。可能跟配送里程、時間都有關系,三單加上去一共跑了20公里,我看平臺上配送費包含了天氣補助、夜間補助,還有一塊錢、五分錢的臨時獎勵。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冷,這可能是我們非專業騎手很難應付的一件事。我的武器不夠,我看好多老騎手戴著護具、皮質加絨的手套,我穿的就是平常通勤的衣物,一件鵝絨服、一條褲子,戴著線手套操作手機也不便捷。
夜間出門前我特意看了溫度,是零下十度左右。送完那三單是十二點多,我從頭到腳都凍得沒有知覺了。我在街邊買了一份薯條,拎著它的時侯,都覺得不到有東西在我手里。對我自己來說,我認為長時間在上海的冬天送外賣是受不了的。
別的騎手車都開得很快,也有人不等紅燈,我還是認為安全最重要,也怕把餐弄灑了。我沒有保溫箱,餐就置于我平常裝頭盔的袋子里。
林越把餐品置于裝頭盔的袋子里受訪者供圖
也有客戶害怕在和騎手接觸的時侯感染。我假期三天一共送了九單,有三單的顧客都讓我置于旁邊了,還有一單是讓我置于單元樓附近的草皮上。
第二天早上我接了一個美團賣菜的單子,去了以后美團賣菜的站長找不到這個訂單,就讓我先取消了。是在一個類似庫房的地方,囤菜的訂單堆了整整一面墻,我恐怕得有1000多單。美團賣菜的騎手工服是紅色的,她們都拉著小傘車。
我住的地方在四環外,平常人也不是好多,并且跑單的時侯可以顯著覺得到人比之前還少,好多店面都關上了卷簾門。外賣騎手算是這片區域里比較常見的人了。
餓了么的騎手可能相對更少一點。我在美團上點擊訂單常常會顯示已被其他騎手搶單,并且餓了么沒有此類情況,好多單沒有人搶,我點進去都能看。
電動車的電瓶續航能力在冬天會縮水,這一點可能也會阻礙運力。我自己的電動車,電瓶在飽含電的時侯,夏季能跑60公里,冬天只能跑30公里,縮水了一半。我還沒有電動車換電的轉換頭,專業騎手可以去換電廠換上新的電瓶,我沒電了只能回去充電。
覺得現今天津外賣的運力有好轉了,我這周點外賣都是正常時間送達了。這周輕軌上人也多上去了,比上周可能多了四五倍吧,上周輕軌上根本沒哪些人。我每天都會出門下班,我們公司20多個人,只有我和一個朋友還沒被感染。
然而我11月28日買的美林和連花清瘟還在路上,在附近的易迅營業部待了十多天了,仍然沒有派送。
去年冬天我不會再去送外賣了,受不了,春天可能就會試一下。
【2】崔永,22歲,志愿者,“超市滿街都是客人下單的菜,沒地方下腳”
我是12月14日注冊的,當時在網上聽到廣州缺騎手,我剛好也沒活干,就加入了。
我本來是上海一家車輛零件鞋廠的操作員,八月份的時侯,鞋廠由于疫情封控,所有人都上不了班了。
后來,我來上海朝陽區做防疫志愿者,在封控的新村里給市民派送防疫物資,像快件、菜這種,給她們送貨上門,干三天有320塊錢。
仍然做到12月7日“新十條”出臺,也不再須要防疫志愿者了。原本也要找新的工作,我就來注冊了騎手。
之前有大約一個禮拜的時間,我點外賣也得等三個多小時就能送達。我曾經也送過一段時間外賣,曉得每位騎手能同時接單的數目是有限的,這些情況可能是騎手數目不夠,騎手都接滿后系統也派不了單了。
剛注冊的時侯,我買了工服、保溫箱和頭盔,到南京以后仍然停在快件站點,如今還沒收到。
關于運力不足的情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家物美商場,哪里遍地都是客人下單的菜,沒有地方下腳。商場自己的配送員應當是不夠用了。她們的單子很重,一個訂單差不多有十來斤甚至二十斤,對普通騎手來說還不如多跑幾個小單子,所以也極少有騎手接商場的單。
我接了一單,去了才發覺是三天前下單的,仍然放到地上沒有人送。上面有冷藏乳品,早已不新鮮了。看我來了,商場的人又掏出來換了新鮮的裝進去。
物美商場的工作人員給崔永拿了一個塑膠筐,拿來裝餐品受訪者供圖
超市缺貨也很嚴重。我這一周接過幾個藥單,假如客人買的有醫治咳嗽感冒的藥,例如紅霉素、板藍根,超市沒有貨是常見的事。也不白跑,她們通常都會買別的藥,就只能讓她們把缺貨的藥退掉,再送其他的過去。
店家出餐非常慢,我幾乎每次超時都是這個緣由。好多餐飲店原本規模就小新手是干快遞好還是外賣好,生產力沒這么大,現今也招不到人,忽然一下訂單暴增,就很容易出現卡餐的情況。最慢的時侯要等40分鐘。
也有店家是等有騎手接單了才開始做,例如做拉面的,這些餐品經不起放。很常見的情況是,店里擺了一排外賣,沒有騎手接單。
平臺現今出的活動都十分有誘惑力,例如從早晨五點挪到下午十二點,獎勵150元,假如在這期間完成了53單,再獎勵150元,每晚的獎勵不一樣。可能就是為了吸引更多人來做騎手,我拿了好幾個100多塊錢的活動獎勵。
我近來在送餐的路上也見到了好多新騎手,她們的武器都是新的,頭盔的膜還沒撕開呢。包括我的兩個同事,也租了電動車加入進來。
也有一部份緣由是網上傳的騎手賺錢太多了。雖然沒有這么夸張,可能是有的騎手哪天忽然帶勁了,跑了好多單,加上獎勵,才有1000塊錢。我是有經驗的,不完全算菜鳥,這個禮拜每晚能賺400到600塊錢。
不過運力不足的情況確實有減緩了。我20號又去了一次物美商場,地上堆著的訂單大約少了一半。
我如今主要送昌平區的單子。最開始的三天我哪都跑,送過朝陽的,也挪到過通州。距離遠的訂單總價看著很有誘惑力,后來發覺性價比并不高。主要是電動車跑不快,在路上花的時間久,還要到固定的地方換電。
這活不好干。有的店家很難找到,例如它的招牌跟平臺上的名子不一樣,或則在地下室里,是只做外賣不做堂食的,哪里面構造很亂,進去根本找不著。我遇上這些情況都會頭皮發癢。
我有好多單子超時了,不僅店家出餐慢,也由于有的新村非常大,并且不讓開車進去,有時侯要走一公里才會送到客戶手里。我接過一單,客人買了兩袋大米,還有大豆粕和一堆辣醬,新村不讓電動車進,我只能拖著進去。那種訂單總價是15元。
還有的時侯須要帶著小件爬走道。假如有一單派送不順利,手里的其他單子都有可能超時。
有三天風非常大,我正常騎著車呢,直接被風刮到街邊了。電動車不受控制了,跟離地了似的。
只要不出交通車禍就還好。我這一周也撞過一次車,對方也是騎手,他逆行了,我當時在看導航沒注意,兩個人就撞上了。我的后視鏡撞掉了,他的餐灑了。我們哪些也沒怎樣協商,相互問了一句“沒事吧”,就都走了。
跑了五天眾包以后,在老騎手的介紹下,我加入了美團樂跑。樂跑須要每晚準時上線接單,系統派單更多、有補貼,而且不能拒絕系統派送的單子。
可能由于運力在漸漸恢復,總價也在變低,快要恢復到之前的水平了。這段時間時常有七塊的單子,往常就是每單5塊多。我之前在站點做過隊長,曉得系統后臺能測量到騎手的數目,假如在線的騎手多,她們還會把總價適當下調。
我目前的看法是先干下去,只要薪資可觀。即使辛苦一點,冬天也很冷,可是沒辦法,掙的就是這個錢。
騎手們在等餐受訪者供圖
【3】孫偉,32歲,面點師,“我每晚戴兩層N95、三個醫用內科口罩出門”
我是12月初從南京來上海的。我之前是面點師,在南京和哥們一起開餐館。“新十條”發布后,來上海不須要看健康寶了,老家也有好多人感染,飯店也開不了,我就想干脆來上海瞧瞧親人。
在上海沒事的時侯我刷短視頻,見到網上說上海缺騎手,政府鼓勵你們去做騎手,我也想出一份力。
我12月15日注冊了眾包騎手,之后直接買了一輛電動車,花了3000塊,還有1000元的電池押金。后來又買了工服、頭盔、保溫箱、口罩這種東西,加上去花了4500元。
在來上海的列車上我就感冒了,此次下來跑單也不擔心感染了。而且我得對他人負責啊,我每天都戴五層口罩出門,兩層N95,三個醫用內科口罩,N95戴在外邊。
然而在網上買的武器仍然沒有送到。頭幾天沒有工服,我穿了好幾層外套,三件襯衫再加一件鵝絨服,下邊是襯衫套棉衣。我們長春冬天零下三十幾度的都有,上海零下十幾度的溫度對我來說不算哪些,我主要是怕開車的時侯會冷。并且有的時侯要爬樓送餐,穿多了又覺得很笨重。
保溫箱也是后來才收到。前幾天沒有保溫箱,我姐姐幫忙找了一個泡沫箱,我又在上面鋪了毯子,把泡沫箱置于電動車的腳踩板上。我雖然干過餐飲,曉得要確保餐品的完整度,不能給弄涼了、影響味道。
我性格比較活潑,在小吃城等餐的時侯,我會跟老騎手侃大山,聊些父母里短的。我問她們如何能夠多接一點單,一方面是想多出點力,另一方面,我也想多賺點錢。
有老騎手給我推薦了樂跑,所以我19號也加入樂跑了。站點的主任看我是新人,挺照料我,給我免費發了口罩、抗原檢查試劑,還有藥,有時侯還帶著我跑單子。
老騎手都很熱心。頭三天的時侯我非常容易冒汗,明明人早已到了定位點,而且人一多,一吵一鬧,或則是由于著急,一轉身我就不曉得店家在哪了。這時侯見到別的騎手路過,我就起來問,我說:“哥們,這個店家在哪?”老騎手就會告訴我,還有的騎手會親自領我過去,非常暖心。
我在昌平區的赤莊送外賣,這附近有好多工業園區。工業園區配有外賣柜,并且一開始的時侯我不曉得,遇上客人說要放外賣柜的時侯,我就不曉得要如何放。
后來也是老騎手教我,在平臺上掃碼,衣柜會彈開,之后把餐品放進去,給客人照相,就如此個流程。我才曉得如何用。現今就是送到地方以后假如有外賣柜,我就把餐品放在衣柜里,沒找到衣柜的話再跟客戶約定送到那個門,能節約不少時間。
工業園區的外賣柜受訪者供圖
還有一些平臺上的操作、技能要漸漸悟。我是21號聽老騎手說才曉得,有的店家出餐慢,是可以在平臺上上報的。把店家的門楣拍出來報備,才能加一點配送時間。
最棘手的一次也是風非常大這天。一股風直接把我的電動車撞倒了,油門摔壞了,餐品也灑了一點。后來我是以十邁的速率送完那一單的,幸而摔車的地方離客戶的地址就一公里左右,沒有超時。
我當時想著要是發飆了,即便是傘車過去,我也得把手上那單送了。
運力確實在恢復,我前幾天就能在平臺的大廳里看見單子,如今大廳里基本上看不到單子了。
我每晚跑的單量越來越多了。第三天我只跑了17單,第二天送了21單,如今每晚能跑40多單,加上活動獎勵能賺300塊錢。第三天100塊都沒賺到,接了單子我就懵了。如今我能同時拿八單,也不會認為慌。
有的老騎手從早晨六點挪到下午十二點,能送100多單。
收入還是挺可觀的新手是干快遞好還是外賣好,平臺每天都有活動獎勵,叫疫情專屬跑單獎,例如挪到二三十單會獎勵50到70元。完成的訂單越多獎勵越高。
跑外賣比我在老家干餐飲掙得多。前幾年餐飲店常常被封控,收入很不穩定,沒掙到哪些錢。我又上有老下有小,能維持生活就不錯了。
剛來廣州的時侯我在舅舅家住,開始送外賣然后我在她們家樓下租了個小套間,租金600元一個月。我準備先在上海跑跑外賣,收入穩定的話春節也不準備回家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越、崔永為化名)
九派財經記者黃夢琪
上一篇:校園網上訂餐系統之需求分析說明書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