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欧美黄色精品/国产一级A片在线播出/A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洪濤: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融資高峰年超100億元
2023-10-02 04:01:03 歡樂點

導讀:3月18日,2019年中國農產品電商高層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中國乳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教授洪濤在研討會上發布了《2019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是農產品電商融資高峰年,農產品B2B電商具有規模大、機會多、風險小等特征,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焦點,2018年,匯通達、美菜、望家歡、農信互聯等十大農產品B2B電商平臺融資總金額超100萬元。

該報告共分為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背景、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回顧、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問題、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趨勢四部份以及系列專題剖析。

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包括網上農產品證券交易、網上農產品衍生品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農產品網路零售交易、實體企業O2O交易、農產品網上交易會等,即所謂農產品電商的“金字塔”(“”)結構體系。

一、農產品證券交易

2018年我國南京、鄭州、上海三個證券市場農產品證券交易達到9.28億手、交易額達到47.37萬萬元。具體來說:

廣州商品交易所1990年現貨起步發展證券交易,現有農產品證券品種有:強麥、普麥、棉花證券、棉花期權(2019)、白糖證券、白糖期權、菜籽油、早秈稻、油大豆、油期指、粳稻、晚秈、棉紗、鮮蘋果品種。

上海商品交易所現有農產品證券品種有:小麥、玉米淀粉、黃豆一號、黃豆二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膠合板、纖維板、雞蛋品種、豆粕期權、玉米期權(2019)。

廣州證券交易所現有農產品證券品種有:天然橡膠證券、天然橡膠期權(2019)品種。

變革開放以來,中國恢復的證券交易與傳統的交易形式不同,也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沒有交易池打手勢的交易形式,均采取電子撮合交易的方法。

近幾年來,中國證券市場先上市了豬肉(2013年)、鮮蘋果(2017年)兩個生鮮農產品,非常是鮮蘋果證券在全球具有較大的影響。

二、農產品網路期權交易

上海、鄭州兩個證券市場農產品分別有期權交易品種豆油、白糖,均采取網上撮合交易的方法。2018年交易1711.46萬手,交易額127.27萬元。

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是B2B電子交易模式中的一種類型,1998年我國糧食網上交易就是B2B交易,1999年全省棉花交易市場也是B2B交易,都是采取電子交易方法的批發交易方法。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是大宗電子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份,通常在1/3左右。如圖:

2018年我國各種農產品大宗商品實物交收額超過20萬萬元,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777家,約占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總量2461個的31.5%,其中養殖品類市場555家、林產品類市場(含木材、紙漿等)85家、畜牧家禽市場(含豆類、禽蛋、草業等)64家、酒類產品市場40家、漁產品類市場33家。

2018年B2B創新交易模式有:四川糖網交易中心、重慶大足豬交易所、重慶奶茶交易中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沁坤股份、渤海交易中心等,在各種交易場所清除整治后公布了一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廣東省的煙臺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壽光果菜品種交易中心、齊魯農產品交易中心、東亞畜牧現貨產品交易中心、貴州黔中生態茶資源交易中心、貴州茶資源交易中心、貴州濃香酒交易中心、河南省有廣州豆類商品交易所、鄭州棉花交易市場、白酒交易中心、陸羽紅茶交易中心等。

全省棉花交易市場1999年12月組建,有交易商近4000家,交易市場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委托,1999年創立以來累計交易量9923.62萬噸,交易額17261.57萬元。2017年全省棉花交易市場交易量554.48萬噸,交易額803.57萬元。2018年上半年交易量333.63萬噸,交易額466.23萬元。

正陽渤海玉米交易中心2018年9月7日即將開張營運。自正陽玉米登錄BOCE以來,正陽渤海玉米交易中心以先進的P2C理念、全新的交易形式讓政府增稅、企業增效,農戶創收。截至2018年末,正陽玉米累計交易突破萬噸,達12674噸,交易總值8644.16億元。

青海沁坤現貨市場電子交易股份公司采取“電商平臺+批發市場+產業基地”供應鏈模式,具體采取多元復合集成“5+1+1”商業模式:5個電商平臺(沁坤商城、沁坤微商城、沁坤大宗網、沁坤訂單網、沁坤農旅網)。1個批發市場。1個產業基地(含農旅特色小鎮)。其目標: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全方位支持,專事農業服務的“多元復合型”第三方平臺。

2018年我國農產品B2B交易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以拼多多、網庫、美菜、一畝田、社員網等為代表的農產品B2B交易平臺模式。

拼多多

2018年是拼多多最靚麗的一年,創立不到兩年時間,2018年7月26日成功上市,2018年拼多多的GMV是4700多個億,用戶數是4.185億,2018年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值達653萬元,較2017年的196萬元環比下降233%,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截止2018年末,拼多多平臺注冊地址為國家級貧苦縣的商戶數目超過14萬家,年訂單總值達162萬元,經營類目以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為主,預計推動當地貨運、運營、農產品加工等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累積觸達并扶貧17萬建卡立卡戶。

基于新電商的需求集聚效應,拼多多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覆蓋產區的產品結構,以技術為支撐構建契合新消費需求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創新了以農民為顆粒度的“山村直連新村”的農貨上行模式。

拼多多“農貨中央處理系統”框架圖

基于“最初三公里”直連“最后一公里”的產銷模式,截止2018年末,拼多多已累積推動6.2萬余名新農人回鄉,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700千人。通過精簡農產品供應鏈,拼多多持續提高存留價值鏈的附加值,促使生產要素尤其是人才要素實現優化配置,有效迸發覆蓋產區的內生動力。

網庫公司

網庫1999年創立,至今近10年,是一家建設不同的單品電商的服務性電商平臺,屬于B2B模式,網庫平臺有1900萬企業數據,分布有全省各地的會員,有200萬家注冊會員,有30萬活躍用戶,建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生態系統。為縣域構建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如中國紅棗網、中國蘋果網、中國面粉網、中國黃花菜網、中國當歸產業網等垂直性的電商平臺。2018年成為產業互聯網平臺模式先鋒農產品十大交易平臺,在全省具有較大的影響,也具有較好的縣域農產品電商助農的療效。

網庫截至2019年3月,在全省281個縣域建設了319個特色產業的垂直平臺和落地營運服務中心,共整合了662家第三方服務機構共同通過各產業網平臺服務了20多萬屋內小企業,2018年累計通過產業電商實現近1500億的企業間增量交易,其中農產品及農副產品交易占60%比列。

其發展目標:(1)在600個縣域建設產業帶基地,促進600個縣域構建區域品牌、開展產業招商,其中60個產業總部基地。(2)借助600個基地,構建單6000個單品產業網平臺,促進6000款各單品領域的優秀單品成為主導品牌。(3)借助6000個單品產業網平臺,促進60萬款單品利用單品通獲得單品的在線供應鏈價值和訂制批發價值。

一畝田

一畝田創立于2011年,至今早已8年,是一家精耕農產品產地的聯通互聯網公司,創立7年來,著眼于農產品的原貨市場,塑造了全省領先的農產品B2B誠信交易平臺。

2018年一畝田采用App+B2B聯通網路模式,擁有1100萬用戶,其中專業采購商300余萬,深入到2800多個縣,其中824個貧苦縣,對接1.2萬種農產品,4.2萬個信息采集點實時發布信息。

1)B2B的賣家和買家的無縫對接:一畝田立足于產地,采取B2B電商業態,推動了店家之間、公司之間、機構之間在的農產品交易。其所產生的業務規模效應,有助于實現對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各類環節和分散的市場資源的整合。

2)充分借助聯通APP網路技術提高交易效率:每晚從價錢采集點高頻次發布行情信息,行情覆蓋水果、水果的主要品類。

訂單發布、搶單報價、信息展示、在線商談、智能排行、精準匹配等一系列以大數據為核心的買賣撮合服務功能。提供電子訂單、資金結算、信譽評價、糾紛處理等環節的服務,全程支持賣家和買家交易。提供貨運、農資、農技等周邊服務。

3)推動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在電商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B2B能更好的推動產地的規?;岣呓M織與效率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依托專業化用戶、全國性平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各地構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提高農產品品質,做中國農業產業升級的促進者。構建優良市場環境,發展傳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拉動作用。集中在五個方面:即市場競爭力、農產品上行、品牌建設、市場推廣、培訓。

藝星網

美菜網創立于2014年6月,隸屬于上海落葉松世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菜品B2B自營電商——生鮮聯通電商平臺,旨在于幫助全省近千萬家餐館做采購,減短農產品流通環節,增加商戶供應鏈成本,降低供應鏈人力。致力打通流通環節,以流通串聯生產者和渠道,增加耗損,提升效率。自2014年以來獲得多輪融資,2018年1月再度獲得融資,融資4.5億英鎊,累計融資超過8億港元。2017年美菜網的業務覆蓋全省近50個城市,2017年蔬菜產品銷售超過8億斤,農產品銷售超過100萬元。2018年末,水果銷售量是18億斤,收入220萬元。平臺每晚銷售豬肉1500萬枚,廣州豬肉銷售四分之一來自美菜,紅薯三天銷售100萬斤(500噸),面粉三天200萬斤。

供銷e家

電子商務業務也成為供銷合作社系統經濟平穩下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018年,2018年供銷合作社系統實現銷售總量5.9萬萬元、利潤468萬元,環比下降8.7%和6%。供銷合作社系統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2998萬元,環比下降28.5%。目前全系統電子商務企業有1571家,舉辦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3354家,電商對系統銷售下降的貢獻率為14.1%,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2個百分點。

供銷合作社系統通過拓展農產品線上銷售,整合線下貨運資源,構建縣、鄉、村五級電商服務和貨運配送體系,初步產生了具有供銷社特色的全省農產品電商“一張網”。“供銷e家”全國電商平臺進駐商戶1.5萬家,推動300個縣上線銷售特色農產品,建設300多個縣域電商營運和倉儲配送中心,改造3萬多家鄉村電商服務站,實現線上農產品年銷售額58萬元。

社員網

中國供銷社員網(以下簡稱社員網)隸屬于中華全省供銷合作總社、中國供銷集團,是中國供銷集團2010年創立的二級子公司。2015年,社員網經集團批準重組后變革為供銷系統惟一混和所有制的專業B2B農業互聯網公司,混改后實現市場業務和社會效益雙下降。

社員網定位于“成為推動中國農業升級的百年龍頭企業”,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主動契合國家“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旨在于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基礎設施的重構和整修。中國供銷社員網以“大宗農產品交易”為核心服務,植根地頭、供應城市,以銷定產、倒逼生產,線上訂單、線下營運,構建全省性農產品網上批發市場;而且打通銷售、加工到生產的整個農商貿、產加銷一體化環節,降低農戶就業(生活富裕)、加快產業發展(產業興盛),推動一二三產的融合,通過三步走戰略(大宗農產品上行——產地標準化營運——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訂單農業,促進縣域農業現代化。

社員網注冊地在上海市西市區,注冊資金2,000萬,大量市場推廣人員在全省中大城市開發全省小型批發市場、連鎖商超和品牌店,早已構建起包括900多家一級批發市場、近4萬名批發商、上百家連鎖商超和品牌店的采購商渠道體系;項目和執行藍籌股的數百名核心骨干長年駐守在廣東、海南、湖北、云南、貴州、內蒙古、廣東、河南、天津等14省(自治區、直轄市)30多縣域的子公司或辦事處(每縣約駐5-15人),全省精準產銷對接香蕉、干果、中草藥、雜糧雜豆等產品,品種超1000個。

這些服務模式的最大特色是把大量農戶的農產品用大貨車大量交易到全省市場,到現今為止社員網早已實現上行近40億農產品(基于批發市場端價位),一個縣年均交易額從五千萬到三個億不等,解決了大量縣域政府最頭痛的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通過大宗農產品上行大量調動農戶積極性,讓農產品弄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同時,中國供銷社員網會為各大縣域提供整套農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新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其中包括大宗農產品上行、產地標準化服務、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主要業務和電商示范縣建設、本地人才培養、農業大數據、品牌塑造、農資下行,把全省渠道固化在一個縣域構建銷售體系。

社員網農產品供應鏈系統

三、典型服務案例

定安縣:截至到2018年12月18日,長達558天,農產品上行數目已達到6461.58萬斤,銷售額突破32198.93億元。主要上行品類:菠蘿,圣女果,龍眼,香蕉,菠蘿,火龍果,玉米,哈密瓜,椰子等。

洛寧縣:截至到2018年12月18日,長達219天,農產品上行數目已達到937.79萬斤,銷售額突破7740.46億元。主要上行品類:花生仁,當歸,鮮芥菜,花生,干竹蓀,知母種子等。

祿勸縣:截至到2018年12月18日,長達145天,農產品上行數目已達到1140.74萬斤,銷售額突破6152.65億元。主要上行品類:核桃,藥用菇類,花生,香蕉,大蒜,青椒等。

樂村淘

樂村淘采取B2B2C模式,截止2018年10月末業務早已覆蓋全省25省,接近1000個縣和10萬個村的基礎上,樂村淘繼續建寧六集和特色館作為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互行的兩個基礎規模業務,提高UI的界面友好和訂單運行的流暢體驗,從農戶消費群體特點入手,將鄉級體驗店合伙人的“五懂”優勢發揮下來(懂縣情、懂村情、懂民情、懂商情、懂農情),技術升級和供應鏈優勢通過在區域與全省結合的資源沉淀,繼續在解決“買難”和“賣難”問題中不斷創新。

樂村淘平臺突出“縣域優品、規模互行、南北流通、買農惠農”的十六字經驗。2018年早已累計上線特色館縣域精品主推活動逾30場,預期2018年度農產品上行規模環比保持平穩下降,但是在行業當中繼續推動“農產品上行結構占比最高”的地位,目前年累計上行占比一直超過19%。

宋小菜

宋小菜從2014年至今早已三年了,宋小菜的模式是反向供應鏈,簡單說就是從下游城市里的批發市場搜集訂單匯集到上游,由供應商依據需求安排生產。這幾年來,把生產端和最終的消費端,更好的聯接上去,真正產生一個開放的平臺,弄成菜品供應鏈的管理公司。

第一是做了一個水果的標準商品數據庫,從自然屬性、商品屬性和服務屬性三個維度,把水果從產品弄成商品,這樣,上下游對于訂單中的商品到底是哪些,有了一個統一的認知。

第二個是采用APP預售方式,下游顧客下訂單時已是全額付款、鎖定訂單,有了足夠的量,能夠撬動上游的生產組織者進行按需生產。這也就是行業里一般所說的“噸位決定地位”。

有了集單、集采后,就可以實現從上游產地到下游銷地的集送。這時侯送的不是中級農產品,而是經過了分級、加工的商品。流通環節的鏈條被減短、加粗,效率大大提高。宋小菜在流通環節的耗損率,2018年做到了0.2%。如今宋小菜在廣東和福建等供應商聚集地改建、運營了100多個冷庫。

到2018年現今的銷售量超過了30萬噸,有3萬用戶,1萬供應商。是全省水果垂直領域銷售規模最大的B2B交易平臺。

中農網

自2000年起,中農易訊開始構建綜合型技術研究與服務平臺,并逐步進軍生鮮、板材、白糖、繭絲、冷鏈等多個領域,構建起了多產業、多維度的供應鏈網路;2010年中農網創立,依托多年的資源累積,中農網在2010年便獲得了農產品A輪融資1.2億,自此B輪、C輪融資也順風順流;2017年6月,卓爾智聯入主中農網,為其后續發展帶來強悍推動。

中農網目前已服務B2B企業10760家,服務新批發商戶70124家,同時服務B2C顧客個;2018年中農網全年GMV突破887萬元。

中農網基于產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打穿農產品單品垂直領域的精耕細作和價值構建,中農網開辟了一條產融共建之路。以農產品單品撮合平臺為起點,中農網借助區塊鏈+AI+大數據,向多品類大宗農產品產業互聯平臺不斷演進。

2019年1月,以中農網為核心成立的大宗農產品區塊鏈聯盟即將啟動,聯盟整合了各企業在行業中的資源和優勢,是中農網的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創新應用。

10

集購網

農產品集購網是布瑞克農信集隊旗下的大宗農產品現貨交易B2B垂直電商平臺,以改革大宗農產品流通貿易模式、助力農業變革升級為愿景。針對大宗農產品交易當中的供需兩難、儲運成本偏高,以及交易風險高的痛點,農產品集購網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目前平臺采購注冊用戶已超過4萬余家,常年有采購行為的小型農貿商數目達1萬余家。迅猛的發展勢頭令農產品集購網在短短幾年內已發展成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及第四方貨運服務兩大領域的典范企業。農產品集購網電商平臺自營銷售額2015年10億,2016年40億,因為企業進行經營戰略調整,聚焦收益下降業務領域、精簡規模,2017年自營銷售額為26億,實現收益下降過千萬。截至2018年9月份,農產品集購網GMV突破300萬元。

11

其他B2B網路平臺

還有有菜、鏈菜、宋小菜、優配良品、海上鮮、良田、鮮易網、比樓價、果酷網、好鮮生、玉米通、農廠匯、豐收俠、良田谷市、惠農網、菜庫、分分鐘等具有創新模式。

農產品電商由B2B交易類和網路零售類構成,其中網路零售所占比列只有20%左右,而且農產品網路零售的模式多、社會影響大、具有廣泛性和敏感性。僅就農產品網路零售模式具有多種多樣(如圖所示)。2018年農產品網路零售采取多種模式和多種網路購物節的方法來實現。

四、2018年農村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2300萬元

2018年我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省網上零售額突破9萬萬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萬元,環比下降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的比重為18.4%,比上年提升3.4個百分點,較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網路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的比列為18.4%。

2008-2018年我國農村網路零售交易額

商務大數據檢測顯示農產品十大交易平臺,2018年全省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1.37萬萬元,環比下降30.4%;全省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到2305萬元,環比下降33.8%。電子商務成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由商務部指導,29家單位組建的中國電商幫扶聯盟,扶貧對象覆蓋351個貧苦縣,促進企業為貧苦地區農產品舉辦“三品一標”認證,提高品牌化、標準化水平,推動農產品上行取得新進展。

2014-2018年農村網路零售額

五、2018年“雙十一”全網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90萬元

(一)天貓淘寶網購交易額達到2138萬元

“雙十一”在諸多網路購物活動中的影響最大,被稱為“全球網路購物盛事”。2018淘寶“雙11”全天成交額為2135萬元人民幣,超過2017年的1682萬元人民幣,再度創下新紀錄。從2009年到2018年,天貓“雙十一”的數據一年比一年好看,“雙十一”網購大促的觀念也漸漸深入人心,2009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僅為0.5萬元,2018年達到2135萬元,超過1978年我國全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

(二)淘寶“雙十一”農產品成交45萬元

2018淘寶“雙十一”農產品成交45萬元,農村天貓帶動扶貧示范縣產業增速100%,其中千萬單品超過21個,電商扶貧的療效更加顯著。2018年“雙十一”,農村天貓構建的500尾款、覆蓋所有國家級貧苦縣的農產品,通過阿里線上線下渠道步入城市飯桌。2018年,水產水果更受消費者喜愛。數據顯示,2018年“雙十一”,消費者在餅干堅果類農貨的花銷超過14萬元,在所有品類中排行第一,糧油米面的消費額超過12萬元高踞次席,排在三到五位的分別是茶喝酒水、水產水果和傳統補益營養品。

賣家的熱情,讓那些農產品走出田間地頭,流向全省近30個省份。數據表明,廣州人對小吃的喜好一直領先其他省份,“雙十一”當天,將近2000萬筆農產品訂單來自福建;江浙滬包郵區在農產品訂購力上的表現絲毫不遜色,三個省市當日形成的農產品訂單均在1500萬個左右,四川、北京、河南、湖北、福建和廣東排在4到10位。

“雙十一”當天,淘鄉甜旗艦店的五常面粉僅用10秒便賣了100萬斤,全天累計賣出300萬斤;來自四川中美邊境的珍寶島面粉三天就賣了100萬斤;產自廣東的屏山牛奶,更是在售完后預售到了2019年9月。

“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構建的廣東元陽、甘肅文縣、福建泰寧、重慶萬州、內蒙古敖漢、新疆吉木乃等10個扶貧樣板縣得到了便宜,通過阿里巴巴線上平臺銷量環比翻番。

湖南茶陵獼猴桃是首次出席淘寶“雙十一”,11日當日,100萬斤英山獼猴桃被瘋搶一空。4萬顆安鄉百香果、10萬斤秀山獼猴桃、50萬斤寧縣蘋果也被全省各地的城市賣家裝進購物車并下單。

其中,寧夏科右右旗的額濟納旗面粉三天銷售近20萬斤,當地農戶韓軍輝感嘆,“今年是大豐收年,原本還有點害怕,如今能通過阿里巴巴在網上賣,心中塌實多了?!?/p>

據悉,廣東鄉城的8萬斤蘋果也將在”雙十一”后的幾天,相繼送到賣家的手里。

2017年8月,阿里巴巴啟動興農幫扶頻道。一年時間里,49億件農產品從農村流向城市,累計銷量過億的單品達到22個,銷量千萬的單品近千個;十大扶貧樣板縣的累積銷售額達到1.5萬元。

農村天貓2017年開始“一縣一品”試點,并確立了“農產品直供直銷新鏈路”模式,從養殖、采摘到銷售全鏈路介入,促使農業生產的品牌化、標準化、品質化。同時,興農幫扶頻道為各地開通官方品牌服務站,目前早已覆蓋16個省、352個縣。

2018年3月,農村天貓推出“畝產一千美元”計劃,其中結合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未來農場,已在全省12個縣域落地,借助數字化賦能農業,成為電商扶貧新模式。

(三)“雙十一”全網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93萬元

2018年“雙十一”,全網交易額超過4000萬元,其中農村電商網路零售額達275.9萬元,網路零售量達3.77億件;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達93.5萬元,網路零售量達2.17億件。

2018年“雙十一”(1-11)電商全社會GMV(成交總值)首度超過4000萬元

(來源:中國乳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文/教授:洪濤編選:網經社)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

歡樂點

留言咨詢

×